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信心未改 “磁力”不減 前景可期——2022年中國經濟年中觀察之外資篇

2022-07-12 21:1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題: 信心未改 “磁力”不減 前景可期——2022年中國經濟年中觀察之外資篇

  新華社記者潘潔、孫曉輝

  外資,是觀察一國經濟的風向標。

  今年以來,儘管受疫情反覆延宕、烏克蘭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吸收外資仍延續了去年兩位數的增長。外國投資者深耕中國市場的背後,是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持有的穩定預期,更是中國經濟韌性、活力和潛力的生動寫照。

  延續增長態勢 疫情不改外資企業深耕中國信心

  今年3月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一度讓包括部分外資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生産經營受到衝擊,也曾引發海內外輿論關於外資是否因疫情防控離開中國的擔憂。

  數據是最好的答案。今年前5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折合877.7億美元,同比增長22.6%;截至5月底,我國登記在冊外商投資企業66.6萬戶,比上年底增長0.3%。

  這份引資“成績單”來之不易。

  面對疫情多點散發帶來的供應鏈堵點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貫徹落實——

  商務部召開多場外資企業、外國商會座談會,主動了解外資企業面臨的突出困難,同時發揮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協調幫助符合條件的龍頭外資企業獲取重點物資通行證,推動復工復産;中國貿促會5月20日正式設立服務外資企業工作專班,積極推動解決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生産、經營中遇到的困難;上海啟用重大外資項目線上服務系統;江蘇建立穩外資穩外貿工作專班和外資補鏈延鏈強鏈專班……

  在華外資企業迎難而上,通過開展“雙班制”封閉式生産、第一時間啟動居家辦公、開展無接觸送貨、推出線上客戶服務等方式,努力戰勝疫情帶來的挑戰。

  “疫情期間我們安排部分員工駐場生産,食宿在公司,實行閉環管理,保證了生産不中斷。當企業面臨物流受阻時,當地政府為我們申辦了跨省和市內車輛通行證,解決了原材料和産品跨省市運輸難題。”賀利氏大中華區總裁艾周平説,企業今年上半年總體經營業績不錯,尤其是5月份以來業務增長較快,銷售收入和利潤指標好于去年同期水準。

  中國美國商會6月底最新發佈的調查顯示,58%的受訪者表示公司已恢復了部分或全部業務,供應鏈問題得到緩解,比5月份調查結果上漲了26個百分點。中國歐盟商會日前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僅有11%的受訪者表示中國的防疫政策直接導致其決定縮減在華業務,大多數企業表示不做變動或認為此考慮為時尚早。

  含金量足 全球供應鏈調整不改中國引資“磁吸力”

  總投資420.7億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項目正式落地,進入開工建設階段;寶馬集團在瀋陽的第三座整車工廠華晨寶馬利達工廠正式開業……近段時間,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傳來進展順利的好消息。

  大項目穩、結構優、含金量足,是上半年我國吸引外資的亮點。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實到外資476.8億美元,同比增長40.3%;從行業看,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2.7%;從來源地看,韓國、美國、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52.8%、27.1%、21.4%。

  上半年,有些跨國公司調整在華業務佈局,引發關於産業鏈轉移的擔憂。

  “的確有像亞馬遜公司宣佈關閉中國區電子書業務、三星公司減少在華員工數量等外資公司調整在華業務佈局的情況,但這只是他們根據市場發展情況作出的産能調整,屬於市場經濟中的正常現象。”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説。

  商務部研究院現代供應鏈研究所所長林夢認為,隨著全球供應鏈加速調整,中國低成本、大批量等傳統優勢將趨於弱化,但巨大的市場空間、完善的産業鏈配套能力、不斷提升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將逐漸成為中國供應鏈競爭的新優勢。

  得益於新的競爭優勢,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逐步從中低端加工製造業向高技術製造業拓展,從低技術、低附加值生産環節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生産環節轉變,並更加重視全産業鏈佈局。

  今年5月,歐萊雅在中國成立新的投資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資有限公司,以便擁有更靠近市場、與市場建立緊密合作的能力。

  “這是歐萊雅進入中國市場25年來首次在華成立投資公司,歐萊雅中國也是集團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家設立投資公司的分公司。”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説,中國在規模和增長速度上都是集團最活躍的市場。

  看好中國機遇 與中國市場互利共贏

  仲夏時節,山東青島,境內外476家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負責人參加第三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99個重點外資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156億美元。

  峰會期間,阿斯利康宣佈在山東青島投資建設生産供應基地並設立區域總部,成立以罕見病為主題的創新中心、生命科學創新園及産業基金。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對醫療健康的更高需求,開放公平的營商環境,支援創新藥研發的利好政策,為我們在華投資帶來廣闊機遇。”前來參會的阿斯利康中國總裁王磊説。

  阿斯利康加碼在華投資,是跨國公司看好中國發展前景的一大縮影。

  在梁明看來,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提速,為外資企業帶來更多開放機遇。“自貿試驗區不斷擴圍、服務業開放穩步提速、科技創新、低碳發展深入推進……由此催生的數字、研發、服務、新能源等新産業,將為吸引外資提供巨大磁場。”

  中國歐盟商會不久前發佈《碳中和:歐洲企業助力中國實現2060願景》報告。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表示,歐洲企業願發揮在低碳技術方面的技術經驗優勢,深度參與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程,加強歐中間在綠色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

  啟動外商投資法執法檢查,保障外資企業平等適用各項政策,切實享受國民待遇;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引導外資投向製造業、生産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北等重點地區;繼續清理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準開放,給各國帶來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

  “我們在華運營已經超過100年。作為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參與者和市場開放的見證者,我們相信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市場的良好投資前景仍是吸引全球跨國公司的關鍵因素,我們也將在中國市場持續投入。”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長余冰説。

[責任編輯: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