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黨的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第四場記者招待會

2017-10-22 11:08: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韓潔、安蓓、劉羊旸)黨的十九大新聞中心21日下午舉行第四場記者招待會,十九大新聞發言人郭衛民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寧吉喆,介紹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理論創新引領五年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何立峰説,十八大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從經濟增長看,過去4年經濟年均增長7.2%,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年均超過30%。預計今年6.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將順利實現,並能爭取更好的結果,經濟總量將超80萬億元;從發展品質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實現了需求結構“消費超投資”、産業結構“三産超二産”,最終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從人民生活看,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4年年均1300萬人以上,今年前9個月新增1097萬人;4年脫貧5500多萬人,今年將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可望降到4%以下,基本完成580多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

  五年來,黨中央緊緊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從經濟發展長週期和全球政治經濟的大背景出發,做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提出了新發展理念,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堅持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作為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審時度勢形成了經濟政策框架,可以説是方案謀劃科學合理,推動實施有力有序,社會反應積極熱烈,矛盾化解波瀾不驚,發展預期持續向好。這套經濟政策框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發展成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

  有記者問,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如何化解這一矛盾?

  何立峰説,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帶有全局性、歷史性的變化,對黨和國家的許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當前我國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在經濟方面主要表現為發展品質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準有待提升、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等。下一步要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在不同時段、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深入研究深層次原因,及時提出應對之策和解決方案,逐一加以解決,促進經濟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加快建設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粵港澳大灣區

  在回答關於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發展問題時,何立峰説,近幾個月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組建了高效精幹的黨工委管委會,邀請頂尖專家團隊推進新區規劃設計,構建相應政策框架,推進雄安新區和北京市區、北京新機場間高鐵等項目。北京城市副中心總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對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今年底前北京市級各大機關及部分市屬行政部門等將率先啟動搬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邁出實質性步伐,目前已形成區域規劃初稿,正抓緊徵求意見。港珠澳大橋建設加快推進,爭取今年年底基本具備通車條件。

  客觀全面看待民間投資增速放緩

  在回答有關促進民間投資問題時,張勇説,十八大以來,我國民間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産投資比重連續超過60%,最高時達到65.4%。非公經濟已成為穩定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創造了80%左右的就業、60%左右的GDP、50%以上的稅收、近70%的境外投資。當前,要客觀全面看待近兩年我國民間投資增速放緩、佔比下降現象。在民間投資較為集中、對市場反應較為敏感的製造業和房地産領域,投資增速下降較快,是當前影響民間投資增速的主要因素。民間投資增速雖然比前幾年有所下滑,但投資總規模還在繼續增長,而且參與投資的領域越來越廣。下一步將針對“不能投”“不願投”“不敢投”“投向哪”等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機制,持續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

  引導各類要素向實體經濟聚力發力

  針對記者關心的經濟“脫實向虛”問題,張勇説,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在國內外市場相對疲軟、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背景下,社會資本出現了“脫實向虛”和企業“棄實投虛”的現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引導資本及各類要素向實體經濟聚力、發力。下一步要聚焦結構性供需失衡這個主要矛盾,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補齊發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給,推進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實施創新驅動、轉換發展動能,化解過剩産能、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努力提高品質和核心競爭力。

  推進中國鋼鐵工業由大做強

  針對記者提出的鋼鐵去産能問題,寧吉喆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在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上不斷取得新進步,在“做大”上有了很大進展,滿足了現代化建設需求,但也確實存在産能過剩問題。下一步,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去産能,特別要防止違規違法産能死灰複燃,使供給與需求相匹配。要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通過加強技術改造、企業兼併重組、提高産品品質,把中國鋼鐵工業由大做強。

  改善營商環境便利外商投資

  針對媒體反映的有關外資撤離問題,寧吉喆説,近年來,中國吸引外資一直居世界前列,但外資企業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中國要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做更大努力。中國利用外資政策會更加開放、更加公平、更加便利。下一步,要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凡是在我國境內註冊的企業,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堅持實行備案制為主的外資管理新模式,進一步提高投資便利化。在對外投資方面,中國將支援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實現合作共贏。通過健全保障機制、創新服務方式、提供引導和規範等舉措,促進國際産能合作。

  三位代表還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其他問題。32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了記者招待會。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