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安倍緊抱特朗普,眼睛瞄著北京城

2017-11-07 09:1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正在東京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日舉行會談,據日媒報道,雙方確認要把對朝鮮的壓力提升至最大限度,還就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構想達成一致。安倍在記者會上大讚“日美同盟不可動搖的紐帶”。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與安倍談論的“印太構想”包括什麼內容,東京方面日前重提美日澳印四國戰略對話機制,表示要在特朗普到訪時商議。特朗普團隊6日沒有公開就日方這一明顯針對中國的倡議表達任何態度。

  美日關係處在巔峰時期,但日本仍顯得很緊張,對同美國的關係不自信。安倍強調美日關係如何緊密時,不像是禮貌的客套,而更像是他真的為此很驕傲,忍不住對外炫耀。

  按説美日同盟是彼此需求的關係,但現在搞成了日本對美國的單方面需要和領情。面對特朗普團隊,安倍和同僚們一副大氣不敢出的樣子。而特朗普則很直率,當著主人的面抱怨美日貿易不公平,日本也不夠開放。安倍的腰大概是歷屆日本首相在美國人面前彎得最低的。

  其實日本還是很有牌的,只是東京把所有那些牌都打丟了。

  日本向美國展現超低姿態,根源是它與中國的戰略失好。與中國僵持對東京造成巨大壓力,使它對與美國關係怎麼緊密都嫌不夠,希望華盛頓一刻不停地把自己緊緊摟住,而且要不斷山盟海誓。

  這當中或許也有值得中國反思的地方:我們究竟做了什麼,把日本人嚇成這個樣子?

  已經“好到頭”的美日關係形成這樣的交換邏輯:日本要多給美國經濟好處,美國儘量安撫日本地緣政治的不安全感。這當中美方的所得顯然更實惠,日方的所得則主要是心理上的。

  問題在於日本並沒有那麼不安全,中國不可能攻擊它,同時也不存在朝鮮往它的領土扔導彈真值得擔心的概率。至少與韓國比起來,日本的安全更多一些,但是連韓國也比日本從容不少。

  從中國角度看,日本的不安全感有些奇怪,以至於一直有中國學者懷疑,它的很大一部分是作秀,至少對某些精英來説是這樣。強調日本不安全可以轉化成修改和平憲法的動員力,便於日本在軍事外交受華盛頓控制條件下搞一種複雜、但有利於最終擺脫美國控制的政治遊戲。

  天皇6日謙遜地對特朗普表示:“日本能有今天,多虧了美國的援助。”但天皇的這句話很多日本精英在內心深處並不接受。日本對美國一直愛恨交加,他們的美國觀其實像中國觀一樣糾結。

  日本自近代以來一直在非常努力地走彎路,它在不同的時期從不同的角度讓人憤怒,值得學習,也令人唏噓。它如今成了美國的戰略跳板,但它也是中國搬不走的鄰居。中日相互有極深成見,這道成見是美國影響亞洲最強有力的杠桿之一。

  中美日説不上是戰略大三角,但也是一個三邊關係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美國佔盡主動,日本至少表面上以倒向美國的方式“破罐子破摔”,中國則是相對被動的。不過要看到,這種主動和被動的意義被新的時代弱化了。美日同盟一直都在,但它實際發揮的遏制中國的作用沒一些人想像的那麼大。

  有一個重要事實是,按單個國家排名,美日分別是中國第一、第二大貿易夥伴,韓國作為美國另一盟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中國人在未來相當長時間裏可能還會不喜歡日本,但我們無需掉入中日的恩怨中,也無需用美日同盟的軍事和戰略意義覆蓋我們對日美及亞太方向的全部認識。日本可能會繼續鑽牛角尖,但我們應站得比它高一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