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最強音

2017-10-22 10:52: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習近平同志站在歷史和時代的制高點上,在十九大報告中發出了“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籲,特別強調“中國共産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這一思想,是指導中國外交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具有很強的戰略引領性、現實針對性和實際操作性。

  服務全人類的政治自覺

  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同志深刻總結國內外歷史經驗,深入思考人類前途命運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共産黨人立足時代大潮對全世界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它的歷史意義在於,回望國際社會戰爭與和平相互交織、安全與發展相互依賴的演變進程,堅決摒棄叢林法則、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著眼人類最大公約數,真正拿出解決人類難題的選擇與方案,充分表明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它的理論意義在於,繼承和發展了對新中國建立60多年來外交大政方針和優良傳統,創新和超越了過去300多年來西方傳統的思想理念和國際關係理論。它的時代意義在於,深刻把握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化,站在中國與世界的交匯點上,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世界和平穩定、促進繁榮發展這條主線,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借鑒路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為探索更好的社會制度提供了現實參照。它的世界意義在於,直面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複雜挑戰和嚴峻問題,以勇於擔當的大國胸懷積極發出中國聲音,發揮中國作用,提出中國倡議。這充分表明“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系統完整的戰略設計

  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適應國際局勢新變化,兼顧世界各國新需要,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它的根本目標與核心任務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它的基本方針和基本原則是,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它的重要理念和主要舉措是,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這些內容是高度統一、相輔相成的,是一個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的科學理論和戰略規劃。

  共商共建共用的光明前景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旗幟的新時代中國外交,回答了人類社會走向何處、如何走這一重大命題。

  它折射出中國共産黨強烈的使命擔當。我們黨從建黨伊始,就把中國人民的幸福與世界人民的幸福緊緊連接在一起,就充分意識到中國共産黨應當具備國際主義精神。隨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同志以社會主義大國領導人的寬廣視野、恢宏氣度、開闊胸懷,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大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出中國共産黨人對人類前途與命運的歷史自覺。這種情懷,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世界大同、主張協和萬邦的現實反應,也體現出中國正完成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的角色轉換。

  它順乎時代和平發展大勢。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只有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它符合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當今世界,既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各國無不希望能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內外環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針對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充分考慮各國的實際需求和發展願望,將理想與現實、願景與舉措、共性與個性緊密結合起來,必將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和支援。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