•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企業家的使命是什麼?任志強在鳳凰網財經峰會上這樣説

2017-12-04 16: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7年12月2日-3日,以“決策與市場”為主題的第六屆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行。在大會的最後一個環節——“對話任志強”,會場掀起了一陣高潮。當時,臺下近千名觀眾將會場擠得座無虛席,而隨著主持人説出“任志強”這個名字,臺下頓時掌聲雷動。

  與之前相比,任志強的改變只是由原來的滿頭黑髮變成滿頭白髮,但不變的仍然是那份“真實”。在本次峰會上,任志強雖然沒有大篇幅地談房價,但是在談企業家精神這個話題時,他依然保持了自己“心直口快”的本色,頻頻爆出既讓人震撼,又讓人深思的“金句”,而觀眾也數次用掌聲打斷了他的演講。

  “我非常謹慎,要不能連續十年都預測對房價?”

  在對話一開始,任志強就展現了自己一如既往的“單刀直入”風格。

  當時主持人問道,“任總您是人民大學的法律學碩士,但是和一般律師説話都比較嚴謹不一樣,您説話總是有點激進,不是特別的嚴謹。您一直都是這樣的嗎?”

  任志強則直接回答道:“首先糾正你的錯誤,我不是法律的碩士,我是在職研究生,沒有文憑的。這是第一個錯誤。第二個錯誤,我説話其實非常嚴謹。我要不嚴謹,我怎麼能預測十年的房價都預測對了呢?”

  任志強簡單而直接的回答也讓臺下觀眾爆發出一陣笑聲和掌聲。不過,這也是任志強在本次對話中僅有的幾次提及房價的話題之一。因為,任志強本次對話的主題是——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是不可能被機器人替代的”

  由於本次鳳凰網財經峰會“對話任志強”的上一個環節是有關“人工智慧”的圓桌討論,任志強就從“機器人取代人”這個話題切入,開始闡述自己對於企業家精神的理解。

  任志強表示,企業家是不可能被機器人替代的,因為企業家需要分析和掌握資訊,並作出自己的決策。而企業家在決策的時候,並不只是根據新聞報道等消息做決策,還會參考自己在一線服務時所感知的真實世界而做決策。只有這樣,企業家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

  而如果市場的資訊都是假的,那麼機器人根據這些虛假的消息所做的決策一定是錯誤的。

  “企業家不要盲目地認為新的就是好的”

  任志強在談到企業家如何做決策時提到,企業家“做決策必須要著眼于自己所需”。他以“創新”為例説道,“什麼(産品)都得創新嗎?大米永遠是大米,你不能用一個新的東西把它替代了。你可以創新大米的生産方式,但是大米永遠是大米。”

  任志強進一步闡述道,作為一個企業家,特別是成熟的企業家一定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必須是新的才能贏,不要盲目地認為新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創新就是舊的東西不能賣了,“大米永遠是大米,衣服永遠是棉紡的舒服,你也不能拿烏鴉肉代替牛肉。”

  “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要推動社會進步”

  談及企業家的使命,任志強認為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要推動社會進步。

  任志強表示,從近兩百年的歷史來看,推動社會進步的不是政治家,而是企業家,因為政治家制定的所有制度幾乎都是錯的,“即便現在不是錯的,但可能明天就變成錯的了。”

  對於為何會出現政治家制定的制度都是錯的這一現象,任志強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政治家在制定一項制度的時候,往往都是“保護當前”。

  “蒸汽機車剛問世的時候,政府為了保護牛車和馬車制定了‘紅旗法’,規定在蒸汽機車開動的時候,必須有三個人扛著紅旗在車前面走。”任志強舉例道,“當時還限制了火車的時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在西部片看到有人騎馬可以追上火車的原因。”

  任志強表示,企業家必須要科技的進步推動社會制度的變革,讓制度不是保護“馬車牛車”,而是保護“汽車”,保護先進的科技,以此來促進社會的進步。

  任志強還表示企業家並不是為賺錢而存在的,所謂企業家精神就是不管前面是什麼,都要敢於推翻。

  任志強還以無人駕駛為例説明瞭自己的觀點。他表示,現在無人駕駛還是不合法的,但是企業家不能因此就停止創新。“只有把擋在前面的墻撕開口子,你的無人駕駛車才能衝過去!”

