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曾是"舶來品"從零開始幾十年曲折彎路 終迎行業黃金時代

2017-11-30 14:03: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媒體)上海11月30日電(記者劉璐 謝亞力)“我國的挖泥船先後走過了整船進口、國外設計國內建造、國內自主設計建造等階段的曲折彎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幾十年艱難歷程。’天鯤號’的重型自航絞吸船的研製,對中國交建和國內疏浚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交天航局“天鯤號”建造組副組長費牖公説。

  “天鯤號”是我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2017年11月3日,“天鯤號”在江蘇啟東成功下水,當時有業內人士評價“天鯤號”入水,標誌著中國疏浚裝備研發建造能力進一步升級,已處於世界先進水準。

  “為更好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為中國交建打入國際疏浚市場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中交天航局2014年決策,啟動了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的設計建造工作。該船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設計,上海振華重工啟東造船廠建造。”費牖公回憶當時的情況。

  中國交建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裝備製造等。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設計建設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未來網記者劉璐攝。

  “中國的疏浚船舶是一個舶來品,原來是沒有的,最開始是從荷蘭傳過來的,荷蘭是世界最大的疏浚大國。我們國家最開始都需要整船進口,到現在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展現了中國疏浚行業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中國交建新聞中心外聯處副處長李群告訴記者。

  “沒有“天鯤號”以前,國內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是天航局的天鯨號。”費牖公説,從2011年投産以來,天鯨號在挖掘岩石和長排距疏浚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彼時的“天鯨號”並非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製造。但“天鯨號”的出現對未來的“天鯤號”的自主研發卻有著巨大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今天的“天鯤號”完全是中國自主研發製造,據了解“天鯤號”船為絞刀式挖泥船,其挖掘系統是國內絞吸船中鉸刀功率最大,挖掘能力最強的。

  據參與建造“天鯤號”的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挖泥船投入使用後,會長時間工作,而海上強烈的晃動感會讓船上的作業工作人員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休息,而天鯤號上有了更好減震裝置。

  作為“天鯤號”監造組副組長,費牖公強調,“天鯤號的研製成功,實現了我國自主設計建造重型自航絞吸船的空白,打破了少數發達國家的壟斷,帶動了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資訊控制技術等配套應用能力的增強,推動了我國疏浚産業及船舶製造業的發展壯大,提升了我國疏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