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雲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2022-09-29 13:21:00
來源:雲南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讓老年人擁有幸福晚年

  “老有所養”既是每個家庭關切的家事,也是關乎民生的國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始終將發展養老服務作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推進,雲南特色養老服務走出新路子,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十年來,雲南省養老服務從針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補缺型、福利型服務轉變為面向全體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適度普惠型服務;養老服務格局從政府單一主體轉變為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養老工作重心從注重數量轉變為更加注重品質,養老服務品質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聚焦“老有所養”

  養老服務制度不斷健全

  近日,省政府印發了《“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結合雲南省“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出了基本建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制度框架、老齡事業和産業協同高品質發展、養老服務供給有效擴大等戰略目標。

  這份由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衛健委等多部門參與起草的規劃,是雲南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又一重要文件。

  截至2020年,雲南省60歲以上人口703.8萬名,佔全省總人口的14.91%。老齡化增速明顯加快,照護需求、社會養老需求逐年增加。面對這一形勢,雲南省狠抓養老服務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政策創制,推動養老服務政策從碎片化向法規化、體系化轉變,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省委、省政府把養老服務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對州市黨委政府的綜合考評事項。省政府連續11年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十件惠民實事全力推進。2019年雲南省修訂《雲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為維護好老年人權益、做好養老服務工作奠定了法治保障。2020年,省政府建立了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養老服務的工作合力進一步增強。

  十年來,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連續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三五”“十四五”規劃、支援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實施意見、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力度大、措施實、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省直有關部門出臺了40余個務實政策和改革舉措,涵蓋了規劃用地、金融信貸、稅費減免、醫養結合、社會參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為養老服務發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法規政策的整合協同效應明顯增強。

  創新供給模式

  養老服務品質明顯提高

  每天中午,昆明市西山區前衛街道廣福小區社區的老年幸福食堂都熱鬧非凡。花6元至11元,老人就能吃到兩葷兩素一湯的可口飯菜。吃完午飯還能到附近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休息娛樂,打乒乓球、跳舞、下棋、寫字、畫畫、唱歌……

  70歲的潘純芝老人最近摔傷了手,老伴的身體也不好,食堂就給她送餐到府。她感動地説:“每天社區志願者準時到府送飯,能吃上熱飯菜心裏很感激。”

  廣福小區社區黨委書記丁川明介紹,在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和街道的資金支援下,社區建設了600平方米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130平方米的老年幸福食堂,以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社會工作機構運營,同時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對需要關愛的老人到府開展助老服務,讓老年群體在社區老有所養、老有所安。

  相對於機構養老,普通老年人更加習慣於居家依託社區養老。十年來,雲南省不斷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加快建設“15分鐘養老服務圈”。目前全省通過老舊小區改擴建、新建住宅小區必建養老服務設施,街道級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81%;建設社區養老設施(站點)10732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73%,比2012年增長64個百分點。

  針對老年群體的就餐問題,通過提供場所、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開辦老年幸福食堂或提供送餐到府服務。為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需要,開展了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等工作。各地還健全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三社聯動”機制,拓展居家到府服務覆蓋面,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居家探訪、生活照料等服務,“家門口”的養老服務更有品質和溫度。

  機構養老是居家、社區養老的重要補充。十年來,雲南省全面改造提升養老機構服務品質,全省建設養老機構1168所,實現每個縣(市、區)建有一所縣級公辦特困供養失能照護服務機構;護理型養老床位比2012年增長40個百分點,達46.4%。

  從嚴監管,讓老年人享受更高品質的機構養老服務。從2017年起,省民政廳聯合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消防救援總隊等部門連續開展養老院服務品質建設專項行動,以清查養老機構28項重大風險隱患為重點,對全省各類養老機構開展“地毯式”排查、“全科式”整治,共完成1.08萬個隱患點的整改。實施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制度,集中開展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專項整治行動和打擊整治養老服務詐騙專項行動,切實守護老年人的“養老錢”“救命錢”。

  制定標準,促進養老服務機構高品質發展。省民政廳制定《雲南省養老機構服務品質等級劃分與評定》等6項標準,積極推動全省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和養老機構服務品質基本規範達標工作。2020年納入全國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試點工作以來,共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3200余家次,確評養老機構400家。將養老護理員培訓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對參加培訓人員按規定給予700元至1400元不等的補貼,目前已組織養老服務類職業技能培訓5.5萬人次。

  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服務。簡化醫養結合機構設立流程,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實行備案管理。目前全省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達141家、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率達98%,養老機構照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據統計,2012年以來,全省累計籌措安排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補助資金57.46億元。日趨成熟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選擇。

  深化“放管服”改革

  養老産業活力持續增強

  位於融城春曉小區內的官渡區養老綜合服務示範中心可提供日間照料、醫療服務、康復理療、配餐就餐社區養老服務,高齡、失能老人還能實現就近托養照護。

  官渡區養老綜合服務示範中心是一家典型的公建民營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由官渡區政府投資建設,引進吉林省幸福裏養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管理。自2019年3月運營以來,構建起“1+8+N”養老服務體系,即1個區級養老綜合服務中心、8個街道級社區居家調度中心、N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站點。打造了集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機構養老于一體的養老服務新模式,為官渡區眾多老年人帶來了舒適安心的照護服務。

  十年來,雲南省積極推進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開展公建民營改革,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公建民營養老機構139家,以新模式提供新服務,盤活了資源,拓展了服務。

  養老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雲南省持續打出優惠政策“組合拳”,不斷推進養老服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引入社會力量開發基本養老服務市場,養老産業發展迅速、活力迸發:

  ——出臺《雲南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省級專項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雲南省養老機構運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建立社會興辦養老機構建設、運營、保險等補助制度,省級投入3.8億元,撬動社會資本26.18億元。

  ——制定土地、稅費、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實現境外、省外投資者享受與省內投資者同等待遇。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行登記備案管理;簡化優化養老設施工程建設、消防審驗、環保審查、食品衛生等方面審批程式與要件,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2018年起,省民政廳每年從省本級福彩公益金中安排5000萬元專項用於社會力量新建和改擴建養老機構床位一次性建設補助。2020年起,省級每年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養老機構運營補助,養老機構可享受最高每床每月280元的補助。

  ——2018年起,省級每年從省本級福彩公益金中安排500萬元,對養老機構給予綜合責任保險140元/床/年、僱主責任險140元/人/年補助,省級對公辦養老機構給予全額補助,對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給予80%補助,有效保護了老年人及養老機構員工的權益。

  土沃則稻香。十年來,社會力量運營的養老機構數量激增,從2012年的45家增長到324家。雲南省養老事業與産業實現協同發展。

  養老服務體系是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三大體系之一。下一步,全省民政部門將牢牢把握雲南人口發展形勢和養老服務需求,以實施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和養老服務“十四五”規劃為契機,聚焦養老服務難點、痛點、堵點,進一步健全頂層設計,深化改革創新,加強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品質,全面建立起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努力讓老年人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記者 郎晶晶)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