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北京市中小學生技術設計創意大賽啟動
2022北京市中小學生技術設計創意大賽于2022年10月19日正式啟動。本屆大賽的主題為“開拓、設計、創新、發展”,大會有來自16個區縣的近200名中小學教師參與,會後進行了大賽各個項目的專項培訓並與各區縣負責人就區賽組織中的技術問題做了進一步研討。
北京市中小學生技術設計創意大賽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市少年宮、西城區教育委員會承辦,北京市第四中學,西什庫小學實施。
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二級調研員張兵為大賽啟動會致辭,他講到,北京市中小學技術設計創意大賽在基礎教育階段將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將科技融于教育,將創新立於項目,將人才培于搖籃。大賽既結合了基礎教育階段技術課程的教學實際,堅持新課程改革方向,堅持校外科技活動服務於學校教學、服務於學生成長的原則,更以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作為大賽設計的指導思想,注重活動過程,突出學生主體,鼓勵學生自由組隊並用自行設計與製作的作品進行展示與競技,從而培養學生理解技術、使用技術、研究技術、交流技術、評價技術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大賽通過“任務驅動”的項目管理模式,促進技術課程教學;又通過豐富多彩的競賽形式,引領教學方向,檢驗教學效果;再通過校內、校外教育資源的有機結合,促進全市基礎教育技術課程的蓬勃發展。
大賽發起人、總策劃、西城區西什庫小學李雪梅校長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大賽的特點:首先講到關於大賽設計的競賽展示項目,每年都由專家團隊進行充分地討論、反思、復盤,甚至重新構劃,項目既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能力出發,也要突出在項目設計中貫通培養為出發點,使得小學、中學高中整體方案所包含的,對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應用的創新都是有梯度和有層次的設計。第二,思考圍繞國家科技發展取得的輝煌成果,探索符合學生未來需要、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方面設計項目,地月暢聯——即是對月球探秘這個項目就是嘗試著進行迭代設計,22年前我們國家正式啟動了嫦娥探月工程,于2020年12月17日以嫦娥五號的成功返回,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計劃圓滿完成。嫦娥探月工程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不但去得了月球,還實現了月背面著陸、月面取樣返回的科技創舉。今年賽事設計正是以此為背景,希望同學們用模擬的方式錶現嫦娥探月的關鍵過程,通過體驗活動,引領學生關注未來科技前沿發展,激勵同學們向航太科學家學習,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接班人。
第三,考慮大賽活動項目與新課標、常態課程、新時代的育人理念緊密結合,課內課外緊密結合,不斷開發研究新的項目,更新迭代,希望能夠引入課堂教學、多樣化、豐富學生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同時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大賽活動項目與新課標、常態課程、新時代的育人理念緊密結合,在不斷更新迭代過程中完善成熟。本屆大賽設有懸臂梁挑戰設計、風能利用、月球探秘、魅力校園、服裝再造、冰球大戰五個項目,分別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開展。
“懸臂梁結構模型”項目分初中、高中兩個學段進行。懸臂梁是工程技術領域應用廣泛的構件,通過製作懸臂梁模型使學生了解影響結構強度的要素。以學校為單位組隊參賽,利用大賽組委會統一指定的材料(ABS塑膠型材),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競賽規則的技術要求,設計製作完成懸臂梁結構模型,通過基礎承重測試後,完成挑戰極限項目。
服裝再造以“成人禮—春夏禮服著裝設計”為主題,要求選取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造型、紋樣或色彩為設計來源,融合傳統服飾精髓,結合現代流行時尚元素,具有一定的可穿性,傳承傳統文化,強調服裝環保理念,進行“服裝再造”設計。
風能利用項目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以結構設計為基礎,在一個模擬風源場景中,製作若干個框架結構模型,用機器人設備操控的方式搭建電塔,實現利用風能發電的一組模型。
地月暢聯以“飛天探月,面向未來,資源開發,創新設計”為主旨,在特殊情境下,如何保證月球探測器和地球地面站的高效通訊,請同學們應用圖形化編程軟體及可編程式控制制小車等技術,模擬地月通訊技術進行挑戰設計。
魅力校園是請學生觀察所選擇的校園,從建築特色,校園規劃,周邊環境等入手,帶著對校園的觀察和感知總結調研成果,以PPT的形式進行設計分享,並在決賽現場利用木塊進行模型搭建。
冰球大戰以兩兩對抗的形式進行,為呼應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召開,讓更多中小學生了解並積極參與冰雪運動,設置“機器人模擬冰球大戰”競賽。以學校為單位組隊參賽,要求搭建機器人模型,利用無線遙控機器人設備,在統一的模擬冰場上,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完成冰球對抗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