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農村垃圾分類,這樣做到“全覆蓋”

2017-11-28 09:53:00
來源:南京日報
字號

  11月23日,江蘇南京召開全市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標誌著南京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從試點變成全面開展。在面廣量大的涉農地區,讓農民改變長久以來的習慣,從每一戶源頭開始開展垃圾分類,這不亞於一場“環保革命”。從今年6月開始試點,目前全面實施,到2019年全市開展垃圾分類的行政村要達到100%,南京農村垃圾分類“全覆蓋”的目標令人期待,如何做到更引人關注。

  家家兩個垃圾桶 乾濕分離

  每天一早,位於江寧區谷裏街道箭塘社區的街道垃圾分揀中心就開始忙碌起來。7點半,全街道的生活垃圾會運來這裡,9點半,集鎮廚余垃圾也會陸續運來。

  南京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後,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區各選取一個完整街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谷裏街道是全市最早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的街鎮。為配合垃圾分類,街道建設了垃圾分揀中心,於今年11月建成投用。

  “幹垃圾運過來,倒進這裡,機器進行粉碎、分離。”分揀中心環衛工老李説,這個分揀中心有兩台垃圾處理設備,一台處理幹垃圾,也就是普通生活垃圾,一台處理濕垃圾,也就是廚余垃圾。幹垃圾處理能力是每小時3噸,這臺設備佔地較大,運作時,履帶將垃圾池裏的垃圾“吞”進去,飲料罐、金屬瓶蓋等金屬垃圾經過磁選機被分離,其他垃圾被鋪在滾軸篩上,由環衛工人進行人工分揀,分為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兩類,可回收的統一儲存,不可回收的粉碎後集中清運。

  在另一個車間裏,廚余垃圾處理設備也正在工作,集鎮飯店和居民家的泔水、剩菜剩飯和菜渣,被倒入一個密封的處理器,經過處理後,這些廚余垃圾將變成有機肥料。

  街道分揀中心其實是農村垃圾分類的第二站,源頭是在農戶家中。

  谷裏街道周村社區是全市最早開展農村垃圾分類試點的兩個社區之一,在周村世凹桃源村,垃圾分類已經是家家戶戶的習慣。世凹桃源是美麗鄉村景區,集中了20多家農家樂餐廳,在村子裏走一圈可以看到,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有一個垃圾存放點,有一綠一藍兩個垃圾桶和一個有害垃圾棄置桶,餐廚垃圾扔在綠桶,普通垃圾扔在藍桶。慶和居農家樂餐廳老闆林慶河説:“摘了菜,菜葉子扔在綠桶,剩飯剩菜扔在綠桶,其他的紙巾、一次性食具、包裝袋、煙頭等等,扔在藍桶。”他説,現在每個村民都已經對垃圾分類門兒清,菜葉子和剩飯剩菜可以在社區的有機垃圾處理點處理,其他垃圾運走。每天,社區安排保潔員定時到府收集垃圾,村民要做的並不難,習慣成自然。

  周村社區書記幸義龍説,開展垃圾分類後,社區組織了勸導員,和社區幹部、黨員一起挨家挨戶向農戶宣傳垃圾分類,同時,社區還建設了一個有機垃圾處理點,現在可以做到廚余垃圾不出村。

  洗手液50分、香皂40分、面紙100分、大米1080分……康寧農家樂餐廳旁邊,有一個小超市,貨櫃上商品齊全,生活用品、米麵糧油等等,但每樣商品上標的都不是價格,而是多少分。這是周村的積分兌換超市,為了鼓勵農戶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社區探索農村信用體系,根據每家每戶垃圾分類的數量計算積分,積分可以到這裡換取商品。小超市經營戶説,每個月都會有村民來兌換積分,“垃圾分類就是舉手之勞,還能換東西,當然樂意。”

  經過5個月的試點,目前谷裏街道已經有40%的自然村開展垃圾分類,年底前,街道11個社區將全部實現垃圾分類。

  讓垃圾池在農村消失

  為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南京近期出臺了《南京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和《南京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對這項工作進行指導。

