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安徽各地:補齊民生短板 讓百姓更幸福

2016年09月02日 17:18:48  來源:安徽網路廣播電視臺
字號:    

  民生改善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安徽各地從實際出發,真金白銀、真招實措,補齊民生短板,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家住宿州市泗縣泗城鎮胡陳村的許康樂今年73歲,一家6口人有3人是殘疾人。由於貧困,全家一直擠在幾十年前的老房子裏。今年,在駐村扶貧幹部的幫助下,老許申請到了兩萬元的農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資金,建起了3間新房。

  宿州市泗縣泗城鎮胡陳村村民許康樂:“原來房子就要倒了,擔驚受怕,現在房子又高又寬又大,住得滿意。”

  得益於民生工程的實施,這個縣從2010年起,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已經幫助10030戶農村困難群眾實施了危房改造,其中修繕3150戶,新建6680戶。

  宿州市泗縣住建委副主任蘇明介紹:“挂圖作戰,詳細掌握了解工程進度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調度,提高工作效率,從而保證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務。”

  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安徽省出臺政策,計劃到2017年底,完成全省3000個貧困村所有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條件且自願實施改造的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全省存量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幫助農村貧困群眾實現“安居夢”。與此同時,今年,安徽省還首次將農産品食品安全工程納入民生工程,確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蚌埠市固鎮縣的各大農貿市場,每天都會有監管人員對市場內的各類蔬菜進行取樣、抽檢。

  蚌埠市固鎮縣連城鎮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王琦表示:“我們日常進行隨機農藥農産品農藥殘留檢測,檢測結果超過(國家標準)的,我們將禁止市場流通。”

  蚌埠市民徐芳介紹:“買菜呢,有點擔心,多多少少有點不放心,現在經過檢測的蔬菜,吃起來比較放心。”

  為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安徽各地還通過實施一系列文化惠民民生工程,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這兩天,在銅陵市文化館新館的舞蹈教室裏,專業指導老師正在給文藝愛好者們排演節目,別看她們都是非專業,但排練起來,個個有板有眼。

  銅陵市開心藝術團隊員鄒紅表示:“以前呢空場地很少,所以我們每天要拎個音響跑到這跑到那,後來這個文化館成立了以後,免費給我們提供的場所。”

  包括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在內,銅陵市已經免費開放了縣、區各級50多個公共文化場館,並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銅陵市文旅委副主任趙斌介紹:“在免費場館開放這一塊,我們把它作為強化民生工程服務百姓最後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文化供給側改革的嘗試。”

  眼下,安徽各地正以實施民生工程為抓手,圍繞教育、衛生、住房、文化等重點領域,聚焦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補齊短板,兜住底線,紮實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