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學者:十九大召開 中國發展成就力證中共執政能力建設成效顯著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0月18日開幕。作為擁有近九千萬黨員的大黨,黨代會上作出的決議,影響的遠不止是十幾億中國人民的未來。如果説毛澤東時代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麼習近平時代,中國則迅速地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進。2016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74.4萬億元,當年全球經濟增長的33.2%由中國貢獻。在中國GDP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長的背景下,再過五年,到第二十次中共黨代會之前,上述數字勢必還會增加。顯而易見的是,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將加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對全球進程的影響力。
對於全球治理而言,中國的意義首先是基於中華民族內部發展取得的成就。確定一個國家的前進方向和速度是執政黨的責任。自1949年中國共産黨執政起,近70年的時間裏中國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十九大對十八大以來五年間取得的成就與發展中面臨的困難進行了總結。當然,政策評價和調整不是每五年才一次,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都會舉行。此前歷次全會上做出的外向型經濟逐漸轉向內需導向型的決定、構建反腐敗體系的決定、加強黨內尤其是高層的紀律等決定都是事關前途命運的決策。
除了發佈重要的國家決策,中共中央全會也會就社會民生建設進行“細微調整”。過去的五年中,黨中央一系列積極改革措施造福了數以億計的人民,比如開放二孩政策、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戶籍制度改革等。同時,國家的異地扶貧搬遷規劃使得居住在山區和荒漠地區的貧困人口數量逐漸減少。而消除貧困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一部分。
培育一個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實現東西部平衡發展、可持續地開發國外市場、堅持打擊腐敗,這些最重要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方向是本次黨代會關注的重中之重。
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産黨已經證明了自己理論和實踐的優越性,也證明了自己的執政能力。
(作者:尤裏?塔夫羅夫斯基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翻譯:王毓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