  要讓農民改變長久以來的生活習慣,並且家家戶戶全面鋪開,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能讓農民成為垃圾分類的‘專家’,他們只需要做最簡單的一步。”市城管局局長許衛寧説,全面實施農村垃圾分類後,南京會採取政府主導的方針。政府主導體現在資金投入方面,發放到村民家中的垃圾桶、村裏的處理點、垃圾儲運設備等,都會增加資金。《方案》明確,南京將研究出臺農村垃圾分類的資金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從明年起市、區財政部門要將農村生活垃圾工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進一步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切實保障農村垃圾分類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按時序推進。政府主導還體現在人員設置上,垃圾分類工作在源頭,但村民只需簡單的兩次分類,區分出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即可。之後的工作就交給了保潔員。每個社區都要建“兩員”隊伍,其中督導員負責向村民進行宣傳;保潔員則按照不低於村人口3‰的比例要求配備,保潔員定時到府,收運餐廚垃圾之外,將不可爛垃圾進一步分類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並進行分類收集。

  城管部門介紹,我市農村垃圾分類是向浙江金華取經,但前期試點中積累的一些經驗,以後也會逐步在全市推廣。“比如餐廚垃圾不出村鎮。”市城管局副局長陳雷説,南京鼓勵社區建設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類似周村社區的處理站,可以就地將餐廚垃圾變成有機肥料。除了餐廚垃圾,其他垃圾中,可回收垃圾,如飲料瓶、舊衣物、紙包裝等,鼓勵村民和保潔員自行出售,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由社區統一收運。

  目前,在南京大部分農村,仍是垃圾池集中堆放的垃圾處理模式,因此,我市開展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就是讓使用了幾代人的垃圾池全部消失。“2017年內取消所有傳統垃圾池,全面配置標準分類垃圾桶。”許衛寧説,除了設置有機垃圾處理點,街鎮還應建設垃圾分揀站,加快設備更新,採用運桶專用車或全密閉收運車輛進行運輸,生活垃圾密閉運輸率達到100%。

  陳雷介紹,全面實施農村垃圾分類,南京將分步進行:年底前完成首批有機垃圾處理站、垃圾分類收集分揀站等設施的選址建設;明年和2019年用兩年時間逐步將垃圾分類處理100%覆蓋;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備,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規範運作,實現三項指標再提升:分類配套設施合格率達到95%,農戶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5%,所有街鎮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均超過35%,垃圾分類減量見到顯著成效。

  據悉,南京將同步執行考核督察機制,推動農村垃圾分類開展。

  垃圾做減法,環境做加法

  農村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農村面源污染不容忽視。”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李文青説,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在改變村民生活習慣的同時,也在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最終的目的是減少農村污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記者走訪了已經開展農村垃圾分類的浦口區永寧街道、六合區龍袍街道和江寧區谷裏街道,自開展垃圾分類以來,垃圾減量的成效逐步顯現。“以前都是全部垃圾一起運出去,現在少了很多。”永寧街道垃圾分揀中心負責人介紹,紙盒紙箱、塑膠瓶等這些可回收垃圾,一般就是村民和保潔員自己收集賣給回收站,幹垃圾比起沒分類以前減少了至少20%。濕垃圾減量更多,因為經過粉碎、脫水、發酵等處理環節,餐廚垃圾減量達到了90%。在其他開展垃圾分類的街道,垃圾總量的減少都在60%以上。

  “除了減量,垃圾分類還能實現垃圾資源化。”市城管局副局長陳雷説,比如餐廚垃圾就會轉化成有機肥料。作為垃圾分類開展的主導部門,城管部門將督促各區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加強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的政策支援和資金扶持,引導和鼓勵有資質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利用街鎮垃圾分類收集分揀站,規範農村再生資源回收站點,拓寬回收渠道,不斷提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水準。

  垃圾在 “做減法”同時,農村環境則在 “做加法”。世凹桃源村農家樂經營戶湯信義告訴記者,村裏的環境正在越來越好。“以前垃圾隨手丟的多,垃圾池夏天很臭,現在完全變了樣。”他説,除了家家戶戶配備的分類垃圾桶,村裏的路邊還配備了統一的垃圾箱,每天有專人來清掃、清運,村裏的小廣場、道路非常整潔,看不到垃圾遍地、污水橫流,“雖然是住在農村,這些配套和城裏一樣。”

  市委農工委相關人士認為,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確實是改善農村人居生活環境品質、補齊生態文明短板的民生工程。南京正在建設美麗鄉村、特色田園,很多過去交通不便、閉塞的小山村成了旅遊景點,餐飲、民宿業發展非常快,“環境配套因此必須跟上。”這位人士説,鄉村開發,改變了鄉村的面貌,提高了農民收入,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日益增加的垃圾産生量,開展農村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勢在必行。

  在全市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上,農村垃圾分類工作被稱為“打一場攻堅戰”,南京將用3年時間,完成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在全市涉農區的落地和完善。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