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東北振興 穩就業、保民生要擺在突出位置

2016年12月06日 13:42:16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12月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當前,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去産能任務重,失業風險有所上升,部分群體就業難度加大。國家高度重視東北等困難地區就業工作。人社部近日下發《關於開展東北等困難地區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6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底,在東北等困難地區展開就業援助。具體包括:勞務對接協作行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活動、高層次人才促就業專項行動等11項內容。

  勞務對接協作行動備受關注。行動主要是針對一些資源枯竭城市、獨立工礦區等困難地區産業單一、再就業渠道狹窄的問題,專門組織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省市結合各地實際,選擇一到兩個用工需求較大的城市,與東北等困難地區開展勞務對接,幫助這些地區去産能中的失業人員和長期停産停工企業職工跨地區勞務輸出。重點幫扶困難職工、青年、婦女就業創業。

  為拓寬東北等困難地區就業門路,還借力了“網際網路+”行動,引導社會企業參與,發揮電商、分享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等企業資源優勢,支援滴滴公司等分享經濟企業。支援58同城、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幫助長期停産停工企業職工獲得轉崗就業資訊。

  東北地區就業形勢複雜嚴峻。有人説,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站在全國統一市場的角度,解決東北就業,不會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我們的經濟體量大了,服務業也發達了,不會出現以前那樣的下崗潮壓力。但是,如果各地都加以排斥,從戶籍、居住證、車牌等角度,加大外地勞動力在本地的就業難度,那麼振興東北,很可能就停留在原地踏步階段。

  東北振興,穩就業、保民生要擺在突出位置。關於此話題,經濟學家劉勝軍做出了點評。

  劉勝軍:此次對就業問題的關注,實際上表明瞭東北地區的供給側改革到了實質性推進的階段。就業問題是去産能順利進行的最大障礙,而去産能又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任務。這一次的政策,重點是著眼于全國的大格局來解決東北問題,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新舊經濟結構轉化的過程中,整體經濟形勢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區域分化。由於産業結構等原因,東北地區所承受的改革壓力是非常大的。全國一盤棋,在這種形勢下,能不能夠通過其他區域的幫扶來緩解或是更好地幫助東北解決就業壓力,是非常好的思路。具體來講,其中要解決好幾個問題。

  首先,要合理地引導社會預期。讓下崗的工人或是員工能夠意識到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和意義,關於整體經濟和産業不可避免的調整,使其産生合理預期。另外,想讓這種跨地區的幫扶産生效果,不可能制定硬性的指標,比如上海一定要解決多少個崗位。更多的還是要做兩件事情,一是要消除跨地區就業障礙,比如在大家都很關注的戶籍政策上,能不能對東北地區在其他城市的就業人口有所放寬。二是要做好後續的跟蹤與評估,即每隔幾個月評估下進展情況,以及進展過程中遇到的障礙,並解決這些障礙。後續的跟蹤與評估其實是保證政策能夠落地的最有效辦法。

  其次,在幫扶不同的人時,要做一定的區分。東北的下崗失業員工也有很多類,有人可能是工作很長時間的一線工人,但也有很多是大學生、年輕人,或是知識結構比較好的。要根據不同類型人員的適應能力強弱做不同的對待,有的人可能需要幫助其介紹新崗位,但有些人可能需要一些資訊、諮詢和引導,或是創業補貼,就能夠在分享經濟的浪潮中找到新定位。

  最後,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東北經濟的問題,有三個核心任務:|

  第一,要改善投資大環境,比如關於個人所得稅,其實可以考慮部分減免甚至是暫停徵收,讓東北地區的投資環境和民眾收入預期都能夠得以顯著改善,這對於穩定東北的就業和經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推動企業升級。企業升級不僅是一個口號,更多的是要靠制度環境的變化和企業體制機制的轉變來實現,比如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在東北大型國企中的推進。

  第三,要下決心做結構調整。對於僵屍企業和有些該淘汰的産業,政府不能再猶豫不決,只有把不合理的、舊的淘汰了,新的東西才能夠萌生出來。比如東北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加上現在中國民眾的旅遊熱情大為提升,這方面可加以開發。能不能做好結構性轉型,對東北的未來非常關鍵。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