  “未來中國一定會掀起一個富人幫窮人的高潮”

  為了社會的進步,企業家就做大量的公益,要消滅貧富差別。洛克菲勒説過,當他們富起來的時候發現,窮人沒有同時富起來的時候,會破壞他們富有的社會條件,比如説戰爭。因此他們一定要幫助窮人也富起來,才能讓這個社會平和,至少讓窮人有機會。

  任志強説道,在美國從福特到巴菲特、比爾蓋茨,為什麼總是最富的這一幫人在拼命的做社會公益?為什麼在為這次特朗普宣佈減稅的時候,所有富人聯名不要給富人減稅?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制度的話,他們存在的財富就會隨時産生危險。

  任志強反問道“為什麼我們中國過去沒有人做或者不能做(慈善)?”因為沒有企業家的生存環境,這個生存環境包括中國沒有慈善法,因為慈善法剛剛出臺。比如説曹德旺先生,36億的公共捐款要受到6個億到7個億的稅,那中國還有企業家願意做這個事情呢?新的慈善法出臺以後他就可以不交稅,或者交很少的稅。

  任志強表示,當有了這種稅收制度優惠的時候,是不是有更多的企業家拿出錢來做社會公益,是不是能幫助更多的窮人改善他們的生存條件?要比政府單掏出錢來做扶貧強10倍,20倍,30倍。

  因此,任志強認為,企業家群體的出現和企業家未來的發展過程,一定會在中國掀起一個富起來的人幫助窮人的高潮,而最終讓這個社會的環境得到充分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談及社會公益時,任志強還提到了自己所做的“任小米”項目。任志強表示,自己除了“任大炮”,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任小米”。

  任志強介紹道,“我們在沙漠地區大量地種植小米,幫助農民用以色列的滴灌技術來種植小米,讓農民在提高收入的同時,還解決了荒漠化問題。我們去年節約了75萬方水,夠全中國人民洗一次澡的。”

  “希望每個人的善心都能被煥發出來”

  在對話的最後,主持人問及任志強未達成的最高人生目標和理想是什麼,任志強表示:“我就是個退休老頭,不可能有什麼遠大的目標,也沒當過國家幹部。”

  任志強同時表示,作為企業家,他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讓每個人的善心都被喚發出來。

  任志強表示:“如果每個人都從善的角度出發,這個社會一定比現在更好。但是如果總從權利的角度出發的話,這個社會只能越來越差。因此我希望所有人都把你們的善心奉獻給社會,讓我們社會中所有的人都活的比現在更好。”

  于盈對話任志強原文:

  于盈:在座我想問一下有不認識或者不知道任志強的嗎?舉手,沒有。任總的知名度非常的高,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其實任總,其實是人民大學的時候是法律的碩士,但是感覺法律一般律師説話都是比較嚴謹的。但是任總您説話有點激進,不是特別的嚴謹。想問一下您一直都是這樣的嗎?

  任志強:首先糾正你的錯誤,我不是法律的碩士,我是在職研究生,因為我沒有學歷,填這個表的時候是有巨大差別的,碩士是一定要拿到文憑,在職研究生是不給你發文憑的,你只是上了課,參加了學習,但是沒有給你這個碩士學位。這是第一個錯誤。

  第二個錯誤,他説我説話不嚴謹,我覺得我説話非常嚴謹。我要嚴謹我怎麼能預測十年的房價都預測對了呢?

  于盈:您一張嘴別人就説您是放炮。

  任志強:這是因為別人不敢放炮。如果所有人都敢説真話的話,我就不算什麼東西了。如果大家都不敢説真話,突然發現有一個人説了真話的時候,他就覺得這個人是個大炮。要是所有人都説真話,怎麼會有這事兒呢?我覺得你們在座的各位,當你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你是告訴他説假話還是説真話呀,你一定對你的孩子説別撒謊,説真話。為什麼你們在社會上説話的時候都得説假的,不説真的呢?我看著挺煩的。我覺得説真話是非常重要的。

  于盈:當然説真話重要,但是在中國的文化裏面的話,一直都是自古以來都有內斂的文化,就是做高調,好像做人做事説話高調的話,很多人都沒有得到特別好的下場,有些人不説假話,但是選擇不説話,您一直選擇説話,您覺得您在説的過程當中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呢?

