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一月:10月關鍵詞——十九大

2017-11-06 09:4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記者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10月發生的最重大事件,就是黨的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舉行。本月總書記的所有活動,幾乎都與十九大相關。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以“十九大”為關鍵詞,為您梳理習近平10月份的重要活動。

  14次會議活動、9次致電致信、2次外事、1次重要批示……金秋十月,習近平總書記格外忙碌。用一個關鍵詞來定義習近平的10月,那就是“十九大”。

  十九大:從“新”開始

  10月18日到24日,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七天很短,卻意義非凡,註定要在中國發展史上留下深刻烙印。

  十九大,是一次總結過去、研判現在、謀劃未來的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正如習近平所説,十九大制定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總體方針和行動綱領,反映著全黨8900萬黨員的高度共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十九大”成為國際媒體報道熱詞。俄羅斯《獨立報》評論文章説:“如果沒有中國共産黨領導,無法想像中國能夠取得如此成就。”路透社報道説,如果説五年前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只有一個初步輪廓,那麼五年後的今天,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夢”給出了更詳細的實現路徑……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十九大歷史地位格外突出。國際媒體的爭相報道,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注腳。

  在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報告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進一步指明瞭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三萬多字的報告,其最大特點是什麼?是“新”。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用12個“新”字加以概括:歷史新變革、時代新開闢、矛盾新內涵、歷史新使命、實踐新路徑、時代新課題、成果新概括、理論新飛躍、實踐新方略、建黨新思路、歷史新意義、表述新界定。

  新意盎然,從“新”開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十九大,吹響了號角。風華正茂的中國共産黨帶領著意氣風發的中國,行進在希望的田野上。

  十九大精神:“來一個大學習”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全軍的首要政治任務是什麼?習近平明確回答: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10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並以五個“聚焦”作出了具體部署和要求:

  “聚焦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上,聚焦到5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和發生歷史性變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論斷的深遠影響上,聚焦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決策部署上,聚焦到習近平總書記是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當之無愧的黨的領袖上。”

  10月26日,習近平出席軍隊領導幹部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關鍵要實。具體來説,就是三個“堅持”和三個“取得實效”。即: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學用一致,堅持領導帶頭,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下功夫,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要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上取得實效,要在認清使命、強化擔當上取得實效,要在推動工作、見諸行動上取得實效。

  10月27日,習近平主持本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他要求全黨對十九大精神“來一個大學習”。

  如何學習?習近平以六個字來概括:“學懂”“弄通”“做實”。沒有學懂弄通,學習十九大精神就成了空喊口號、流於形式;沒有落實,則成了坐而論道、紙上談兵。“清談誤國、實幹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這是總書記的諄諄告誡。

  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週,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在這個夢想起航的地方,習近平深情地説:“我們全體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這次集體出行,目的是回顧我們黨的光輝歷程特別是建黨時的歷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學習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明確肩負的重大責任,增強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而奮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忘來時路,才能記住為什麼出發。十九大後習近平第一次京外活動選擇了這裡,是在追根溯源,更是在身體力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全黨作出示範”。

  新航程:“初心”矢志不渝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無論是批示還是致電,總書記的所有活動,無不是在堅持這一初心,是在為實現這一使命而努力。

  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

  在第四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擺脫貧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是我們黨和國家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他強調:“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他鼓勵大家發揚基層一線扶貧工作者紮根基層、敢挑重擔、無私奉獻、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實現全面小康,消除絕對貧困,關鍵一役,鏖戰正酣。

  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展水準是一個國家發展水準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習近平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致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週年的賀信中,習近平指出,當前黨和國家事業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關鍵時期”“迫切”“強烈”,幾個色彩濃烈的詞語,體現了習近平對教育的重視。

  習近平在賀信中強調,要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弘揚優良傳統,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繁榮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殷殷期望,溢於筆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是中國的期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中國謀為世界謀,是中國不懈努力的出發點。

  11日,習近平在給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首屆碩士畢業生回信中説,中國將發揮好南南學院的平臺作用,推動開展南南合作,促進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走上發展繁榮之路。25日和26日,習近平應約分別與特朗普和普京通了電話。30日,習近平分別會見越共中央總書記特使和寮國人革黨中央總書記特使。在對話中,習近平都表達了“堅定不移推動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的意願和決心。

  中國夢連結世界夢。

  為了矢志不渝的中國夢,十九大,開啟了新的航程。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