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境外媒體:“八項規定”激濁揚清、動真格

2017-10-17 08:4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五年來,已成為改變中國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標誌性話語,獲得海內外輿論的持續高度關注和普遍讚揚。境外媒體積極評價稱,“八項規定”激濁揚清、動真格,實實在在地發揮著作用。

  “八項規定”,即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短短600多字的八項規定,卻內涵豐富,從調查研究、會議活動、文件簡報、出訪活動、警衛工作、新聞報道、文稿發表、勤儉節約等8個方面對加強作風建設立下規矩。

  對此,法國《費加羅報》刊文指出,中國領導人“在努力改變執政風格”,致力於給中共體制以“新的形象”:即少講官話、少講排場、講求實效、杜絕腐敗,並稱“八項規定”就是對這種風格的“正式宣示”。

  中國共産黨以切實的行動,有力地展現出正風肅紀的決心和行動力。對此,《華盛頓郵報》評價説,“八項規定”是腳踏實地、接地氣的,實實在在地發揮著作用:政府開會不再冗長,而是直切主題。對政府官員的行為,無論是工作行為,還是個人行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車、政府接待等,都有了嚴格的限定。

  “八項規定”實施以來,“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會所裏的歪風”等問題也整治顯著,黨風政風、社風民風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

  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樣描述八項規定:當時很少人預見到,公款吃喝、文山會海等中國官場的“老大難”問題,竟然出現如此明顯的改善。

  “中央和地方政府為推動作風建設所採取的措施廣受好評,”香港《南華早報》評論指出,“八項規定”的出臺,旨在激濁揚清,掃除官場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弊端,解決百姓關切。

  “八項規定”的出臺,也為中國共産黨正風肅紀拉開了新的序幕。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使正風反腐之路越走越紮實。

  西班牙埃菲社敏銳地觀察到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兩份旨在加強黨的紀律的文件,為反腐鬥爭翻開了新的一頁。

  英國路透社評價説,中國老百姓對以往官場上的行賄腐敗行為深惡痛絕。“八項規定”要求官員切實杜絕浪費,防止濫用職權。反腐倡廉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廣泛關注。路透社直言,反腐只會不斷深入,反腐是中國人民的期待。

  法新社的一篇報道也指出,“民眾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中國領導人對腐敗問題的零容忍態度,政府將會越來越受到民眾的歡迎。”

  2012年12月至今年6月底,全國累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超過17萬多起,處分13萬多人,平均每天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超過100起。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從2013年的81%提高到2016年的92.9%。

  坦尚尼亞革命黨書記處書記漢弗萊坡勒坡勒説,敢於自我批評、對腐敗毫不姑息,才能贏得人民信任,而中國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正是得益於人民的支援和信任。

  “中國共産黨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在人民群眾中樹立威信,”哈薩克共産人民黨中央委員會書記阿依肯科努羅夫認為,“中國共産黨全面從嚴治黨態度非常堅決,打擊腐敗毫不手軟。這是中國共産黨能夠贏得人民群眾支援的重要原因。”

  (編輯:劉小軍、王一諾、張茵 綜合新華網、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新社等)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