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什麼時候才能不用擔心自己的隱私被洩露?

2018年04月27日 15:43:00來源:台灣網

  近年來,有不少出行平臺都推出了春運搶票業務,方便旅客,卻也因為一些不夠人性化、不夠合理的設置引來了用戶的抱怨,甚至有的人明明沒有訂購過火車票,但是手機號下卻能查詢到分屬不同個人的搶票記錄,懷疑遭到資訊洩露。

  小時候,父母偷看日記、偷聽電話、沒收玩具、撕毀海報,我們也曾奮起反抗。哭鬧、申訴、撒潑、講理,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一切努力都是徒勞。他們總有他們的道理——因為我們是你的父母,是你最親近的人,我們是關心你、愛護你,你小孩子有什麼隱私?

  於是長大後,我們也習慣於翻看別人的手機電腦、隨便使用別人的私人物品、把別人的私事當成是茶余飯後的談資。畢竟,我和你這麼熟了,開開玩笑、借你東西用一下,有什麼關係?

  而作為一個出行平臺,作為一個大型企業,我借用一下自己數據庫裏顧客的手機號、身份證號,提高一下搶票的成功率,又怎麼了?我的初衷可是為了更好地為顧客服務啊!你們憑什麼説我做錯了?

  對於別人的隱私,我們似乎太過習慣於不當一回事了。

  誠然,人是群居動物,單獨的個體根本無法存活。但是,每個人都是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的。曾經聽人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兩隻豪豬想要相互取暖,靠得太遠不夠溫暖,靠得太近又容易受傷。而豪豬身上刺針張開的範圍,就是我們所需要的私人空間的範圍。即便是世上最親的親人,即便是關係很好的朋友,被針扎到的時候,也是會痛的。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得到我們隱私的方式越來越多、越來越簡單,我們的隱私更加不值錢了。手機的定位、在各大網站註冊的賬號、甚至是一張自拍,都有可能洩露我們的隱私,更別提人肉搜索之類的網路暴力了。現在的人,就好像穿著皇帝的新衣走在大街上,自以為光鮮,在別人眼裏卻可能是個笑話。

  好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一問題,開始抱團反抗,學會了用投訴、輿論的方式保護自己的權益。但同時我們也發現,目前我國法律有關隱私保護的內容是不夠完備、不夠週密的,希望有關部門儘快完善相關法律,讓我們能夠用法律的武器武裝自己,將那些隨意侵犯別人隱私的行為一網打盡。(台灣網網友:赤松子)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