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楊潔篪:今年是中國外交的挑戰之年、進取之年

2011年06月03日 22:0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對話外交部長楊潔篪

  中國外交與國際形勢

  2010年即將過去,回顧一年來的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您認為有哪些主要特點?

  一年來國際形勢的變化主要有5個特點:

  一是世界經濟繼續緩慢復蘇,但脆弱性和不平衡性進一步顯現。全球經濟金融風險猶存,保護主義加劇,發展問題更加突出,各主要經濟體加緊反思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和管理模式,圍繞新的發展制高點的競爭和調整不斷加強。

  二是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漸趨均衡的方向發展。一批新興經濟體加速崛起,形成了梯次跟進和群體崛起的強勁勢頭,同發達國家實力差距進一步縮小。“金磚四國”、“基礎四國”等合作機制不斷加強,國際影響力和發言權得到提升。

  三是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深入推進。發展中國家以較平等的身份參與到世界經濟治理機制中,國際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二十國集團峰會正處於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經濟治理機制的轉型之中,作用和影響得到各方重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改革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四是國際安全形勢更趨複雜。世界總體和平的大趨勢更加鞏固,但傳統安全問題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安全威脅更趨多樣複雜。亞洲地區總體穩定,但面臨的安全挑戰增多,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熱點問題時有升溫,一些國家政局波動,影響安全的因素更加複雜。

  五是國際思潮更趨活躍。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進一步顯現,國際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思、交流與調整十分活躍。各國紛紛提出新理念、新主張。不同文明和發展模式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借鑒的趨勢更加明顯。

  國際形勢的複雜深刻變化,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今年的中國外交可以説是挑戰之年,也是進取之年。

  “保穩定、促發展、調結構”是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請問外交為服務發展做了哪些工作?

  外交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全力為國家“保穩定、促發展、調結構”,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今年以來,我們積極參與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協助推動實施“引進來”、“走出去”和自貿區戰略,促成了一大批對外重大合作項目。我們大力支援和參與周邊國家等基礎設施建設,並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國承辦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天津會議,積極引導坎昆會議,為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發揮了建設性作用。新形勢下,外交越來越依靠發展、服務發展、促進發展,為維護全方位對外開放條件下我國的發展利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推動我國與主要大國、周邊和發展中國家關係健康發展方面,今年的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今年,我國同大國、周邊和發展中國家關係全面健康發展。高層交往日益頻繁,政治引領作用更加突出,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全方位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我們同各大國關係平穩推進。中美關係保持總體穩定發展,沿著兩國元首確定的積極合作全面軌道向前邁進。胡錦濤主席同奧巴馬總統3次會晤,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取得積極成果,各領域交流合作繼續推進。中美還就朝鮮半島局勢、伊朗核、全球經濟治理、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保持溝通協調。中美關係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我們敦促美方遵守中美3個聯合公報和《中美聯合聲明》,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妥善加以處理。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胡錦濤主席同梅德韋傑夫總統6次會晤,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俄羅斯並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五次定期會晤。兩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協調合作進一步加強,中俄原油管道順利竣工,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合作邁上新臺階,兩國人民友好感情不斷深化。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