  任志強:我聽了一個尾巴,上一輪的好幾位我也不知道他們講的主題是什麼,但是我聽到了一個,你至少要掌握資訊,如果沒有資訊的話,你是做不了決策的,企業家是幹什麼的?企業家就是要分析和掌握資訊的人,這是機器人替代不了的。否則機器人都當企業家了。這是絕對不可能被替代的東西,就是因為他要決策,這個決策來自於什麼呢?來自於市場資訊。

  如果我們市場的資訊都是假的,機器人一定做出一個錯誤的判斷。但是如果市場的訊息是假的,不一定企業家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因為企業家在一線服務的時候,他會了解更多和新聞報道不一樣的資訊,因此他做決策的時候會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去研究,真實的世界是怎麼回事。所以他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我們今天不談房地産,但是我們知道房地産的資訊很多是假的資訊,如果你根據現在已經統計公佈的資訊去做決策,你可能就做了一個假的決策,這就是機器人容易犯的錯誤。但是如果你在第一線你會了解很多真實的資訊,你就知道為什麼那個公佈的資訊是假的,你就會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

  核心的問題在於機器是不可能替代人的,再怎麼智慧的機器,它只能替代叫什麼端的人口,然後剩下的決策得靠人,沒有人做重要的決策的話,這個判斷是不可能的。

  剛才一位説到銀行的徵信什麼,他只有一部分數據,另外一部分數據他是拿不到的,這誰能拿到,企業家能拿到,因為企業家在第一線最了解情況,所以他可以拿到很多靠官方的統計數據,靠電腦系統得不到的數據,因此他才能做出一個更加正確的判斷。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決策都是政府政策錯誤,大部分的決策都沒有讓企業的決策錯了。比如説一個縣的縣長説,今年我們全縣都種大白菜,老農民告訴我絕不能聽縣長的,種的都是大白菜都賠了,你們想想事實是不是這樣?結果沒種大白菜的人發了大財就因為他用自己的思維在做決策,而不是按照上面説什麼我就做什麼決策,他才能在市場中掌握最靈敏的資訊,然後讓自己從中受益。千萬可別聽他這個,決策與市場就是顛倒黑白呀。

  于盈:這個也是導致一種不平等,因為資訊其實是不對稱的,好像剛才上一場也有説到,您處於社會不同的位置,你可以收集的資訊的量就決定了你的決策的好壞。

  任志強:你説的對。

  于盈:終於受到了一回肯定。

  任志強:你如果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差異,你就應該掌握全球性的資訊,如果你只做局部性的資訊,你就了解你局部資訊就夠了,比如我作為縣城開發商,我就要研究我縣城人們的居住需求怎麼樣就夠了,我管你中國怎麼樣,我管你美國怎麼樣,和我沒有關係,因為我做的就是局部。

  但是如果你們就像剛才那場説的金融,這錢今天跑美國,明天跑歐洲,24小時都在轉悠,那你就不能掌握一個局部資訊,你得掌握一個更廣泛的資訊,你睡著覺呢,醒來沒有錢了,那個匯率差的很大了。

  因此企業家做決策的時候是根據自己所需,比如創新,什麼都得創新嗎?我覺得大米永遠是大米,你不能把大米用個新的東西把它替代了,不吃大米飯了,做不了。所以你作為一個企業家,要創新的是發展模式,比如我這個大米可能做出大米麵的東西,我也可能做出其他東西,你有很多生産方式可能是新的,但是大米就是大米。作為一個企業家,特別是成熟企業家,不是所有的東西必須是新的才能贏,舊的産業改不了,吃大米還得吃大米,磨麵粉還得磨麵粉,做麵包還得做麵包,但是麵包口味可以是新的,不一定老是黑麵包,老是一個味道,不一定。

  所以創新不要搞錯了,不要以為創新就是舊的東西不能賣了,一定要賣新的東西,我們穿衣服不還是棉紡、絲綢的嗎,化紡的再好也不如棉紡的舒服,一樣的道理,老的東西不一定都得扔了,如果都扔了,人可能不活了。所以對資訊的判斷,你得看擱到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背景和範圍之內去討論什麼樣的資訊如何如何,這對在座的可能有所啟發。

  于盈:你説的大米不變,衣服不變,但是種植大米的方式變了,可能效率提高了,可能製作衣服的方式變了,效率提高了,那個是不是也是創新?

