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2010中國應對的外交博弈:從“捧殺”到“棒殺”

2011年06月03日 22:05:5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010年,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風雲變幻。

  “博弈”成了今年國際政治的熱詞,各國都在謀局謀勢,力求佔領戰略制高點。

  世界將更多的目光投向東方,善意的人們表示樂見中國發展,力求通過更緊密的合作獲得共贏、多贏的成果。但無可否認,過去一年某些對中國發展的質疑也時有可聞。

  世界在變,中國在變。面對林林總總的中國話題,中國給了世界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和平發展。

  直面應對“中國焦慮症”

  歲末,英國知名雜誌《經濟學家》發表了長達14頁的封面文章,題為“中國崛起的危險”。貫穿其中的是對中國崛起和中國未來發展道路所謂“不確定性”的焦慮。全文開篇引用了“臥薪嘗膽”的典故,將一個中國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演繹成對中國發展模式的質疑。

  年內,類似論調不時可聞,從“捧殺”的“中國獨秀論”到“棒殺”的“中國傲慢論”“中國不負責任論”,不一而足。

  回顧年內中國外交的一系列舉措,了解和希望了解這個東方大國發展路徑的人可以得出自己的結論。

  ——剛剛擺脫金融危機的切膚之痛,美國就貿然出臺舉世譁然的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國際上有形的、無形的保護主義措施也不時泛起。在20國集團多倫多峰會和首爾峰會上,中國再次強調要同舟共濟、合作共贏,加快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促進建設開放自由的全球貿易體制,以推動世界經濟儘早進入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在歐洲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時,中國明確表示“歐洲市場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投資市場之一”,釋放出強烈的支援歐盟發展的信號。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兼競爭委員阿爾穆尼亞表示,歐中雙方的經濟合作所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歐盟將以促進經濟強勁發展為核心,從戰略高度推進雙方經貿關係發展,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合作應對全球經濟挑戰。

  ——在亞太國家推進區域合作的關鍵時刻,中國強調東亞合作要尊重東盟的主導地位,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同時宣佈設立100億美元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向東盟國家提供150億美元信貸支援。東盟國家領導人表示,中國一直是東盟積極、堅定的夥伴。東盟方面願與中方一道繼續深化雙方關係,促進東亞地區的和平、合作、發展。

  ——在“天安”號事件和朝韓炮擊事件等突發事件發生後,中國斡旋各方,勸和促談,苦口婆心,在“火藥味”很濃的對抗性言論中呼籲有關當事方“坐下來”,發出要緩和,不要緊張;要對話,不要對抗;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正義之聲。

  ……

  回顧全年中國外交,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認為機遇和挑戰並存:中國外交基礎更堅實,外交形式更多樣;同時外交環境更複雜,外交風險在加大。“中國綜合國力提高為外交提供了必要的、重大的保障。中國的發展也更為世人所矚目。”

  回到對“臥薪嘗膽”的解讀,美國哈佛學者保羅科恩這樣説:“今天的中國人把勾踐看作不屈不撓和自我奉獻的榜樣……也就是説只有勇於犧牲和意志堅定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就。”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