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部分政府網站洩露公民隱私資訊 專家:應問責相關人員

2017-11-14 08:31: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皖贛等地部分政府網站洩露公民隱私資訊

  專家認為應該對責任網站及相關人員問責

  11月9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發佈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迅速開展涉及個人隱私政府資訊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網站政府資訊公開平臺(網),迅速開展涉及個人隱私的政府資訊排查工作。

  今年8月底,在安徽省銅陵市政府辦公室主辦的銅陵市政府資訊公開網上,多個鄉鎮社區服務中心發佈的公開資訊網頁中,存在洩露公民個人資訊的情況。

  讓人震驚的是,類似的情況並非僅在安徽發生。

  資訊是如何洩露的

  據媒體報道,2017年8月31日銅陵市銅官區陽光社區服務中心,在銅陵市政府資訊公開網發佈了《陽光社區2017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人員名單》。該名單公佈了40對夫妻的姓名及檢查日期,其中77人的身份證號碼完整呈現,名單僅對現居住地地址做了模糊處理。而在銅官區翠湖社區發佈的《2017年孕前優生檢查參檢人員名單》中,也完整披露了23對夫妻的姓名及檢查日期。

  據悉,類似洩露居民個人資訊的網頁,還出現在銅官區人民社區服務中心、橫港社區服務中心等多個鄉鎮社區服務中心發佈的公開資訊網頁中。對此,銅陵市政府辦公室資訊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洩露個人資訊的網頁多為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的結果發佈,基層社區一般涉及低保救助、社會救助方面的資訊。資訊公開發佈的時候工作人員沒有注意到,統計中把包括身份證號碼的相關個人資訊也公佈了,涉及到個人隱私,但牽扯的也不是太多,僅有幾個社區。

  另據媒體報道,江西省景德鎮市政府資訊公開網(xxgk.jdz.gov.cn)曾于2017年10月31日發佈了《第二批大學生一次性創業補貼公示》。其中,可供公眾下載的文件公佈了學生姓名、完整身份證號以及聯繫電話等。此外,景德鎮市人社局官網也可獲取上述公示資訊。

  2017年10月10日江西省宜春市財政局,在宜春市政府資訊公開網(xxgk.ycf.gov.cn)發佈的《關於公佈2017年會計專業技術初級資格無紙化考試宜春考區合格人員名單的通知》,也公佈了洩露詳細個人身份證號碼的人員名單。910名合格考生的證書編號、准考證號、身份證號碼、姓名等資訊予以公開。

  對此相關政府網站工作人員解釋,姓名、學號、就業創業號是按要求公示的,公示身份證號是為了避免重名引起麻煩。該工作人員稱,他會向上級部分反映上述問題,以後對涉及個人隱私的部分會進行適當遮蓋,如有要求必須公開的,也會徵求被公開人的意見。

  隱私泄密如何問責

  政府資訊公開制度,究竟該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知名政府資訊公開制度研究人士、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呂艷濱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資訊發佈保密審查機制,明確審查的程式和責任。行政機關在公開政府資訊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等,對擬公開的政府資訊進行審查。而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資訊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第三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違反條例的規定,未建立健全政府資訊發佈保密審查機制的,由監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處分。

  可見政府資訊公開不是沒有限度的公開,是以不侵害個人合法權益為前提的。涉及個人的各類資訊在公開前必須要進行保密審查,不能以損害公民合法權利為代價推動公開。

  呂艷濱認為,本案中涉及當事人的各類資訊不僅是一般性的個人資訊,更是可能涉及公民隱私。即便是為了加強社會監督等的目的,也要考慮公開的限度和公開的範圍。比如在一定的政府機關之間可以依據一定的規則和工作需求共用有關的資訊,但對社會廣泛公開是顯然有問題的。

  隱私權知情權保護失衡

  針對政府資訊公開不力或出現失誤,相關政府官員能否被問責呢?據記者了解,情況不容樂觀。即使是國務院辦公廳連續幾年公佈全國政府網站抽查情況,對全國幾百個不合格不達標的政府網站進行通報,也鮮有官員被問責。

  2017年2月,海南省儋州市商務局局長、黨組書記董海峰,因為該局官方網站長期未更新,被處以行政記過和黨內警告處分。這是海南省對資訊公開不力問責的第一例案例,也是我國第一起官員因資訊公開不力被問責的首例案例。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與反恐怖學院教授趙輝認為,條例關於隱私權保護的相關規定較為空洞,缺乏明確性,是政府官員問責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實踐當中往往出現過分保障知情權而對隱私權保護欠缺的狀況。雖然按照條例規定,對涉及個人隱私的資訊在政府資訊公開的過程中應當不予公開,但是對於如何認定個人隱私以及個人隱私的範圍、判斷標準等,該條例並未明確規定。正是因為這種不全面、不明確性,致使在政府資訊公開的工作實踐中,造成行政機關資訊公開的任意性。

  規範基層政府資訊公開

  呂艷濱認為,推動個人資訊保護機制已經刻不容緩。哪些個人資訊是可以收集的,哪些是可以對外公開和共用的,需要有明確的規範。目前,不少行政機關缺乏個人資訊保護的意識,在公開涉及個人資訊的政府資訊時,一味考慮自己管理的方便而忽視對當事人合法權利的保護,其危害很大、風險很大。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敬波指出,此案暴露出基層政府工作人員在處理相關政府資訊公開工作複雜情況時,能力不足。如今基層政府特別是在社區一級層面承擔的政府資訊收集、公開的工作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趨於複雜,而基層政府及工作人員的應對水準顯然跟不上。

  王敬波認為,其實此案中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問責並不是首要的問題,加強基層政府在政府資訊公開的規範化建設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面對涉及複雜法律權利義務關係的政府資訊,如何規範進行保密審查,如何遮罩涉及隱私的個人資訊,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規範化建設水準都有待提高。

  目前關於基層政府資訊公開標準化和規範化的工作在全國還沒有普遍展開,只是在個別地方進行試點。而城市社區又承擔了越來越多的政府職能,政府資訊的披露工作也逐漸增多,我國關於社區層面政府資訊公開的規範化和標準化工作,卻沒有引起有關方面足夠的重視,這才是真正值得反思的地方。

  □ 本報記者 萬靜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