  任志強:所以我剛才説了,你可以把大米做成大米麵的東西,也可以做成蛋糕,這都可以創新,但是大米沒有變。所以我們做企業的時候,特別是企業家,作為一個企業家,你要做什麼東西,你自己要很清楚,所以根據市場進行判斷的時候,你得知道你的東西是不是會永久存下去,如果它不能永久存下去,它可能明天就沒了,最簡單的就是BP機,沒過幾年就被替代了,因為很可能有很多東西可以把它替代。

  拿大米舉個例子,因為大米很難被取代,雞蛋到現在被人替代了呢?牛肉也沒有被替代,但是牛肉可以有澳大利亞的牛肉,美國的牛肉,和其他地區的牛肉,牛肉本身並沒有被替代,所以新和舊要比較的來看,根據市場做調整,而不是盲目的認為新的好,把牛殺光了,你用烏鴉肉替代牛肉?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用新和舊來衡量。

  于盈:所以作為一個企業家來説,您是站在第一線,確實掌握的資訊是比普通老百姓多很多,那您是不是把分享這方面的資訊和決策作為您的責任呢?

  任志強:中國的企業家和國際上的企業家不一樣,從國際上來説企業家可能好幾代,比如我們説洛克菲勒,到現在第五代第六代,為什麼?因為他的制度沒有發生中斷。中國應該説剛剛開始有企業家,因為中國剛剛開始有私有産權,在計劃經濟和公有制的情況下不可能有企業家,因為沒有一樣東西是屬於你的,所以中國一直到1979年改革之前的經濟發展是非常非常落後的。

  那麼我們的第一代企業家從哪兒來的呢?嚴格的説起來,應該説從承包制來的,承包制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在中國不改變公有制的基礎情況下,允許你拿生育的利潤,叫承包制,所以農民用承包制的辦法把公糧交上來一部分,剩餘的歸自己,工廠有了工廠承包制,你完成了任務,比如300萬的任務完成了,多完成的10萬你拿了,這叫承包制。

  這個時候有真正的企業家嗎?也不會,因為你沒有自由産權保護,明天看你掙了就改規則,你完成300萬不行,你得完成310萬,就是沒有産權保護,為什麼?因為那財産不歸你所有,你是承包的,你是利用的。

  那我們第二代的企業家説起來是1984年城市改革,從農村改革向城市改革轉移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批民營企業,那個時候的民營企業是按照馬克思的辦法,一個人雇傭不能超過7個人,否則就抓起來,那你怎麼會有企業家呢?企業家來自於大規模的集中化生産,市場化生産,要雇很多很多人,然後效益大大提高,流水線什麼這個那樣,這才會有企業家,否則都是小作坊,7個人不就是小作坊呢,怎麼有企業家呢。那個時候我們有了一批,但是也不是真正的企業家,為什麼?因為産權仍然不歸自己。

  1984年之後,鄧小平終於説了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且提出可以由萬元戶,由先富帶動後富,這個時候有了私有産權保護,有了企業家,中間又出現了一些變故,1992年又有一個南巡講話,因為我們看到大部分現在的企業家是1984年到1992之間,特別是1992年之後,因為有了私有産權,因為有了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經濟,我們才開始有了企業家群體的出現。

  企業家幹什麼?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要推動社會進步。為什麼?我們可以看看,幾萬年的人類生存史上,只有這200年産生的GDP達到了全部GDP總量的95%,而200年以前的幾萬年只生産了全世界GDP的5%,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沒有大規模化生産,沒有企業家經濟的存在,沒有對私有産權保護的法律。所以到17世紀之後,才更多的對企業家群體和私有産權給予了充分的保護。假定中國我們今天還不建立一個完善的對私有産權保護的體系,這個市場改革就是假的。變不成真正的市場化。市場化的前提條件就是得有私有産權保護,得有對企業家群體的保護,於是出現了從17世紀末期開始,企業家在拼命的推動社會進步,要建立一套保護企業家,創造財富而擁有財富的法律,否則財富老是被別人搶奪,他就生存不下去。所以他不可能像洛克菲勒生存5代,不可能,一代就給你搞沒了。

  我們談改革開放,企業家如果不努力幫助政府建立一套很好的社會制度,你就難以生存下去,沒有這套制度,人們就不會有創造財富的積極性,這個社會永遠是在零和一,你分多少,我分多少,我分的一定是你少的部分。但是企業家群體是創造財富的過程,是要把蛋糕做大。

