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拔除老病根 激發新活力(推進新一輪東北振興)

2016年12月10日 09:56:5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近年來,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發展面臨不少挑戰。近期,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 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簡稱《重要舉措》);國家發改委印發《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為振興東北、提振經濟開出“藥方”。

  東北經濟為何困難重重?意見規劃中有哪些重要舉措,將如何改變東北發展的軌跡?本報記者邀請國家發改委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司長周建平進行權威解讀。

  困難與有利因素並存

  東北有望打贏翻身仗

  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東北有著輝煌的歷史,工業曾佔全國半壁江山。然而,自2014年以來,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速一直徘徊在全國後幾位,民間投資增速更是持續回落。今年前三季度,東北三省民間投資總額近1.6萬億元,同比下降30.5%。

  東北經濟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周建平分析道——

  有環境問題。經濟社會管理方面,受長期以來計劃經濟思維方式影響,以及開放程度不夠高所限,東北地方政府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職能上的錯位、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問題,也造成了營商環境的欠缺。

  有結構問題。前幾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在國內穩增長政策的帶動下,主要提供生産資料的東北地區依然不愁訂單,卻也同時錯過了調結構轉方式的有利時機。

  還有動力問題。目前東北走的還是生産要素投入型的發展模式,科技創新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不如全國其他地區明顯,科技成果在當地的轉化率也不夠高。

  在看到困難的同時,也要看到積極有利的一面。

  “現在東北經濟的困難主要是發展問題,而不是生存問題。前一輪東北振興,重點任務是解困脫困,新一輪東北振興,重點任務在於經濟轉型。”周建平表示,東北三省的人口總量、土地面積分別佔全國的1/13左右、1/7左右,當前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佔比約為1/12,仍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東北的就業形勢也比較穩定、住房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老百姓的總體生活品質得到了保證,“儘管近年來常住人口規模有小幅下降,但也絕非某些人所説的‘失血’性的,而是屬於正常的勞動力流動。”

  再者,經濟運作中的亮點其實也不少。“今年以來,吉林發展的勢頭比較好,GDP跑贏了全國平均水準;東北的新興産業和消費品産業也正在快速發展。”周建平認為,東北在數控機床、船舶製造、發電設備等産業上還是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重要舉措》非常注重政策近期可操作性、可實施性,既有助於儘快緩解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也有助於未來一段時期推進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周建平相信,東北經濟正在不斷築底的過程中,再出現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明年,東北有望打贏翻身仗,扭轉頹勢是沒問題的。”

  轉變政府職能

  改善營商環境

  新一輪東北振興,改善營商環境將成為重要發力點。這也正是目前東北發展的最大短板之一。對此,周建平進行了具體解讀:

  政府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準還有待提升。在思想觀念上,有些地方政府官本位思想比較嚴重,缺少服務和創新意識;在“放管服”改革上,行政審批仍存在手續繁、週期長、效率低的問題。

  公平科學的投資軟環境還需加強。國有企業在某些領域具有市場壟斷的絕對優勢;許多行業存在“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對民營企業造成障礙;還有些地方政府政策連續性不強,導致企業無所適從。

  此外,還包括融資創新不夠、融資難融資貴突出,行政收費不夠規範、經營成本偏高,人才流失制約企業健康發展等問題。

  號準了病根,還得開準藥方。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措施將直指這些頑疾:

  ——完善政策,加大支援力度。實施優化投資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對標國內先進地區全力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方式。加快建設以“親”“清”為主要特徵的新型政商關係,穩定企業投資發展預期,增強企業投資發展信心。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支援地方政府探索建立民營經濟領域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消除障礙,優化市場環境。“法無禁止即可為”,以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為基礎,允許民營企業進入未明確限制和禁止的領域,推出一批鼓勵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參與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在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用地指標等方面給予其平等待遇。

  ——強化創新,完善金融服務。加快金融領域改革步伐,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鼓勵加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力度,引導和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健全多層次産權、股權交易平臺。

  ——健全機制,加強人才保障。激發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才能,調動企業家積極性。營造良好用人環境,引導企業建立有利於激勵自主創新的機制。

  “營商環境的整體改善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全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周建平表示,國家發改委將會同全國工商聯,密切關注東北地區營商環境的改善進展,定期進行督查評估。

  國有企業要煥發活力

  民營經濟要健康發展

  作為老工業基地,東北的國有經濟比重一直較高,成為當前困擾東北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

  佔比偏高只是東北國企發展的弊病之一。周建平表示,長期以來,東北國企的戰線拉得太長,佈局不太合理,競爭力也不夠強;不少國企儘管進行了改制,但並未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和用人機制;中央企業在國有經濟中佔比高,與地方融合發展有待加強;企業負擔也過重,不少還承擔著“三供一業”、幼兒園、學校等社會職能。

  新一輪東北振興,國企改革將成為關鍵突破口。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紮實調整國有經濟佈局,提升國有資本品質、效益和影響力;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企業經營機制改革。”周建平説,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都將在東北落實,每個省還將選出10—20個地方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此外,還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使國有企業輕裝上陣、煥發活力。”

  新一輪東北振興,發展民營經濟同樣是重要支撐。

  近年來,儘管東北民營企業發展較為迅速,但在結構、規模、實力、品質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周建平將其概括為“四多四少”:生産企業較多,生産服務型企業少;一般型企業較多,科技型企業比較少;從事低端産品生産的多,從事高端産品生産的少;小微企業比較多,行業龍頭領軍企業比較少。2015年,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東北僅10家。

  “這次文件也提出了在東北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範,重點通過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金融環境、法治環境、人才環境、創新環境等六方面示範來探索經驗,健全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周建平説,目前相關部門已選擇了14個試點城市,點上摸索出經驗後將在面上推廣。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