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朝都需清醒,該走出舊遊戲了

2017-11-30 09:30: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星期三通電話,特朗普隨後發的推特顯示,他對朝鮮當天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事情很重視,美方在認真考慮應對方案。

  朝鮮29日宣佈成功試射了最新研製的“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朝方的聲明説,這枚導彈飛行了53分鐘,飛行高度4475公里,飛行距離950公里。這些數據與韓美監測並公佈的數據大體吻合。

  一些國際分析認為,被朝鮮稱為“火星-15”的這枚導彈如果按正常角度發射,射程可以高達13000公里,意味著它已能夠覆蓋美國全境。

  平壤前所未有明確地證明了它已經擁有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這是星期三“火星-15”導彈試射留給世人的強烈印象,也顯然對華盛頓和美國社會形成一定震動。

  華盛頓一直強調會遏制朝鮮的核導開發,倒退幾年,很多人相信在朝鮮獲得可打擊美國本土能力之前,美方會採取斷然措施扼殺平壤的這種能力。那時美國人難以設想平壤會在壓力之下如此快地走到今天。

  不能不説,美國這些年的朝鮮政策是失敗的。在華盛頓擁有對朝談判主動權的時候,它漠視了朝方對安全的要求,喪失了和平促使平壤棄核的機會。特朗普政府直到現在仍然篤信能通過僅僅對朝施壓改變平壤的核導政策,而且希望中國全力配合它對朝開展極限施壓。

  華盛頓將中國置於一種艱難的處境。美國對中國的一些期待超過了安理會的對朝制裁決議,而中國是安理會決議堅定、準確的執行者,北京肯定會嚴格執行它業已規定的制裁內容,如果要中國做更多,需要安理會通過新決議。

  美方應當了解,繼續推高制裁強度不會有華盛頓希望的效力,平壤現在正是自信心爆棚的時候,安理會的譴責和有可能採取的新制裁措施很可能會被它當成身上再多掉幾個雨點。

  倒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星期三在觀摩導彈試射後宣佈,朝鮮“完善國家核力量的歷史大業和火箭強國事業今天終於完成”,這樣的表態值得美國和外界認真研究。這會不會是朝鮮方面為轉換局面而釋放的一個探測氣球呢?

  核導技術進步當然沒有“完成”的時候,洲際彈道導彈最初拼射程,接下來還有機動性、突防能力等很多縱深開發領域。如果朝美都樂於把它們的尖銳對抗延續下去,它們會找到足夠的理由。但如果它們有意轉向接觸談判,卻很可能要費一番週折。

  在過去兩個多月裏,朝鮮的核導活動沉寂了一段時間,很難給這種沉寂定性,它究竟是準備新試驗的間歇,還是也可以看做它在試探朝美都後退一步的可能性。但是在那段時間裏,美國什麼都沒停,它有軍演,將朝鮮重新列入支恐國家名單,宣佈新的單方面制裁等等,它沒有展示降低對朝打壓的任何跡象。

  現在是美國和朝鮮都需認真看清對方的時候了。華盛頓長期吃了輕視平壤的虧,它需要正視單靠施壓制服不了朝鮮,它今後應該更認真地對待朝鮮圍繞國家安全的訴求。

  平壤也不該因為洲際彈道導彈試驗成功,就從此不把美國的態度放在眼裏了。它也應當正視,其與美國真正的“力量平衡”永遠都不會有,此外國際社會決不會承認它擁核的合法性。平壤不可能做到讓安理會屈服於它,長期對抗下去,它將是最大受損方。及時調整政策最有利於實現朝鮮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半島無核化是國際社會堅定不移的目標。至於如何讓半島無核化的推進與這個地區的和平穩定契合起來,而不是對立起來,這是國際政治“奧數”級別的超級難題。國際社會的唯一選擇就是認真、耐心地解答它。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