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訪鄭永年: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大國擔當

2017-12-03 11:34: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如何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對於全球治理有何影響?各國政黨高層對話又將産生怎樣的“化學發應”?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就這些問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

  記者:昨日開幕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對此,您如何理解?

  鄭永年:人類命運共同體分為不同層次,有地方性的有區域性的,最後是全人類的命運共同體。從馬克思在《共産黨宣言》中第一次比較系統的闡述全球化,到今天,全球化已經把整個地球聯繫起來了,所以我們現在是地球村,只有一個地球,彼此間的聯繫空前緊密。

  這次非常重要的是,談到了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的中國責任。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中國應當怎麼做、中國會怎麼做。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中國,首先要把自己國內的事情搞好,一個國家也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國內的事情搞不好,就會影響到其他國家。現在大家非常擔心美國所做的事情,或者歐洲發生的事情。歐盟以前就叫歐共體,現在英國脫歐了,如果其他國家都跟著脫歐了,那這個命運共同體就終結了。每一個國家要把自己的共同體構建好、每一個區域要把自己的共同體構建好,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形成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英國脫歐對歐共體是個很大打擊。美國曾經在全球化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現在搞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我覺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方向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是在構建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記者:在逆全球化浪潮漸起的今天,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對於全球治理有何價值?

  鄭永年: 有些評論已經提出來了,希望中國人扮演一個更大的角色。以前美國、歐洲曾經扮演過這個角色,但是它們現在遇到困難了。往後走,回到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不太可能。往前走,也出現困難了。但是中國不同,把中國的發展放在世界地圖裏面,大家覺得中國是個強有力的支柱。

  可以看到,在各地逆全球化中,中國正在大力推動全球化。大家希望中國可以承擔更多的區域和國際責任。韓國、日本、東南亞國家,它們覺得中國應當在區域上,扮演一個更大的角色。歐洲、美國希望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扮演重要角色。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希望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可以常態化、機制化,您怎麼理解?

  鄭永年:我非常贊同,也非常驚訝。儘管各國互相往來頻繁,經貿關係已經很緊密,但是因為是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政治制度,之前的政治信任度還比較低的。雖然彼此做生意,但是信任度低。任何共同體,無論是國內共同體還是區域共同體,如果沒有一個最低限度的共識,就很難構建。近代社會以來,政黨就是組織國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工具,如果全世界各個政黨之間有溝通、交流,那大家就能夠達到某種共識。

  希望中國能夠扮演更大的角色,把世界上政黨對話的機制建立起來。我碰到一個美國朋友,他説,共和黨、民主黨在美國國內很難對話,互相吵架,但在中國,我們既可以邀請民主黨、也可以邀請共和黨。很多國家都是多黨派,中國可以邀請不同的政治力量,提供這樣一個平臺來進行對話。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