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2017-10-31 11:25: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新時代黨的建設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時,要求全黨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這是因為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是破壞民主集中制的大敵,是破壞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的大敵,是破壞黨內政治文化的大敵,是破壞黨內政治生態的大敵。

  毛澤東同志曾經生動地説過,我們黨必須是一個在人民群眾眼裏莊重的黨。何為莊重?至為關鍵的是有規矩守規矩。一個沒有規矩不講規矩的黨,是不值得人民群眾尊重的。這個規矩就是我們黨的鐵的紀律,是廣大黨員幹部高度的黨性自覺。如果不在黨的建設中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而任由這些不良習氣在黨內滋生蔓延,我們黨就會失去人民群眾的尊重、認同和支援,就會失去凝聚力和感召力。

  宗派主義是一部分人為了個人私利而結成小利益集團,一切以小集團利益為出發點的思想和行為,其危害在黨的歷史上觸目驚心。圈子文化從本質上看,是基於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形成的,事實上是宗派主義、山頭主義利益集團或聯盟的表現。而碼頭文化實際上就是與宗派主義和圈子文化直接相關的江湖義氣。對於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説,只要有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存在,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就會遭到嚴重破壞,黨內就會大搞團團夥夥、搞小圈子、搞人身依附,就會結黨營私,就會一步步銷蝕、割裂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因此,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過程中,要把這些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毒瘤徹底清除掉,把這種黨記憶體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的突出問題加以根本性解決。只有這樣,黨才有能力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思想建設的重大舉措

  中央黨校教授 辛 鳴

  中國共産黨是高度重視思想建設與理論武裝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正是依靠科學的理論武裝,中國共産黨攻堅克難、乘風破浪,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進行的又一次思想建設與理論武裝的重大舉措。

  初心和使命是一個政黨最根本的標誌。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要出發,我們要到哪去,我們要做什麼,集中體現在初心和使命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産黨人始終不渝的追求與承諾。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把這些根本問題給全體黨員幹部講清楚説明白,讓黨員、幹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共産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這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須臾不可動搖。我們要挺起共産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點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這是在偉大時代和偉大實踐中創立的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我們要深刻領會這一偉大思想的精神實質、核心要義,並貫徹落實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

  提升組織力——

  把工作做到群眾心裏

  中央黨校教授 戴焰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從報告中關於基層組織所面臨的這些功能和任務定位,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裡強調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因為,黨的基層組織發揮所有這些功能,完成所有這些任務,都必須團結、帶領和依靠廣大群眾,而基層組織能不能真正把群眾緊密地團結在自己周圍,能不能讓群眾始終跟著自己去實現目標,取決於基層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和組織力。在這些方面中,組織力是個基礎,是個關鍵。

  中國共産黨在歷史上的成功,不僅在於我們能夠把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地動員起來,更在於我們能夠把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地組織起來。正因為黨把廣大人民群眾真正組織起來,才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才建立起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才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而黨的組織力,很重要的體現就在黨的基層組織的組織力。

  今天,我們黨在一個不斷變化的複雜環境中長期執政,社會的組織形式、人們的活動方式和就業方式、社會的利益格局、群眾的思想觀念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如何更有效地把廣大群眾組織起來,對我們各領域的基層黨組織來説,都是一種新的考驗。所以,我們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必須按照十九大報告要求,把增強組織力作為重點。

  組織力,不是一種簡單的行政命令,更不是一種簡單的物質刺激,組織力是對時代趨勢的準確把握,對客觀形勢的正確判斷,對群眾需求的深刻洞察,對既定目標的矢志追求,對科學方法的純熟運用,是把工作做到群眾心裏,讓群眾自覺自願圍繞在黨組織周圍,跟著黨組織實現自己利益和目標的能力。

  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

  反腐敗力度只增不減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楊德山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決查處大案要案,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凈化了政治生態,贏得了黨心民心。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這是對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的清醒認識,也是對今後反腐敗高壓態勢不減,反腐敗重拳力度不減的政治宣誓。

