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推12幅政務公開便民地圖

2017年07月11日 13:33:4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原標題:北京推12幅政務公開便民地圖

  本市各家中小學的特色和聯繫方式是什麼?養老機構都分佈在哪?申請的自住商品房建設進度如何?醫療機構怎麼預約掛號?空氣品質比如PM2.5實時數據是多少?政務服務機構幾點上下班?這些資訊市民將不再需要毫無頭緒地自行搜索,市政府辦公廳昨天推出12幅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在首都之窗上線。

  本報訊(記者 李澤偉)昨天,首都之窗推出12幅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http://www.beijing.gov.cn/bmfw/zt/zwgkdt/),今後市民通過該地圖可以對這些資訊實行一站式查詢。市民未來還有望通過微博、微信和手機客戶端使用該地圖。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今後將建立動態更新長效機制,對現有12幅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實施動態更新,根據公眾使用體驗及反饋資訊不斷豐富拓展地圖的展示內容。

  市政府辦公廳會同13家市政府部門,圍繞公眾普遍需求和重點民生事項,在全國率先制定“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昨天通過“首都之窗”政務門戶網站向社會集中公開,旨在打通政務公開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通過開展政務公開公眾需求調查和社會評議,發現涉及衣、食、住、用、行的政策措施和服務資訊始終是廣大市民的普遍關切,社會公眾一直期待推進空氣品質、教育入學、醫療衛生、養老服務、住房保障等重點民生資訊的公開。目前這些政務資訊公開方式主要是以文字形式展現,此次通過直觀、可視、清晰的政務公開地圖形式,集中公開群眾關切資訊,市民可通過“一張地圖”實現政務資訊的便捷查詢,將提升政務公開服務實效,有效體現政府工作的惠民便民。

  該負責人介紹,12幅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以可視化方式集中展現重要民生事項,讓公眾看得明白,找得清楚。地圖制定採取了兩上兩下、雙圖定位工作模式,即各區上報基礎資訊,經第三方機構核實和基層部門確認,由市政府部門匯總歸集、權威發佈;通過向量圖和衛星地圖進行雙重定位核對。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相比相關商業地圖,內容全面詳實、權威準確。地圖展示內容涉及到空氣品質監測、教育、求醫問診、養老服務、住房保障、“菜籃子”工程、一刻鐘社區服務、歷史文化資源、首都特色旅遊、辦稅服務、政務服務等各類民生事項,涵蓋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關切資訊,此種政務資訊分類地圖在國內尚屬首例。比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地圖不僅提供了機構名稱和地址,還備註了是否為醫保定點、是否為新農合定點,讓市民一目了然;住房保障地圖展現了自住房是否為在建、銷售狀況等實時動態;辦稅服務地圖可使用手機掃描相應二維碼,通過線上導航到達目的地,便捷辦理稅務登記、減免稅申請備案、自身涉稅保密資訊查詢等130多項辦稅事項,實現了納稅人的指尖辦稅服務。

  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在此次集中公佈的基礎上,今後將建立動態更新長效機制,對現有12幅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實施動態更新,根據公眾使用體驗及反饋資訊不斷豐富拓展地圖的展示內容,增設新的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方便群眾及時準確獲取服務資訊。比如,研究探索群眾關注度高的兒童免疫預防接種、狂犬病預防處置門診等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地圖;研究探索政務公開惠民地圖在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的適配應用,將服務資訊直接推送到群眾“指尖”上;推動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資源的開放利用,讓資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動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資源的優化整合,將地圖資源逐步向第三方平臺開放利用,為公眾提供更加資訊化、可視化、集約化的政務公開服務。

  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的主要內容

  導語

  為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工作力度,加強政務公開惠民便民服務,增強市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獲得感”,市政府辦公廳會同相關部門,圍繞公眾普遍需求和重點民生事項,制定了12幅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圖説政務、圖解公開、圖惠民生,打通政務公開服務市民的“最後一公里”。

  (一)

