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外看中國]中國有能力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2017-11-03 10: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後,中國市場依然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其活躍度令人印象深刻。從長遠看,歐洲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互補性依然大於競爭性。在全球保護主義之風漸起,全球化進程遭遇多重不確定挑戰的關口,歐盟與中國均需堅定信心,保持合作,雙方應共同努力捍衛全球經貿活動的自由化與便利化。

  中國經濟近年來持續實現中高速穩定增長態勢,一方面對全球經濟走出低谷,企穩復蘇産生了積極正面的帶動效應,另一方面亦使國際市場服下了“定心丸”,穩固了市場信心。儘管歐洲仍在加深對華了解的道路上,但從當地商界到決策圈的主流意見均認為,中國有能力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髮揮引擎作用。

  荷比盧工商協會成員揚森范滕博格認為,中國市場依然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後,其活躍度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近年來,中國正處於産業升級的關鍵節點,從長遠看,歐洲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互補性依然大於競爭性。正如《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文件中所指出的,雙方未來除了能夠繼續在傳統製造業領域尋求契合點外,在新能源、環保、高科技農業等新興領域亦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在歐洲很多企業家眼中,中國市場的發展走向無疑是未來海外投資的重要“風向標”。

  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認可同樣促使著歐洲央行決策層“向東看”。此前,歐洲央行宣佈完成了規模相當於5億歐元的外匯儲備投資計劃。人民幣不僅在史上第一次納入了其外匯儲備,歐洲央行亦一舉成為全球範圍內對人民幣投資規模最大的中央銀行。當地媒體對此評論認為,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在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看好中國未來對世界經濟持續作出貢獻。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曾表示,在全球保護主義之風漸起,全球化進程遭遇多重不確定挑戰的關口,歐盟與中國均需堅定信心,保持合作,雙方應共同努力捍衛全球經貿活動的自由化與便利化。

  歐盟中國商會此前發佈的《商業信心調查2017》年度報告顯示,六成歐盟受訪企業將中國視為首選或前三投資目的地,另有56%的企業表示將考慮在合適時機追加投資額度。

  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瞄準歐洲市場的商機。2016年,中國投資者在歐洲直接投資達到350億歐元,同比增長77%。從實際效果看,來自中國的投資不僅推動了歐洲經濟復蘇,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為當地百姓所知。

  歐盟委員會日前發佈了頗具保護主義色彩的外資審查框架草案,尋求在歐盟內部建立一個針對外國投資的審查框架機制。歐盟委員會的這一決定立即在當地業界引發了爭議。不少意見認為,這不僅有悖于歐盟始終追求的自由貿易精神,亦會影響歐盟在世界範圍內的貿易自由化“旗手”形象。無論是瑞典、丹麥等倡導自由貿易的北歐國家,還是經濟復蘇態勢將企穩的葡萄牙、希臘等南歐國家,無不擔心歐盟的上述做法會對外國投資者釋放出“錯誤的信號”。

  歐盟布魯格智庫高級研究員、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莉西亞加西亞赫雷羅近日建議,中歐應繼續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完善世界經濟秩序作出應有貢獻。她認為,歐洲未來應加強對華合作,儘早完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以“一帶一路”建設與“容克計劃”對接為契機,深挖中歐在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潛力。(經濟日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陳 博)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