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20年擁軍情 常州媽媽朱立鳳和邊疆兵兒子們的故事

2016年09月02日 23:26:44  來源:中國常州網
字號:    

  66歲的朱立鳳,一説起話來中氣十足,骨子裏透著一股剛強的勁兒,這也許就是“兵媽媽”獨有的氣質。剛剛入選江蘇省“最美擁軍人物”的她,又開始準備著9月6日第15次遠赴新疆。“20週年了,今年是我和松拜邊防連結識的第20年!”朱立鳳激動説,這次她要為新疆的兵兒子們送去自己出版的影集《愛在邊關》,裏面記錄著她20年的擁軍情。

  要怎麼介紹朱立鳳呢?16歲響應黨的號召踏上了去新疆的火車、回到常州艱苦創業、1996年再次來到伊犁特克斯河畔格登山下結識了松拜邊防連,至此,她先後14次遠赴新疆邊防連看望官兵。20年來,朱立鳳共給松拜邊防連官兵寫了近千封充滿濃濃母愛的書信,在物質上支援邊防連的同時,她始終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官兵同頻共振,邊防連的官兵們都親切的稱呼她為“兵媽媽”。這裡面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講。

  1996年9月第一次到松拜邊防連。

  關於第一聲“朱媽媽”的故事

  你也許會奇怪,為什麼這樣的一個擁軍人物,會被戰士們稱作“媽媽”呢?

  1996年9月,朱立鳳隨中國攝影家采風團偶然來到伊犁特克斯河畔格登山下松拜邊防連。那是一個環境極其艱苦、路途遙遠的地方,極少有人去。她得知,邊防戰士夏天在40度高溫下衛國戍邊,冬天在零下40度嚴寒中屹立邊境。沒有一個媽媽能夠來此探望,半年才能收到一封家信,看著自己兒女一般年紀的邊防官兵,朱立鳳十分震撼與感動被深深感動了。當時,一位四川籍的班長蔣斌情不自禁喊出一聲“朱媽媽”,頓時激起當地戰士們心中的共鳴。

  一份連接常州和松拜,跨越數千里的母子情緣就這樣開始了。

  “媽媽號”(諧音)媽媽好,松拜邊防連61個兵兒子16天親手用61顆子弾做給媽媽的珍貴禮物。

  關於“朱媽媽個人成才基金”的故事

  “我每次新疆,總要費勁心思想著給邊關的兵兒子們帶點什麼禮物。”朱立鳳説,漫漫20年,她送過月餅、送過保溫杯、送過健身器材、送過很多很多,自己也記不清了,雖然邊防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她帶去的溫暖和關愛一直流淌在每一名戰士的心中。

  2000年,朱立鳳三上松拜,收到全連官兵一份特殊的禮物——“媽媽號”坦克模型。她同時獲悉,邊防連中來自甘肅隴西的霍俊紅考上了烏魯木齊陸軍學院。“戰士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有出息,我這個做母親的怎麼能不給點獎勵呢!”她在連隊設立的“朱媽媽個人成才基金”,只要是立功受獎、考上軍校的兵兒子,都給予獎勵。當朱媽媽拿著獎金送到霍俊紅值勤的哨樓,霍俊紅非常激動,他説:“從小到大,親媽媽都從來沒有給這麼多錢。”

  幾百元錢雖然不多,但對於戰士們卻是莫大的精神鼓舞。至今,已經有80多人次獲得“朱媽媽個人成才基金”。

  關於“侯波媽媽的重托”的故事

  2010年“八一”前夕,朱立鳳第10次來到邊關。這一次邊關行意義非同尋常,因為她帶著86歲老兵、中國著名女攝影家侯波媽媽的重托,帶來了她老人家親筆簽名的紅色經典名作《開國大典》及《毛主席接見庫爾班?吐魯木》。

  老八路徐肖冰、侯波,這對攝影界著名紅色“攝影伉儷”雙雙獲得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朱媽媽結識二老也有20多年了,因為學習攝影走到一起,善良溫馨、勤儉樸素的二老認朱立鳳為乾女兒。

  2004年春節,二老看到中央電視臺播報朱媽媽大雪天去新疆邊防慰問部隊的情景時,激動地哭了。回來後朱媽媽去北京探望二老時,他們翹著大拇指説:“你做得好!做得好!替我們多做點慰問子弟兵的工作,我們感謝你,我們也是老兵啊,對部隊有深厚的感情啊!”

  關於“兵兒子看望喊了20年的朱媽媽”的故事

  2015年10月14日傍晚,華燈初上,常州北站偌大的廣場已行人寥寥。朱立鳳她拖著尚未痊癒的傷腿,提前1個多小時,前來迎接從新疆邊關趕來看望她的兵兒子。

  這天迎接的是她上千個兵兒子中的一位——新疆伊寧縣委常委,立過4個三等功的人武部政委李光祿。母子相見,緊緊相擁,激動之情無以言表。這一年,因為腿上有傷,朱立鳳沒能前往邊關,李光祿專程趕赴常州並代表全體兵兒子,來看望他們已經喊了20年的媽媽。李光祿説:“沒有媽媽當年的關愛和鼓勵,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成長和進步,媽媽每年的邊關之行,對部隊官兵産生的巨大影響和鼓勵是任何力量也替代不了的。如今,媽媽頭髮已經花白,身子骨也沒以前硬朗了,我們看了好心痛。20年來媽媽一直去新疆看望我們,從今往後,我們要多來看望媽媽!孝敬媽媽!”感人肺腑的話語,令人為之動容。

  20年時光,彈指一揮間。兵媽媽朱立鳳從不惑之年走向了花甲,她第一次見面的兵兒子們也從風華正茂步入了人到中年。時光在流逝,母子之情卻在日益加深,一茬又一茬新入伍的兵兒子在不斷地增多,兵媽媽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地攀升……(楊蕾)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