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境外記者熱議:“中國的未來發展會讓世界更矚目”

2017-10-22 12:36: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中國的未來發展會讓世界更矚目”

  ——境外記者熱議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這次來北京,我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發現一切都是全新的,中國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10月21日上午,在北京梅地亞中心等待記者招待會召開的間隙,北歐綠色郵報網記者陳雪飛告訴記者:“我經常在網上看有關中國的報道,能夠感受到,中國這五年改善生態環境的決心很大,措施也很嚴厲,尤其是在淘汰落後産能方面效果很突出。”

  移動支付、滴滴打車、共用汽車……陳雪飛掰著手指,向記者數起了中國近年來涌現出的新産品。這次來北京,她還親身體驗了共用單車,她告訴記者,“共用單車很方便,目前在其他國家也流行起來了。真是不敢想像,未來中國在共用經濟方面還會産生多少新産品”。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石磊對中國“新四大發明”感觸頗深。“十幾年前我去香港工作的時候,覺得香港比內地發達。但是,這幾年內地的變化真可謂巨大。支付寶、共用單車和網購已經開始在香港流行了,對香港人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石磊説。

  上午11點,葡萄牙《葡新報》記者馬叻叻正收拾背包,準備趕往下一場採訪。“這是我第一次採訪中國共産黨全國代表大會。現在的中國很開放,也很實事求是。”她向記者描述了採訪中共十九大的感受。

  馬叻叻對中國的認識並不是始於這次會議。她告訴記者:“我去過中國西部大部分地方,那裏的變化很大。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3年到青海玉樹採訪,我以為經過大地震後,那裏肯定被破壞得很嚴重、比較殘破,但是到了以後才發現,玉樹恢復建設得很好。站在比較高的瞭望臺往下看,一個嶄新的城市盡收眼底。”

  俄羅斯塔斯社記者Kirilov Andery曾經參加採訪過中國共産黨十四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這次又參加十九大採訪。“我覺得中國越來越開放,會務服務越來越週到。”Kirilov Andery説。

  當記者問他對十九大報告哪部分印象最深刻時,他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偉大壯舉,“沒有思想的引領,發展就是盲目的;沒有思想的更新,發展就是落後的。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中國的未來發展會讓世界更矚目”。

  每天上午,香港《瞭望中國》雜誌社副社長刁吉海會早早地坐在會場記者席第一排位置,放下身上沉沉的攝影設備,等待記者招待會的開始。“十九大召開後,《瞭望中國》雜誌增開了很多專版和專欄,大篇幅地報道十九大。我要用好手中的鏡頭和筆頭,把十九大的聲音傳遞到香港的每一個角落。”刁吉海告訴記者。

  芬蘭環球時代傳媒有限公司記者Kamilerdogdu在中國工作了很多年,已經熟悉了這裡的山山水水,但是他對中國的新變化依然感到驚訝。“在這五年裏,中國的發展與進步讓世界感到驚異,中國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中國的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並且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與中國交朋友。”Kamilerdogdu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