  空氣品質監測地圖

  目前全市共有35個空氣品質監測站點,完善監測中心網站中空氣品質發佈和手機APP的地圖服務,每個站點顯示實時AQI(空氣品質指數)、等級、首要污染物名稱和PM2.5、SO2、O3、PM10、NO2、CO六項污染物實時濃度,以及未來3天空氣品質預報結果。

  (二)

  教育資源分佈地圖

  將公眾關注度高的普通中學和小學的主要資訊納入地圖,普通中學646所、小學984所,集中公開北京市公辦中小學學校地址、聯繫電話、辦學規模及特色。辦學規模包括學校佔地面積、教職工人數等資訊,辦學特色包括辦學理念、學校特色、課程特色等資訊。

  (三)

  醫療衛生服務地圖

  分別推出三級以上醫療機構地圖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地圖,三級以上醫療機構11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931家,三級以上醫療機構服務地圖內容包括機構名稱、地址、門戶網站網址、服務諮詢電話、預約掛號方式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地圖包含機構名稱、地址、諮詢電話、是否醫保定點、是否新農合定點等。

  (四)

  養老服務地圖

  推出養老服務機構地圖,公開範圍為市、區、街道(鄉鎮)472家養老機構和20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公開內容包括養老機構的名稱、地址、郵編、聯繫電話。

  (五)

  住房保障地圖

  集中展示已開通申購的65個自住型商品住房項目,地圖按照項目位置標記出所有開通申購項目,按照圖層展示,可放大縮小,點擊地圖上標點位置可展示“項目所在區”、“項目名稱”、“銷售均價”及“當前狀態”資訊。

  (六)

  “菜籃子”工程地圖

  全市蔬菜零售網點3924個。將全市蔬菜零售網點在電子地圖中標注出來公佈,初步實現全市蔬菜零售網點資訊公眾查詢、問題反饋等功能,為市民查詢蔬菜零售網點提供便利服務。

  (七)

  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地圖

  目前全市累計建成1342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2540個社區,覆蓋率達到84%,惠及1569萬社區居民。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地圖包括社區服務圈名稱、詳細地址、覆蓋區域、服務事項、聯繫電話等。

  (八)

  首都歷史文化博物館分佈地圖

  地圖展示了全市139家歷史文化博物館分佈情況,公開內容包括博物館詳細地址、聯繫電話、導航資訊,公眾可根據自身所處位置實時檢索周邊博物館相關資訊。

  (九)

  首都特色旅遊地圖

  目前全市共有244家A級旅遊景點景區,推出可視化地圖形式,展現A級旅遊景點景區坐標、名稱、聯繫電話、特色介紹等。

  (十)

  智慧城市無線網路服務地圖

  北京市推進重點公共場所免費無線寬頻上網服務工作,為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服務標識為“-MyBeijing-”,目前全市已覆蓋934個場所。地圖公開內容包括上網場所的位置、地址資訊、上網服務是否可用,支援按區、交通樞紐、公園、博物館、文化體育場所、城市道路、社區服務中心、醫院衛生服務站、社區廣場綠地、鄉村等類型查詢。

  (十一)

  辦稅服務地圖

  納稅人可以通過“辦稅地圖”查詢全市238個基層稅務機關辦稅場所的地址、聯繫方式、可辦事項,可使用手機掃描相應二維碼線上導航到達目的地,準確、便捷地辦理稅務登記、減免稅申請備案、自身涉稅保密資訊查詢等130多項辦稅事項,實現了指尖上的便民辦稅,讓納稅人少跑冤枉路。

  (十二)

  政務服務地圖

  形成覆蓋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的政務服務地圖,提供了5583個政務服務機構相關資訊的查詢,其中,市級和區級提供了17個綜合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街道)提供了344個政務服務中心(包括綜合大廳和專業大廳),村(社區)提供了5222個便民服務站的地理資訊查詢,能夠在地圖上快速定位機構地點,提供包括機構性質、辦公地址、辦公電話、辦公時間等資訊查詢,為公眾辦事提供了更加全面精準的服務。

