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2017-11-29 13:1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

  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根本途徑。近日出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全面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總部署、總動員,勾畫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近幾年的實踐發展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在各個領域不斷提速,改革舉措出臺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過去五年“蹄疾步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

  近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偉大成就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將面臨的新矛盾、新目標、新任務,都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必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注入新動力,為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發展注入新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偉大目標和偉大夢想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這一重大論述和判斷充分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偉大目標的必由之路。中國發展道路和實踐經驗已經表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生活水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和國家、軍隊等發展面貌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實踐發展表明,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制度和文化,使得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

  在繼續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歷史征程中,富起來的中國要決勝全面小康,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唯有全面深化改革,通過推動和實施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奠定決勝全面小康社會所需要的各項制度和體制條件;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創造有利於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內在動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創造性,真正形成決勝全面小康的活力和合力。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必由之路。經過多年努力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要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更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歷史征程中,富起來的中國要在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基礎上,繼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引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目標。要實現這個偉大夢想和目標,我們更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並擁有持續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強大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能力和基礎;必須依靠更加完善和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現代化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這就必須不斷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進一步增強社會活力,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奠定科學的制度基礎和環境。由此可見,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偉大目標和偉大夢想的必由之路。

  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矛盾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根本途徑。這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所證明的一條根本性經驗,也是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新矛盾和新問題的根本途徑。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表明,必須始終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矛盾。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面對生産力發展相對落後、科技不發達、人民群眾生活水準不高等各種困難和現實問題,提出通過改革的辦法,解放生産力和發展生産力,堅持以改革的方式,聚焦生産關係與生産力發展不相適應的一系列矛盾,促進生産關係適應生産力發展的根本要求,成功地進行了一場偉大的改革實踐。在這個偉大的實踐中,我們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著眼于初級階段我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堅持不懈推進改革,持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主義生産力的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此進入新時代。

  第二,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總體上也實現了小康,到2020年我們將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仍然會面臨如何更好地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新矛盾,尤其是如何更好地解決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為此,必須堅持運用改革的思維,通過全方位的深層次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破解許多深層次矛盾和複雜問題;自覺和主動運用改革的辦法和手段,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

  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尋求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不僅任務繁重,而且要求更高,既需要凸顯改革的全面性、系統性和協調性,又要善於抓住關鍵環節,聚焦重點領域,堅持問題導向,實現系統整合,凸顯全面深化改革的協同效應、整體效應和整合效應。

  一是要以解決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為重點,突出實踐導向和問題導向。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契機,聚焦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條主線。圍繞這條主線,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以是否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否能夠實現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是否切實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為標準,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衡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與得失。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應”,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就是改革的重點。

  二是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彰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使命和新目標。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為改革而改革,而是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科學發展提供重大的動力支撐和制度條件。全面深化改革要著力體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用發展的新理念,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全面深化改革;要緊緊圍繞全面決勝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以新的歷史使命和歷史擔當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把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作為己任和目標。

  三是以彌補發展短板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新的出發點,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導向。全面深化改革要著力解決一切阻礙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國家治理體系完善、社會民生改善、全面依法治國、文化發展和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為此,必須進一步聚焦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建設;進一步聚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政治建設;進一步聚焦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建設;進一步聚焦社會體制改革,促進社會建設;進一步聚焦生態體制改革,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準。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通過一系列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改革,彌補發展短板,大力提升“五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和發展能力,提升發展的協調性、整體性和可持續性,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深化改革要落地生根,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為此,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有頂層設計,又要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善始善終,注重改革的持續性。各級領導幹部要以對歷史和人民勇於擔當的使命,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要確保各項改革舉措、頂層設計善始善終,有頭有尾,要確保改革措施層層落實。為此,要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改革,要抓督辦協調,防止拖延扯皮;要抓督察落實,強化督察職能,確定一批重點改革督察項目,形成全黨上下齊抓改革落實的局面。為此,我們一方面要謀劃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抓完善機制,形成完善督辦協調、督察落實、考評激勵、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確保改革善始善終。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作善成,注重提高改革成效和品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使命和新任務,要求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注重改革的成效,人民群眾也比過去更加注重改革給自身帶來的實際獲得感。這就決定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實實在在提高改革的實際效果;改革要強調科學性、實效性,既要有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問題導向提出改革舉措,也要善於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改革;要有對各項改革成效的評估考核體系,確立績效評價機制,把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和創造性、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匯整合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要落地生根,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全面深化改革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價值導向。全面深化改革成敗與否和是否有效,關鍵就是看人民群眾是否從改革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接地氣,必須確保各項措施真正落地、開花結果。

  (執筆:權衡)

  《光明日報》( 2017年11月29日 06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