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們的組長習近平 “讓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

2017-10-13 16:15: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編者按】近半個世紀前,陜北窯洞,一盞墨水瓶做的煤油燈見證了一名青年的成長。這位插隊知青在閃爍燈光的照耀下樹立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並由此啟程,歷任村支書、縣委書記、地委書記……成為中國共産黨最高領導人。他,就是習近平。

  時間在變、崗位在變,作為一名共産黨人的赤子之心從未改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親自“挂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以組長身份總攬全局、規劃藍圖、攻堅克難、善作善成。

  人民網今日推出“我們的組長習近平”系列報道第二篇,回望習近平領航中國的壯闊征程,滿懷信心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跨越長城,走向世界。”一句簡短話語寫就的電子郵件,伴隨著鍵盤的最後一聲敲擊從北京發出。中國人“觸網”的序幕在1987年的這一刻豁然拉開。

  3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網民規模已達7億多,相當於歐洲人口的總量。

  立足世界潮頭,把握時代大勢,習近平親自擔任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組長的消息,震動海內外。

  國外媒體驚嘆,中國領導人的遠見和擔當“影響深遠”。

  正是在中央網信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建設網路強國的戰略部署。從“網路大國”到“網路強國”,一字之變,預示著中國網際網路進入全新的發展時期。

  “誰能引領第四次産業革命?答案就是中國。”韓國知名經濟專欄作家鄭周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通過推行“網際網路+”政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便成功地實現了中國全境的數字化。“網際網路+”正在成為激發中國潛力的巨大動力。

  “這個會,我一直想開”

  “這個會,我一直想開。”2016年4月19日,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開門見山的這句話,道明瞭習近平對網信工作長期關注和深入思考。

  會上,習近平罕見地連用兩個“了不起”,評價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

  不久後,這份長達11000余字的重要講話全文公開發表。公眾得以了解,習近平對網際網路經濟、核心技術、網路安全、人才建設等方面的全方位部署。

  作為現場參會者和發言者,復旦大學網路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回憶起這次講話,“振奮之情難以言表”。他認為,此次座談會的召開,回答了中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戰略方向的問題,勾勒了中國網信大戰略的輪廓。

  2016年4月19日,原本普通的日期,因為這一“重量級”會議,被賦予了足以載入史冊的重要意義。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網際網路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習近平將網際網路與中國經濟的發展緊密聯繫起來,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

  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就實施網路強國戰略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反覆提及“數字經濟”。他強調,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而今,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重要一極。鄭周溶指出,中國通過數字化轉型,從“追隨者”躍升為“先行者”。

  麥肯錫、波士頓等國際知名諮詢機構發佈報告稱,中國數字經濟的崛起,將對全球經濟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海外專家感慨,該是學中國的時候了。

  美國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總裁傑裏米裏夫金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在該領域領先,是因為中國領導層很早已經意識到新一輪全球變革的興起。中國高層對數字化戰略重大決心,足以成為下一輪全球變革中的重要優勢。

  “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大數據時代,所行所思、消費習慣、行程安排、關係網路,數字巨頭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網路空間成為繼陸地、海洋、天空、外空之外的第五空間。”

  今年9月,電視專題片《第五空間》的播出,讓人們愈發認識到,“透明的時代”早已到來,“隱秘的威脅”無處不在,“真實的較量”已經展開。

  回望歷史時空,習近平在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成立之初,就敏銳地洞察到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習近平這一論述,把網路安全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層面,列于和國家資訊化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習近平的戰略思想指引下,我國重拳整治網路秩序,激濁揚清,紮緊安全的籬笆,網路空間日漸清朗,國家網路安全屏障進一步鞏固。

  2016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高票通過,成為我國首部網路安全領域的法律文件。

  “這5年來,得益於頂層設計與法律制定等諸多舉措,中國網路安全建設取得了重大進步。”中國人民大學資訊學院教授石文昌説。

  目光轉向水鄉烏鎮,這個古老的小鎮因連續成功舉辦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而被國內外知曉。

  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習近平致賀詞;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

  每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都牽動習近平的心。從人類活動空間的宏觀視野出發,習近平創造性地提出,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網路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路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上的呼籲,得到在場海內外專家的熱烈響應。

  烏鎮,正搭建起國際網際網路共用共治的中國平臺。

  國外網友稱讚,面對網際網路的發展與管理難題,中國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並向世界敞開大門。

  “生活各領域越來越多地依賴數字網路,意味著社會越來越容易受到這些網路的破壞。”英國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軍事影響高級研究員伊萬勞森談到,中國領導人的判斷是正確而具有遠見的,網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關鍵要素。

  “去上海地鐵車廂看一看”

  1994年,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

  同樣在這一年,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的支援下創立。如今,該企業已在電子支付、資訊識別、行業資訊化等領域,取得多項創新成果。

  2014年11月,習近平再次來到這家企業考察,動情地説到:“你們20年前談辦企業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企業從小到大,成長為綜合高技術企業,今天身臨其境,感慨頗多。”

  習近平關心關懷網際網路相關企業的同時,更加注重“讓億萬人民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

  伴隨著國家對網際網路發展的大力支援,偏遠的山村,搭上電商“順風車”;“網際網路+醫療”, 讓群眾治病天涯變咫尺;網際網路公益項目,幫助山溝裏的孩子邁過“數字鴻溝”。

  高鐵、支付寶、共用單車和網購,20國留學生票選中國新“四大發明”,其中三項與網際網路相關。最新報告顯示,在各科技領域對國人“獲得感”的貢獻率中,資訊技術佔比高達61%,超過其他四個領域貢獻率總和。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發文推薦“去上海地鐵的車廂裏看一看”,報道這樣描述:幾乎每位乘客,都在看著智慧手機的螢幕,進行通信、網購、轉賬、預訂出行。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對於廣大領導幹部,習近平發出“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的“上網令”。

  人民網強國論壇網友“蝶夢流年”留言説,這是新實踐,也是新考驗。強國論壇網友“久泰平”留言説,大到國家政策,小到油鹽醬醋,現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可以在網上得到反映。通過網路來了解民意民情,已成為政府的一個重要渠道。

  網際網路搭建起交流溝通的橋梁,網上政務服務進一步優化,使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便利。

  

  《人民日報》曾在一篇文章中講述這樣一個故事:英特爾公司前CEO貝瑞特遊覽長城時,曾專門詢問烽火臺的作用。得知它是傳遞軍情的設施之後,貝瑞特連連讚嘆,“原來長城不是一堵墻,而是一條路”“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發明瞭資訊高速公路”。

  2000多年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在網際網路發展的高速路上賓士,激蕩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蓬勃網路力量。(記者 申亞欣 人民網英國分公司記者王一三、韓國分公司記者夏雪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張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