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國科學家成功繪製世界首部百萬比例尺土地覆被地圖集

2017-11-16 08:3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北京11月15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1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覆被地圖集》(1:1000 000)(以下簡稱地圖集)近日正式出版發行。這部以中、英文雙語出版的地圖集採用2010年、2000年和1990年三個時期中國土地覆被數據集(ChinaCover),完整、系統記錄了中國經濟發展最快20年的變化,是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圖集,對研究我國土地覆被變化及其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影響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一直以來,精細刻畫土地覆被空間格局,準確掌握土地覆被類型及其時間和空間變化規律,既是區域環境過程基礎研究的需要,也是國家生態建設策略制定的重大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憑藉強大精確的監測能力,遙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獲取一致、連續、可對比的土地覆被資訊的強有力手段。

  據介紹,通過近20年的項目研究積累,我國建立起既符合國際土地覆被分類標準,又切合中國土地覆被特徵的6個一級類和40個二級類的分類系統。基於該分類系統完成的1990、2000和2010年全國土地覆被數據集,採用了共計12691景30米解析度光學數據,其中國産環境星數據8703景;63796景中低解析度遙感數據,其中國産風雲衛星數據43800景;827景微波數據用於水體和人工表面的提取,處理總圖斑單期達3000多萬個。

  經過111356個全國土地覆被地面實測樣點數據的校驗,13輪大規模交叉自檢,數據集得到了全國31個省(區、市)環保主管部門用戶的確認,是目前世界上分類級別最完備的土地覆被産品中,監測範圍最大、精度最高、序列最長的數據集,是唯一的土地覆被量與質一體化的數據集,填補了我國土地覆被類型與參數一體化數據集的空白,完整記錄了我國經濟發展最快20年地表覆被量與質的演變過程。

  同時,地圖集主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吳炳方研究員告訴記者,該地圖集也是我國自主遙感數據綜合應用的一次重要實踐。據介紹,30米空間解析度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HJ-1A/B)CCD數據具有成像幅寬大、時間解析度高的特點,在土地覆被識別和製圖方面具有很大應用潛力。“ChinaCover2010以該數據為主要資訊源,基於自動化大規模處理超算平臺,對8703景數據進行了並行化、標準化處理。經過31658個全國獨立地面樣點的精度驗證,得到2010年土地覆被數據的平均精度達到一級類94%,二級類86%。”

  發佈會上,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副所長、地圖集編輯委員會委員張兵介紹説,地圖集還創建了全國普適與區域特色相結合的土地覆被遙感監測技術體系,包括多源數據標準化處理、基於面向對象的自動化土地覆被分類、多重品質控制、獨立精度驗證和用戶意見反饋。同時,形成了全數字化的製圖工藝流程,完成了由30m空間解析度土地覆被數據直接縮編到百萬比例尺的土地覆被地圖,革新了傳統百萬地圖集的設計模式與製圖工藝,用一本圖集表達三本圖集的科學內容。

  在數據共用方面,記者了解到,地圖集所依託的數據集已在中國科學院、環保部、國家林業局和省級(市、區)國土、環保、水利、林業、科教等部門與行業的100多家單位等廣泛應用,共用數據超過750GB,避免了數據的重復生産,節約了大量重復投入,打破了行業壁壘,推動了國內數據共用的進程。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