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44年前,習近平抓了這樣一件事

2017-11-28 09:1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大家都知道,習近平在農村插隊期間,帶領梁家河村民修建沼氣池的故事。

  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同樣是在這段知青歲月裏,習近平還做了另外一件事情——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卻把村民生活的文明程度大大提升了一步。

  據《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記載,1973年,習近平被委派到趙家河“蹲點”,駐紮在生産隊主持工作。

  在當時的陜北農村,生活已經很艱苦,對於上廁所這件事就更不講究。

  在習近平住的窯洞外不遠處,有個非常小也十分簡陋的公用廁所。挖個坑,用木頭、秸稈、土坯在四週隨便一擋,上面蓋個草棚子,俗稱“茅廁”。

  簡陋到何種程度?據書中記載:“男人站在裏面方便,有時外面路過的婦女都能看見。”

  習近平動手把舊的廁所拆掉,重新用磚和石頭砌,擴大了面積,又加高了圍墻,一間男廁,一間女廁,隱秘性比較好。

  大家一看,這樣確實很方便,就紛紛效倣,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都紛紛改造自己家的廁所。

  不久之後,趙家河的廁所基本都改成了磚石結構。

  小小廁所,卻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習近平深明此理,因此他從政40餘年,凡與民生相關之事,從來都是“不以事小而不為”。

  “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近日,習近平再次對“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指出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