  雖然你分的比例沒有增加,但是總量增加了,因為整個社會的財富在增加。就像我們剛才談到我們的GDP迅速增長,又重新回到了一個和日本維持一個超過日本2.5倍的水準。這靠的是企業家,我們看看今天我們的民營經濟,佔社會的比例,從比率來説,超過50%的GDP比率,超過60的投資,超過70的稅收,超過80的就業,超過90的科技。中國如果沒有企業家群體的出現,沒有依賴企業家群體去進行社會發展的一個基礎的話,中國的經濟很難有高速的增長,也很難讓中國的社會情況發生充分的改變。

  為了社會的進步,企業家就做大量的公益,要消滅貧富差別,為什麼企業家群體會拼命的去做公益,消滅貧富差別,從洛克菲勒的説法來説,當他們富起來的時候發現,窮人沒有同時富起來的時候,會破壞他們富有的社會條件,比如説革命,比如説戰爭。因此他們一定要幫助窮人也富起來,才能讓這個社會平和,至少讓窮人有機會。

  但是傳統的説法就是,從第一個“授人以魚”變成第二個“授人以漁”,企業家要主動幫助最貧困的人學會打魚,讓他們有生存的條件。因此企業家在另外一種社會制度和社會存在方式,因此我們看看美國,從福特,從巴菲特到比爾蓋茨,為什麼總是最富的這一幫人在拼命的做社會公益?為什麼在為這次特朗普宣佈減稅的時候,所有富人聯名不要給富人減稅?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制度的話,他們存在的財富就會隨時産生危險。

  我們可以看到,當公共汽車被劃了一個道子或者弄的很臟的時候,你可能很不關心,覺得跟沒你關係,因為他是公共財産,但是你的私家車被別人弄臟了,或者被別人劃了一道的時候你會很心疼,如何解決呢?你必須要改變這個社會狀況,讓所有人都不再存在要劃你車的心理的時候,你這個社會才能安定。所以企業家就在努力的做這些事,中國的企業家雖然只有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但是已經把更多的精力和金錢、財富都用於建立社會公益。

  在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鄧小平説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起來的幫助後富的人,也許從整體的社會情況來看我們還沒有看到這些先富起來的人都拿出錢來幫助後富的人,但是從我們的社會公益組織大量的出現可以看到企業家群體在這個中間正在做這樣一件事情。

  為什麼我們過去沒有人做或者不能做?是因為沒有企業家的生存環境,這個生存環境包括我們沒有慈善法,因為慈善法剛剛出臺。比如説曹德旺先生,36億的公共捐款要受到6個億到7個億的稅,我們還有企業家願意做這個事情呢?新的慈善法出臺以後他就可以不交稅,或者交很少的稅。

  當有了這種稅收制度的優惠的時候,是不是有更多的企業家拿出錢來做社會公益,是不是能幫助更多的窮人改善他們的生存條件?要比你政府單掏出錢來做扶貧強10倍,20倍,30倍,效果是大大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認為,企業家群體的出現,和企業家未來的發展過程,一定會在中國掀起一個富起來的人幫助窮人的高潮,而最終讓這個社會的環境得到充分的改善。謝謝。

  于盈:您剛才説到曹德旺,我前段時間採訪他,他有分享他,他其實想把他公司的股份捐贈了,來設立一個慈善的基金,但是他花了5年的時間去跑不同的部門,最後給他成立了這個慈善基金,他至今已經捐款110億。所以看到中國的企業家,不管是做慈善也好,做事業也好,其實都是不容易的,您剛才説到,需要建立好的制度,而且這個好的制度和環境是什麼?就從中國的自古到今也好,外國到中國也好都是比較清晰的,偏偏在前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同的雜音,但是中國企業家還是生存過來了,不僅生存過來了,現在很多都做的非常的好,所以您理解的中國企業家的精神是什麼呢?

  任志強:從這兩百多年的歷史情況來看,推動社會進步的不是政治家,是企業家,因為政治家制定的所有制度幾乎都是錯的,我現在説現在是錯的,可能明天就變成錯的。

  于盈:為什麼會發生這個現象?