  五年來,在中央強力反腐重拳之下,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但十九大報告仍然提出要把遏製作為重點,説明腐敗增量依然不容輕視。結合這幾年查辦的案件可以發現,不少領導幹部,甚至是高級幹部,十八大以後仍然不收手、不收斂,這就敲響了警鐘,説明腐敗增量仍然是反腐敗鬥爭中不可小覷的問題。如何遏制腐敗增量,這就需要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強高壓與重遏制可以説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進而言之,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三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提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這是對近年來案件查辦經驗的總結。比如針對領導幹部進行的“圍獵”行為,不少幹部被拉下馬,這固然與個人的黨性修養密切相關,但外部環境因素也不能忽視。受賄行賄一起查,就會對那些發起“圍獵”的老闆、企業家産生強烈的震懾作用,讓那種肆無忌憚去拉攏腐蝕幹部、自己卻不受任何處罰的情況一去不返。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全國推開——

  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

  中央紀委駐中國社科院紀檢組副組長 高 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這釋放出深化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強烈信號,體現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加強監督體系建設的政治自信。

  “試點推開”十分可行。按照黨中央《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的部署,試點地區重點研究解決機構設立、職能調整和人員配置等難點問題,抓住轉隸這一重點做好改革實施。截至今年3月底,山西11個市、119個縣(市、區)全部成立監察委員會;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浙江也完成各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工作。此後,改革試點轉入抓全面建制、抓規範運作、抓試點目標總體實現新階段,陸續出臺“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等制度,規範了監察委員會12項措施的審批流程,為試點推開提供了可用制度和可借鑒經驗。

  “試點推開”十分及時。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將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持續護航。

  “試點推開”十分重要。當前,監察體制改革全國試點推開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敏感度高,應抓住檢察機關人員轉隸、留置權規範使用、紀法銜接特別是與國家監察法“對標”等關鍵點,優化再造紀檢監察工作流程,把執紀審查權和國家監察權關進制度籠子,加強全程規管和責任倒逼,以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能的實效,為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作出貢獻。

  建設覆蓋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臺——

  是現實需要 也是政治性要求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 莊德水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覆蓋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臺,為新時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為提升紀檢監察工作現代化水準指明瞭工作方向。建設這個平臺是解決現實工作問題的需要。近年來,紀檢監察檢舉舉報平臺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受資訊技術限制,檢舉舉報平臺沒有實現全覆蓋;檢舉舉報平臺運作呈現碎片化,還沒有形成統一運作標準和規範;檢舉舉報平臺內部問題線索的流轉沒有實現全流通,有些問題線索得不到及時處置……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發揮科學技術和資訊管理作用,把紀律“探頭”延伸至基層,採取“接地氣”方式主動地與人民群眾溝通,認真處理反映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檢舉舉報。

  建設覆蓋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臺,既是一個技術性要求,有利於改善監督工作機制,為實現監督執紀精準化、信訪分析準確化等提供重要支撐;同時也是一個政治性要求,有利於打通紀檢監察系統與人民群眾面對面溝通的“最後一公里”,鼓勵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反腐敗,讓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能夠及時得到回應和處理。

  檢舉舉報是紀檢監察問題線索的重要來源,也是開展監督執紀的第一道程式和基礎工作,其品質如何,直接關係到整個監督執紀的成效。檢舉舉報渠道越暢通,越有利於紀檢監察機關掌握反腐敗鬥爭態勢的發展情況,掌握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點和反腐敗鬥爭的著力點,架起紀檢監察機關聯繫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並且,全覆蓋的檢舉舉報平臺投入運用後,可以實現對全部檢舉舉報資訊的統一管理,避免出現壓信不查、跑風漏氣等問題,確保每一項檢舉舉報資訊都能得到處理。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