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十九問:中央委員是如何産生的?

2017-10-24 09:16: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十九問:中央委員是如何産生的?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電 題:中央委員是如何産生的?

  中新社記者 劉舒淩

  中共十九大將於24日閉幕。據議程,大會將選舉産生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這一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中國政治家群體是如何選出的?

  中共黨章規定:“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産生的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選舉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候選人名單要由黨組織和選舉人充分醞釀討論”。

  據官方介紹,為做好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中共中央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領導下,負責人選的推薦、考察、提名工作。

  關於具體過程,以十八大選舉中央委員會為例: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中共中央派出59個考察組赴31個省區市和130個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金融機構、在京中央企業考察;中央軍委派出9個考察組分赴全軍和武警部隊各大單位考察;之後根據需要又對個別人選進行補充考察。考察組在42800余人的範圍內進行民主推薦,最終確定727名考察對象。

  今次大會,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經各代表團醞釀、已經以差額選舉方式進行預選。據官方資訊,預選工作在大會主席團的領導下,在監票人的監督下,嚴格按照大會選舉辦法進行,預選結果合法、有效。大會主席團會議後,大會舉行各代表團分組會議,醞釀主席團會議通過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央紀委委員候選人名單。

  明天,大會將舉行正式選舉,産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

  關於中央委員會的具體人數,中共黨章無硬性規定。相關條款指出: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名額,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出缺,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遞補。如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由205名中央委員、171名候補委員組成。

  從歷史上看,中央委員會委員名額逐屆穩步增加。四大及以前,中央領導機構先後是中央局、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從最初三人逐漸增加至十余人;五大開始設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名額伴隨黨員群體擴大而增加,如1956年召開的八大選舉出的中央委員已有97人,另有候補中央委員73人;1969年舉行的九大選出中央委員170人、候補中央委員109人,此後歷屆中央委員會在此規模基礎上略有增加。

  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委員會“領導黨的全部工作,對外代表中國共産黨”,這是中共黨章賦予中央委員會的職責。

  因此,海內外各界均對中央委員會的構成、特點給予極大的關注,認為其決策思維、政治思想和執政風格,將深遠影響中國未來。所以這一政治家群體的産生制度及其效果尤為重要。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原主任徐鴻武表示,與西方的選舉方式不同,中共選拔和任用領導幹部實行協商民主與票決民主相結合,層層考察,充分醞釀,各方協商,體現中華和合文化傳統。山東大學外籍教授貝淡寧(Daniel A.Bell)曾指出,這一制度保證了選拔出來的政治精英具有較為出色的執政素質和治理能力。(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