  個案特色

  醫療便民地圖:地圖加醫院官網連結防市民被假廣告所騙

  市衛計委介紹,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內容龐雜,服務資訊量極大且不同醫院之間各具特色。為了更好地通過電子地圖向公眾提供便捷的查詢方式,市衛計委結合醫療機構門急診服務的滿意度調查結果,擬定了在全市三級以上醫療機構服務地圖中集中展示的重點內容。主要包括公眾最為關注的醫療機構的服務諮詢電話、預約掛號方式、機構地址和門戶網站等四項核心資訊。

  本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近年來加大了資訊化建設力度,不斷豐富和完善預約掛號、自助繳費、移動繳費、檢查結果資訊推送、體檢預約、健康科普等網際網路“+”服務功能,並利用醫院網站、手機APP和微信、微博的多種手段推廣服務。但電子地圖頁面資源有限,無法集中展示諸如各醫療機構的乘車路線、門急診就診時間、出診資訊、就診須知、特色科室、院內導診地圖等大量與公眾密切相關的服務資訊,因此,市衛計委在電子地圖上增加了各醫療機構門戶網站的連結功能,一方面便於公眾直接了解所需醫院的更全面的服務資訊,同時也避免了公眾通過商業搜索引擎登錄虛假網站、上當受騙。

  與三級以上醫療機構規模龐大、位置顯要不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特別是社區衛生服務站通常規模很小,有的機構地點不在城市主要幹道上,此外,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數量龐大,如果在一張地圖上集中顯示效果不佳。為了方面公眾查詢,市衛計委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電子地圖中提供了“區縣、街道、社區”三級的查詢+名稱模糊查詢的檢索模式,方便公眾準確定位到所需的服務機構。同時,提供了服務諮詢電話、詳細地址、公交和駕車路線、是否醫保和新農合定點機構等資訊,更多的服務資訊也可以通過地圖連結到機構門戶網站進行查詢。

  環保便民地圖:公眾可隨時了解PM2.5實時濃度

  市環保局介紹,近年來公眾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環境品質的關注度以及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便於公眾更加直觀地隨時了解本市各地區實時空氣品質狀況,合理安排出行,本市在北京市環保局政務網站和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網站中同步發佈了空氣品質監測綜合服務地圖,而且在本市空氣品質實時發佈的APP中同步提供手機版地圖。

  該地圖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實現精確定位和任意縮放,綜合發佈北京市35個大氣地面自動監測點位所獲得的大氣環境中六項污染物(SO2、NO2、CO、O3、PM10、PM2.5)小時濃度監測結果和AQI(空氣品質指數)評價結果,以及未來3天空氣品質預報結果。發佈頁面既有實時監測數據,又有直觀的柱狀圖表;既有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又有污染時的防護建議和措施提示,可以成為公眾了解本市空氣品質狀況最直觀的工具。地圖的發佈頁面還可以連結到“相關知識”和“北京環境監測微博”,方便公眾了解其他的相關環保資訊和環保知識。

  教育便民地圖:學校資訊將來還將包括幼兒園和高校

  市教委介紹,本市各級各類學校數量眾多,地圖制定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市教委先把普通中學和小學的地理位置、辦學規模、主要特色、諮詢電話等資訊進行標注。將來還要拓展到幼兒園、高等院校等學校,進一步完善資訊和服務功能。

  地圖資訊的權威性是政務便民地圖和商業地圖相比最大的優勢,為確保教育地圖的準確性、權威性和實用性,市教委確定拾取每所學校正門坐標資訊的方式對學校進行定位,採取數據批量導入自動生成的模式進行地圖制定。制定資訊數據模板,統一規範資訊格式,杜絕數據資訊格式不統一、內容不規範等問題。同時建立校、區、市三級資訊審核機制,層層把關,確保資訊準確無誤。

  市教委介紹,接下來將組織各區教委、各學校進行線上核查糾錯;根據學校調整變動情況,及時進行更新維護,確保地圖準確性;根據群眾反饋,研究升級地圖功能,進一步滿足群眾需求。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