  任志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沒有蒸汽機的時候,政府會出臺一個法律去保護牛車和馬車,為什麼我們現在都叫馬路呢?就是因為那個路是給牛車和馬車走的。當有蒸汽機出現的時候,為了保護牛車和馬車就出了一個紅旗法,讓你蒸汽機汽車走動的時候有三個人在前頭走,拿著紅旗杠,這就是法律,因為法律永遠是保護當前。當新的科技出現的時候,面臨當前的這些利益衝突的時候,怎麼辦?就是矛盾,所以紅旗法出現的時候允許汽車時速4公里,我們看傳統的西部片子看著騎馬都可以追上火車,為什麼?當時的火車不一定比馬車跑的快,現在你再追著試試?高鐵360公里,跑死馬也追不上。

  那就是因為企業家用科技進步推動了社會制度的變革,讓你一個制度不得不變成把馬車和牛車消滅掉,不是保護最底層的利益,而是保護先進科技而帶動牛車和馬車的改善,讓它進步,你就別費得趕牛車馬車,你開汽車好不好?這不是社會進步了嗎?

  我們舉個中國的例子,共用單車也好,還有什麼這個那個也好,哪個不是突破現有的法律呢?換句話説,就是現有的法律基本上是限制了科技創新的,我們可以看看我們的無貨幣的金融是不是這樣,於是打著我們的上級管理機構手忙腳亂,今天出個政策,明天出個政策,為什麼?因為他沒有估計到科技進步,企業家的能力,對社會推動的力量是巨大的,防不勝防。當我們的滴滴出現的時候,交通部就出現一個文件叫徵求意見稿,結果呢?結果是所有人把它推翻了,最後交通部出了一個文件説各地方自己定政策,我不管了。這就是説企業家最後要把社會制度給改善了,改善成符合創新精神和社會發展的,這個社會要不斷進步才行。世界各國都是這樣的,所有的企業家一定享受了科技進步是要推翻現有政策去實現更好的創新的,要不然這200年怎麼發展起來?就是因為多了一個企業家,這個群體就有這麼大力量,逼著你不改不行,不改,共用單車把你北京市所有道路都佔了,所以你得趕緊想辦法,原來的法律有嗎?沒有。

  剛才有位誰坐在這個位置上説共用是你不想擁有財産權利,擁有使用權就夠了。我覺得既得有財産權利也得夠使用權,對你來説不要産權,但是那個東西對他來説得要産權,企業家在這個方面是最敏感的,不然就沒有辦法創造財富了,什麼是財富?也得搞清楚,財富,過去我們的老地主都把銀元埋在地下,所以我們拆房子的時候發現地下還有銀元,那不叫財富,只能叫錢,叫貨幣,財富你得拿出來用於社會進步,真正發揮作用才叫財富。

  所以企業家創造財富過程中,就是他不斷把投入的部分再運轉,所以我們看到比爾蓋茨又拿出多少錢來研究這個,又拿出多少錢研究那個,研究的都是現在沒有的,或者現在的法律條款和社會條款不允許存在的東西,包括治療這個病那個病,我企業家有錢,我推動社會進步,我科研,我不要回報,但是你一旦要把這個新藥弄出來了,那對社會進步就大了去了。所以我們看看我們的新藥出現以後不進醫保,過了一段時間不可或缺了,進醫保,總是推動那個制度非改不可。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企業家群體不是為了賺錢而存在的,企業家群體最重要的功能是推動社會進步,所以你要説有什麼精神,企業家精神就是前面有什麼東西你也別怕,得把它推倒,衝過去,你要是因為現有制度是這樣,説我只能按照現有的制度去調整,那怎麼會有無人駕駛汽車呢?無人駕駛汽車現在是違法的,那你是不是得推動法律進步,你得把法律這個墻撕開,你的無人駕駛汽車才能過去,這就是企業家功能,你要企業家沒有這個精神,你就不是企業家,你最多是小商小販。所以要有企業家精神,就要勇於和敢於改變現有的法律規則,讓它更適合於人類的商業發展,謝謝。

  于盈:您剛才描述的這個企業家的責任,就是説為了推動這個社會的進步,還有把財富更好的去運用,但確實我們看到在中國現在的環境下的話,很多人大家一想到就會是奸商、黑心商人,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一個追求,之前我和矽谷頂級投資人聊,他們也説比如中國的一些初創企業,跟他們聊,剛剛是企業起步的時候,他們和他們爬山,他們就是在祈禱我這個企業在上市,他説他在矽谷絕對不會投這樣的企業,就是你要對你的産品,對你創造的服務感到對社會有貢獻,要有熱情。但中國現在就是處於這樣的一個有點“一切向錢看”的階段,您怎麼看現有的,比如您這樣的企業家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帶動社會變革呢?

