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楊潔篪展望“十二五”:對中國外交充滿信心

2011年06月03日 22:06: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近日接受中央媒體專訪暢談中國外交過去5年與未來5年的發展。40分鐘的採訪過程中,他回顧了“十一五”中國外交發展亮點,展望了“十二五”外交藍圖,並就中美關係、周邊外交、公共外交等熱點問題暢所欲言。

  回眸“十一五”:5件事情影響深遠

  楊潔篪表示,“十一五”規劃實施的五年中,中國的外交地位有了很大提升,辦好了喜事,辦妥了難事,辦成了大事。5件事情影響深遠:成功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建設性參與應對世界氣候變化。

  他説,這些大事把中國明顯加速推向世界舞臺的顯著位置,提高了中國整體國際地位和影響,向世界表明中國是一個同各國一起致力於共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楊潔篪表示,5年來中國外交以首腦外交為統領,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全方位外交的體制機制有了進一步發展,同美國的關係保持了總體穩定發展,同俄羅斯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與日俱增,同歐洲、日本的關係有了改善和發展,同周邊國家的合作進一步深入,同新興大國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國的關係都取得很大發展;以經濟外交為著力點,促進能源資源等各領域合作;以安全外交為保障,穩妥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堅決打擊和遏制“臺獨”、“藏獨”、“東突”等分裂活動;以“外交為民”為宗旨,穩妥處理撤僑、人質解救、勞務糾紛等重大突發事件,完善領事保護機制;以公共、人文外交為平臺,積極推動軟實力建設;以理論創新為動力,大力提高科學辦外交的能力和水準。

  中美關係:美國需要了解中國

  楊潔篪表示,中美關係應是合作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只有學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兩國才能真正做到相向而行。

  “如果有些人認為是零和博弈,那我認為他們代表的是過時的思維定勢,應該予以排除。世界經濟全球化使中美兩國有更多利益匯合點,兩國應共同努力在眾多領域建立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他説。

  楊潔篪認為,在發展中美關係方面,需要增進互信和相互了解。“中國要了解美國,美國同樣也要了解中國。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周邊關係:不能説沒有競爭,但主要是合作、互補

  楊潔篪表示,這幾年亞洲、中國周邊地區正在經歷歷史性重大變化,亞洲國家的自信心都在上升,一個和平穩定的亞洲符合各方利益。但另外一方面,亞洲也面臨眾多問題,一些地區熱點仍然存在。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艱難曲折,還存在著恐怖主義、自然災害、跨國犯罪等問題。

  他説,中方希望亞洲的一些熱點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處理和解決,比如兩個國家之間存在一些領土爭端,應該由他們通過磋商談判予以妥善處理和解決。“我們正努力致力於實現亞洲的長期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

  楊潔篪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同鄰國的經濟發展呈現出很大的互補性,中國最大的幾個貿易夥伴,大部分在亞洲。 “我不能説沒有一點競爭,但主要是合作、互補。我相信,雙方存在著貿易方面的一些摩擦,或者投資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互諒互讓的談判、磋商予以妥善處理解決。”

  他還指出,中國同亞洲國家的人文交流有了很大發展,我們希望中國年輕人多到亞洲國家留學。

  公共外交:坦誠有助於世界形成客觀的中國觀

  “老實人不吃虧。中國是一個非常坦誠的國家。我們把中國的事實告訴各國政府和人民,讓人們能夠形成一個客觀的中國觀,也讓本國人民更多得了解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公眾支援。”楊潔篪説。

  他表示,外交部健全了公共外交體制和機制的建設,專門設置了外交部公共開放日,設立了藍廳論壇,歡迎各方面專家,各國專家學者利用這個講壇,就一些重大國際地區問題或雙邊關係發展交換意見。

  談及公共外交的不足,楊潔篪説,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非常複雜,有時候我們要傳達一個資訊,未必能夠有效到達外國一些公眾的腦中、耳中,這也是事實。”

  他表示,西方輿論現在還相當程度上起著主導作用,中國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要盡可能把中國的實情告訴世界,把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把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誠意告訴世界各國人民。

  展望“十二五”:機遇大於挑戰,對中國外交充滿信心

  楊潔篪表示,:“十二五”時期,國際形勢有望保持總體和平穩定,中國總體有利的外部環境不會改變,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大於挑戰。中國在不斷發展,其他國家越來越願意同中國進行交流與合作,這是一個大勢,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今後5年世界局勢整體上能夠保持穩定,但是麻煩不會少,有很多不確定,不可捉摸的因素。我們會遇到已經預見到的挑戰和一些難以預料的挑戰。但是我對中國外交充滿信心。”楊潔篪説。

  他表示,中國同大國的關係能夠實現總體平衡,我們致力於實現大國關係的互利共贏;我們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會進一步發展,要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進一步促進亞太地區和亞洲地區的合作;與發展中國家關係是中國外交的基礎,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打牢這個基礎;要進一步開展人文外交、公共外交。(記者 張蔚然 張朔)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