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學者談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折射中國強大與自信

2017-10-19 15:10: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時光)馬學者談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折射中國強大與自信

  中新社吉隆坡10月19日電 (記者 趙勝玉)18日,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前馬來西亞總理政治秘書、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19日在吉隆坡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論述,表明中共深刻洞察了中國目前的現狀和人民的需求。

  胡逸山認為,這一論述的提出,説明中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開始從“量”到“質”的轉變,這也是中國將經濟發展成果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提升民眾生活水準的一個里程碑。

  他説,除了進一步提高傳統生産力水準,也必須做好創新科技、環境治理,使不同區域、階層的社會各界均有充分的參與感與收穫感,讓民眾生活水準因為經濟的發展而提升到更高層次。中國在今後如能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將成為世界典範。

  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副所長饒兆斌認為,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這一轉變,宣示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這種轉變的提出是基於對不斷發展的中國國情和民眾心理需求的認識,也是中國共産黨治理國家思路的一個重大轉變。

  他認為,如果中國今後能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矛盾,將是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福音。中國在解決這一矛盾的過程中,一定會為世界諸多國家帶來可資借鑒的經驗。

  之前中國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官方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吳恒燦認為,以前是社會生産落後不能滿足人民的基本要求,現在是人民不但已經享有基本的生存條件,而且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

  他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人民已經享有美好生活向更高水準的提升轉化,是一個已有美好生活的層面上向橫縱軸上的擴大,“從海外華人的角度來看,解決好這一矛盾,就是讓更多中國人的生活變得更幸福美滿。”

  他認為,這種矛盾的轉化,折射中國已經逐漸強大與自信,是強國富民必然經歷的社會轉型升級過程。(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