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知名專家晉城縱論“土地利用與轉變發展方式”  

2011年06月03日 22:08:15  來源:千龍網
字號:    

紀連海與專家學者論道土地(台灣網記者 孫金誠 攝)

“土地利用與轉變發展方式”高峰論壇在山西晉城舉行(台灣網記者 孫金誠 攝)

  今年6月25日是第20個全國“土地日”,宣傳主題為“土地與轉變發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約用地”。作為其中重要活動之一,6月19日下午,由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西省晉城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等單位協辦的“土地利用與轉變發展方式”高峰論壇在山西晉城舉行,論壇就“保護生命線,共建和諧社會”達成共識。

  “典型更具影響力和説服力。”這樣一個高層次的全國性論壇之所以選擇在晉城召開正是因為晉城市國土資源局在保護耕地紅線方面,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據了解,近五年來,在城市化、城鎮化、産業化建設非常迅猛的今天,晉城市、縣先後投入近3億元,開發造地10萬餘畝,新增耕地6萬餘畝,保證了建設項目佔用耕地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落實,全市288.23萬畝耕地、259.09萬畝基本農田連續八年保持了動態平衡有餘。2008年以來,全市土地執法局面根本好轉,土地違法行為都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整改到位、恢復土地原貌,基本實現了“土地違法案件零發生”。

  與會人員表示,晉城的經驗不僅在山西具有重要意義,在全國也具有典範作用。“晉城市國土資源局是依法行政的旗幟,是全國基本農田保護的旗幟,是土地執法監察的旗幟。”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鄖文聚説。

  本次論壇吸引了十數位來自國家部委、著名高校、研究機構、權威媒體的領導、專家和學者蒞臨現場,通過專家學者與政府官員、理論研究者與一線實踐者面對面的激情碰撞與集體論道,帶給人們一場無與倫比的饕餮盛宴。

  全國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説,城鎮化和工業化是近年來推動晉城發展的兩大重要引擎。但土地問題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社會問題,戶籍制度的創新就離不開土地制度的創新。

  北京大學土地研究中心主任蔡運龍認為,中國人多地少,土地需求嚴重不足,而城鎮化卻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一要吃飯,二要建設,三要生態,諸多衝突疊加,這就要不僅在數量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解決土地生産力,解決單位面積産量。

  民以食為天,人以土為本。溫家寶總理曾説過:“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堅守耕地紅線是保證人民吃飯、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而耕地資源是糧食安全的生命線,是維護國家社會經濟安全穩定發展的基礎資源。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表示,18億耕地作為紅線不只是一個數字,更重要的是一種態度,農業用地轉變為非農業用地必須要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土地與轉變發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約用地”,是今年土地日的宣傳主題。提出這樣的主題,其目的是為了廣泛倡導樹立公眾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識,積極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依法合理使用土地。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研究局局長謝義亞表示,加快轉變土地利用方式不僅具有經濟意義而且具有政治意義,不僅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歷史意義。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轉變資源利用方式。而土地資源又是重中之重。近年來,中國土地消耗嚴重,目前,每人平均耕地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40%,國家對土地資源實施嚴控嚴管的政策,而在當前,各地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加速,對建設用地需求量巨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來的太容易必然導致粗放,因此必須要提高非法佔用土地的代價。” 北京大學土地研究中心主任蔡運龍一語中的。

  “高端交流、凝聚共識、促進合作、開拓共贏”是本次論壇的特色。通過此次論壇,與會人員對“土地利用與轉變發展方式”的辯證關係和讓土地利用如何更好地服務於轉變發展方式這個大局的重要性、迫切性有了深入、透徹地了解。

  為了讓更多人更好地節約、愛護土地,更加科學地利用好土地,在本次論壇即將結束時,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鄖文聚等人代表與會人員向全社會發出倡議:“依法管地,集約用地”,保護生命線,共建和諧社會。

  本次高峰論壇得到了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山西日報等數十家廣電報刊通訊社以及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台灣網、千龍網、東方網、山西新聞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等30余家知名網路媒體的大力支援。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