  任志強:這是我們制度造成的,為什麼美國沒有這種事?因為它隨便上市,因為它上市以後一套法律約束你,你不能隨便騙我,你想上市可以,我沒有剛性兌付,你愛買不買股票,但是你的情報資訊披露等等等等得暗時完成,你買不買股票是另外一回事。

  美國有各種各樣的融資渠道,我不上市也可以拿到錢,有風險投資和其他投資,有一套系統和標準。而我們中國的金融和開放是很落後的,我們股市是不是中斷了很多年在恢復?之前有,中間一段沒有,然後又有,一開始是不是國有股不能流轉,它是一個慢慢進步的過程,就是因為我們的政府還沒有學會如何對金融市場進行管理,所以它的部分開放的慢,就變成了一個牌照就是金錢,不管你用了什麼樣的審批牌照,任何都是,小貸是不是?網際網路金融是不是?任何一個被批准的東西都是,其他的方面也是。

  所以批准就變成了牌照,如果我們這個制度按照李克強的説法減少審批,是不是就沒有這個問題呢?自然就沒有這個問題了,你還上什麼市,上市也沒有人理你,因為隨便誰都可以上市,大家可以很謹慎的討論這個公司行不行,該不該給它投票,有幾萬家選擇的時候,你會這麼做嗎?不會。因此在美國這個制度下也不會輕易選擇我這個企業要去上市,中國就是因為這個機會太難得了,所以他老想上那個賊船,等他上了賊船才發現想下來也不是那麼容易,那得強調法律體系。但是別的很發達的東西就不會這樣,比如REITs,我們2003年的政府18號文件就寫了,2008年的總理工作報告上溫總理説的很清楚,為什麼到現在沒有開始呢?就是各種審批審批不下來,所以它就變成了一個很值錢的東西。包括戶籍制度和其他制度都導致這樣一個結果,那就是中國還是一個在開放的過程中,所以“十九大”説的很清楚,要繼續開放,中國的改革靠什麼?第一個就是對外,第二個就是放開,就是對內,別要綁著大家的手腳,允許大家有所創新,允許大家突破那個法律界限,我們自貿區是不是就突破法律界限,試點成功倒過來修改法律,這都是一個對現有法律進行突破,不得不進行創新的一個結果。

  于盈:但是好像您所説的很多大環境的東西,不是我們現在能改變的,我們現在就處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就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我們能怎麼辦呢?

  任志強:我們能怎麼辦?一點點來,你今天改一個,明天改一個,後天改一個,改多了不就弄齊了?你總得努力。每個人都説我不能,每個人都説我不敢碰,每個人都離的遠遠的,怎麼能改得了呢?所以一點一點的努力,至少你得幹點什麼。搞金融的,我們可以看到,金融制度上現在這麼多國有土地,你總得弄點東西,比如説我們允許REITs,可是大部分美國金融的REITS,很多都是免稅的,你為什麼不是免稅的?美國這次大幅度減稅的,是不是中國也得考慮考慮,你要都不同意免稅就跑了,人家稅低,曹德旺合適。

  所以這些東西總是一點點的,但是你總要往前走,你不能老在原地踏步,靠誰?靠企業家,如果我們每一個企業家都説在商言商,我只能原地踏步,我發財就算了,那你就進步不了。我特別強調説沒有社會進步,企業家是沒有生存餘地的。所以企業家一定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力軍,同時,也才能成為先富帶動後富的主要群體和力量。但是不要期望太高,一代人就能解決問題,解決不了,他可能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才解決我們面臨的巨大問題。謝謝。

  于盈:所以企業家您説的一個是要力所能及的,能推動的就去推動,第二個當然就是要堅持,因為在推動的過程中,在做的過程中可能會面對非常非常多的困難。對您來説,您人生面對過的最大的挑戰困難是什麼?您又從中學到了什麼呢?

