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守護居民幸福生活(體驗新時代追夢人下足“繡花”功夫 提升治理能力)

2022-11-25 10:2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資訊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網格是社區治理的最小單元,社區工作連接千家萬戶,看似瑣碎日常的工作,都與民生息息相關。山東省煙臺市今年以來大力推進黨建引領“一張網”治理改革,把在社區設立的各類網格整合為一套綜合網格,構建“一張網”的組織鏈、服務鏈、智慧鏈,下足繡花功夫,築牢社區治理底座。

  扎牢組織鏈:網格治理全域覆蓋

  一部新電梯,讓人們對年輕的網格員呂欣欣刮目相看。

  萊山區上海灘花園社區A區55號樓,是一棟公寓樓,乘電梯人員多,電梯使用頻率高。今年國慶假期,一部電梯突然發生了損壞,居民們抱怨不斷:“這麼多人,兩部電梯壞了一部,太不方便了。”呂欣欣積極作為,在微信群裏反覆做解釋工作,挨家挨戶走訪,積極向社區申報電梯更新。15天后,居民們就順利乘上新電梯。

  “沒想到,網格員還挺管用!”居民孫耀閒對呂欣欣讚不絕口。上海灘花園社區A區住的是劉家灘村、于家灘村、孫家灘村的拆遷安置戶,10年來大家都習慣有事找各自村黨組織。今年5月份,社區理順體制機制,完成轉型。幾個月過去了,居民們對網格員從不熟悉到熟悉,態度也由遲疑觀望變為認可肯定。

  一個網格就是社區治理的基石。今年以來,煙臺市大力推進城市基層治理體制改革,在區市、街道兩級全部成立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委員會,下設網格治理、物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專項工作組。各區市設立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健全“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架構,每個網格安排1名社區工作者、1名專職網格員和若干名黨員樓長,做實包樓聯戶基礎。

  萊山區委書記羅建介紹,今年以來萊山區織密黨建網格,在全區劃分469個城市社區網格,構建起四級黨建架構,引領基層治理從過去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變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

  “城市社區每200戶左右劃為1個網格,周邊商鋪、道路等公共區域納入網格服務管理範圍。工業企業、商場學校等劃為專屬網格。在農村,每個行政村原則上劃為1個網格。”萊山區委組織部組織二科負責人朱繹霖説,從農村到城市,由點及面,萊山區實現了網格治理全域化、全覆蓋。

  一名網格員,點亮家家燈火。在整個萊山區,676名專兼職網格員成為人們幸福家園的守護者。

  “有任何需要,隨時聯繫我。”這是呂欣欣每天反覆説的一句話。詢問核酸檢測時間地點,到府服務獨居老人,小區電動車停放秩序管理……200多戶社區居民逐漸習慣找網格員,呂欣欣成為有事情第一個想起的貼心人。

  延長服務鏈:社區自治水準不斷提高

  上海灘花園社區A區26號樓居民説起網格員賈新春,同樣讚不絕口。

  “賈大哥為了落實我家孩子打疫苗的準確時間,反覆聯繫好幾次,還主動到府詢問是否需要‘車接車送’,真的是當成自家的事兒來辦。”居民孫德志感動不已。

  在萊山區黃海明珠社區,網格員徐麗君是大家的知心人。這個社區住著很多外籍居民,徐麗君平常要幫大家辦理接收報備、隔離保障、入戶核酸等諸多事項,工作細之又細,從來不怕麻煩。

  “在社區做網格員,沒有技巧,就是撲下身子服務,和顏悅色地説,勤勤懇懇地幹。”這是呂欣欣總結出的服務“法寶”。

  一個網格,是一個服務大舞臺,更是自治大平臺。

  不久前,萊山區濱海路街道南山世紀華府社區舉辦了一場攝影展,一張張精美的照片盡展煙臺的秋日之美,攝影者都是社區居民。

  “我平時愛好攝影,也早就有在小區舉辦攝影展的想法,沒想到在網格議事中第一次提出,真的成功了。”社區居民謝華興奮不已。活動的提議來自社區第六網格議事小組的一次網格議事,這也是社區第一次由網格黨支部全程組織完成的活動。

