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默克爾執政滿12週年 政壇常青樹遭遇組閣新危機

2017-11-22 08: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1月22日電 綜合報道,11月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將迎來執政12週年紀念日。連續十餘年領導德國,默克爾已經成為歐洲政壇的一棵“常青樹”。但眼下,她在國內正面臨一場“組閣危機”,這不僅給她第四次執政造成阻礙,也給德國政局增添了不確定性。

  【“不被看好”的默克爾,連著當了12年總理】

  2005年11月22日,51歲的默克爾宣誓就職,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理。當時誰也沒有料到,默克爾這個總理,竟然一當就當了12年。

  物理學家出身的默克爾35歲開始涉身政治。1990年,德國統一後,默克爾加入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作為東德出身的政壇新秀,她進入了時任德國總理科爾的視線,並得到後者很大助力。

  此後十餘年裏,默克爾的仕途扶搖直上。44歲時,她成為基民盟黨總書記;45歲出任黨主席,48歲成為基民盟和基社盟聯邦議會黨團主席,50歲被推舉為總理候選人;51歲成為總理。

  2005年默克爾剛剛當選時,並不大被外界看好。不少人認為她能當上總理,更多是靠運氣。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默克爾自此開啟了“超長待機”模式,分別在2009年、2013年連續當選,並且在今年的大選中再次帶領其黨派成為贏家。一旦開啟第四任期,她更有望追平前總理科爾創下的在任16年的紀錄。

  【不靠運氣 歐洲“掌門人”用實力説話】

  在默克爾執政的十多年裏,歐洲先後經歷歐元危機、難民危機、英國脫歐等多重考驗。但在她領導下,德國不僅沒有亂了方寸,更駛入了經濟增長快車道,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也大幅提升。

  如今,德國經濟整體向好,被認為處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好時期。在歐洲多國遭受恐怖襲擊、難民危機等威脅之時,德國社會總體平穩,安全問題相對較好。而在處理歐債危機、歐洲難民危機等議題時,默克爾也帶領德國承擔起了“歐洲掌門人”的角色。

  12年來,默克爾在應對各種危機中鍛鍊得愈發老練,而這也是她在今年9月聯邦議會選舉中取勝的一大原因。許多德國民眾認為,選擇執政經驗豐富、12年來帶領國家穩步前進的默克爾是“最不會出錯的選擇”。

  【組閣談判“崩盤” 政治生涯經歷又一場危機】

  眼下,在德國國內,默克爾正面臨一場新的“組閣危機”,這已經對她第四次執政造成了阻礙。

  在9月的德國聯邦議會選舉中,默克爾領導的基民黨/社民黨聯盟雖保住了第一大黨地位,但需同其他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執政。10月下旬以來,聯盟黨、自民黨和綠黨展開組閣談判。但由於各黨在難民限額、氣候問題和能源政策等關鍵議題上分歧難解,談判已經失敗。

  接下來,德國政府的組閣道路面臨多種可能性。在局面不明朗的情況下,聯邦總統的重要性就會顯現。目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已經發話,稱進入聯邦議院的各政黨都有參與內閣服務的職責,各黨應對選民負責,嘗試組建一個新政府。

  組閣一日不成功,默克爾就會率領當前的內閣繼續執政,即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的大聯合政府。然而,社民黨已經表示不打算參與組建新的大聯合政府,但該黨是否會堅持這種態度尚不確定。

  還有一種可能是,此前會談無果的各黨在總統的警告下重啟會談,並最終組成大聯合政府。如果無法成功組建執政聯盟,那麼成立少數派政府也是一種可能,但默克爾本人已經明確而表示,她不願意領導一個少數政府。

  【前路不平 複雜政治格局考驗默克爾】

  如果排除了上述的所有可能,那麼就剩下最後一個,同時也是“最壞”的一個選項,那就是重新舉行大選。不過,到這一步之前也要先經過漫長而複雜的程式。更重要的是,掌握重新大選決定權的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已經表示反對重新大選。

  為了避免政局長期不穩,聯邦總統可以盡一切所能。在這種情況下,施泰因邁爾敦促其所在的政黨——已經表明拒絕組建聯合政府的社民黨——參與組閣,似乎也成了一種可能性。

  分析指出,在德國歷史上,內政處於如此不明確的狀況非常罕見。默克爾所在的黨派雖然連續第四次在大選中取勝,但過去周組閣談判卻讓她受傷不小。雖然她仍手握總理大權,但權威已經被削弱。

  就算默克爾最終坐穩第四個任期,輿論對她的執政前景也更多持謹慎甚至悲觀的論調。分析稱,複雜的選後政治格局將對默克爾的領導力構成嚴峻考驗。如何平衡黨派之間的利益分配,如何彌合不同黨派的政策分歧,將是擺在默克爾面前的難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