  任志強: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多很多問題,我的一生也遇到很多很多問題。但是我覺得,人生要考慮的就是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是不是就不能傳播需要社會知道的這些知識、經驗或者其他東西了呢?我覺得不是。我覺得我利用大量的時間去做環境公寓問題,我們收穫也很多,我們得到的樂趣不比在微博上得到的樂趣少。我們對社會的傳播也挺多。

  昨天晚上一個畫家會議主持方安排的,畫了一幅任志強,一開始用大概糨糊畫的,畫完了以後也看不見是誰,他拿那個金粉往上一噴,有糨糊的地圖上金粉了,一看原來是我,這幅畫當場進行拍賣,拍賣的錢都用於環境保護和公益,拍了多少錢?拍了一百萬。等這幅畫拍賣完了一百萬以後,捐錢人跟我説,他要把這幅畫再拿出來捐掉再拍一次,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其中,為社會,為公益做出貢獻。我們今天在拍賣的展覽會上,在賣我們的任小米。大家知道我有一個比大炮還響亮的名字叫任小米,你們最好拿出你們的手機關注任小米的公眾號,在公眾號上去買小米,我們在沙漠為了治理荒漠化,大量的種植小米,幫助農民用以色列的科技技術,用滴灌技術來種植小米,荒漠化怎麼來的?大量的抽水,水位越來越下降,更淺的草就全死了,植物全死了,所以我們要用大量浪費的玉米的種植改成節水小米種植,讓農民收入提高的同時,把水資源上升了,這樣的話荒漠化問題就解決了。大量的人在購買我們的小米,我們在前兩年種的二三十畝到二三百畝到現在上萬畝,我們準備擴大到15萬畝,這樣整個騰格裏沙漠地區的水資源就會大量的回收。

  我們去年節約了75萬方水,夠全中國人民洗一次澡的。你們想像不到,就這麼點小米解決的多少問題。所以我們希望所有的企業家們都來支援社會工藝,讓我們的環境得到改善。我這幅畫,可能能拍到兩百萬,但是拍到兩百萬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又説我再捐出來,再拍一次,有更多的企業家把自己的財富用於社會公益來支援我們的活動,我個人覺得,我這個要比被關了微博要幸福的多得多得多。謝謝大家。

  于盈:您還未達成的最高的人生目標和理想是什麼?現在為止?

  任志強:我就是個退休老頭,不可能有什麼遠大的目標,也沒當過國家幹部。但是作為企業家,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讓每個人的善心都被喚發出來,如果每個人都從善的角度出發,這個社會一定比現在更好。但是如果總從權利的角度出發的話,這個社會只能越來越差。因此我希望所有人都把你們的善心奉獻給社會,讓我們社會中所有的人都活的比現在更好。謝謝。

  于盈:非常感謝任總,每一次任總説話,包括今天在場都可以看到大家非常積極的反映,我想他説到很多人的心坎裏去了,大家都有很大的共鳴。我想不只是您説他對於未來的洞見,説房價一直會漲真的一直往上漲,大家看重的的不只是這種,更欽佩的是他作為企業家的社會擔當,社會責任,他的價值觀,希望可以去以善感染社會,以實際行動去改變世界的這種做人做事的方式,我想是在深深的影響著這個社會和影響著大家,從和任總短短的談話裏面可以感受到,他的知識非常的淵博,從中國的古代到近代,然後到中,到外,我想有時就是這樣子,知識對於一個人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可能你讀書讀進去了,自己的人就變小了,你可以知道自己人在世界上的位置,你的整個世界就會寬廣。再次非常的感謝任總給大家帶來的這麼精彩的分享。感謝!

  曾瀞漪:謝謝任志強先生,謝謝于盈精彩的對話,任總,感謝您。謝謝!訪問任志強,這是主持人一項很艱巨的工作。各位知道了吧?我們要再次給於盈熱烈的掌聲。

  任先生的畫可以賣到一百萬,兩百萬,怎麼他的畫能夠賣到一百元,兩百萬,如果沒有把他的微博關了,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力量,是不是要感謝關了的微博給他這樣的力量?他説,企業家的精神就是創新跟突破,但是這麼多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中國政府試著突破自己,試著讓市場更多的創新,怎麼有那麼多的創新企業,那麼多的人工智慧,那麼多的中國新興經濟在這裡呢?是不是?

  中國在改變,企業家的精神在中國的這個環境當中其實是可以逐漸的得到發揮的。就像他説的,如果説要幾十代人,他舉例孔子到現在73代,春秋戰國到現在這麼多年,好多事都沒完成的話,我們大家也不要著急,至少我們在眼前看到了,可能是所有中國人覺得這是一個最美好的一個時代。

  不管您喜不喜歡任志強先生的言論,但是我們需要有個開放的平臺,我們需要有一個這樣的平臺,就像我們的鳳凰新聞。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