  小網格,大民主。南山世紀華府社區由支部引領、樓棟長牽頭、居民共議、多方共議的網格議事會,不僅充分發揮居民主體作用,還通過專題協調會、議事協商會等運作機制,聚焦網格內部小事,通過居民自治解決問題。

  “終於有地方曬被子啦!”通過網格議事,上海灘花園社區解決了集中晾曬的問題。説起這件事,社區黨委副書記王評打開了話匣子:“社區各個網格員多次向我們反映,居民説一到大晴天,衣服、被子沒有地方曬,社區能不能解決?社區的工作就是要傾聽居民的聲音,對準居民的需求。”最終社區協商多個共建單位出資,在小區內增設25處集中晾曬區。

  拉呱説事、“議”家親、長椅常議事、祥荷議事、小馬扎議事……在萊山區各個網格,豐富多彩的議事品牌應運而生。“在網格內收集居民個性需求,充分整合紅色黨建聯盟單位、各類志願者隊伍、律師事務所等社會資源,社區訴求問題實時‘接’、收集問題及時‘轉’、承接問題限時‘辦’服務體系日益健全。”萊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胡少松説。

  眼下,萊山區各網格內,樓棟長、退休老黨員、退休老教師、廣場舞領隊等百名社區能人,牽頭成立社區社會組織,帶動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目前,全區已組建夕陽紅巡邏隊、紅楓林志願服務團、鹿鳴晚晴大學堂春暉詩書社等社區自治組織30余個,平均每個社區組建2至3支具有本社區特色的自治組織。

  鍛造智慧鏈: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社區住戶毛麗符合政策要求,可于12月份領取高齡補貼。”看到工作平臺彈出這個資訊,林壘娜立即就往毛阿姨家趕。

  林壘娜是萊山區初家街道初家社區第二網格網格員,這段時間,她在為馬上就要滿70歲的毛阿姨辦理高齡補貼。“以前是人找政策,現在是政策找人,群眾特別滿意。”林壘娜説。

  “找”的轉變,如何實現?答案就在初家街道智慧社區綜合管理平臺上。

  今年以來,萊山區打造智慧社區,將數據延伸到街道、社區、網格。萊山區以初家街道為試點,開發啟用了智慧社區綜合管理平臺,與全市大數據平臺對接,實現數據下沉和融合應用。

  在萊山區,“一張網”正變得越來越聰明。

  目前,智慧社區綜合管理平臺已全面承接了鎮街綜合數據平臺的13個應用、報表共用和數據工具功能,涉及民政、司法、城管、就業、養老、涉農等基礎業務,並將國家、省和市級的95類數據應用到鎮街和社區工作中。“當某位居民符合高齡補貼條件、人才補貼條件等要求,不再需要網格員‘手動’計算,系統直接推送資訊,實現‘政策找人’。”工作人員説。

  線上有數據,線下好辦事。在最近進行的重點地區人員排查工作中,工作人員僅3分鐘就將近2000條核酸檢測結果比對數據導入,並“傳遞”給網格員,網格員不再需要挨個打電話去逐人核實,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

  在福山區,900多名網格員隨時將網格內收集的問題,通過“福山網格”APP上傳至福山全域網格化資訊平臺,通過上報、受理、分撥、處置、反饋、辦結和評價“七步閉環”處置,線上數據跑路,線下部門跑腿,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鎮街。

  在牟平區,“和牟紅管家”物業投訴平臺正成為網格員的得力助手。居民在手機端“下單”,物業服務中心“派單”,相關部門和物業企業“接單”,及時將問題解決在小區、化解在基層。此外,居民還可以通過線上閉環系統對服務事項進行監督,並提出合理化建議,深度參與小區建設,真正讓科技為基層治理服務。

  撐起“一張網”,“繡”好每一針,“織”牢每根線,煙臺全市1.4萬個網格織得更密更牢。山東省副省長、煙臺市委書記江成表示:“煙臺市以開展城市社區‘幸福家園’黨建品牌建設為指引,堅持市區街社四級聯動、一體推進,把城市基層黨建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引領社區治理服務各項工作,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準,讓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