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3萬名“景漂”:我們被陶瓷“勾走了魂”

2022-01-21 09:38: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學習技藝、開店創業、推廣文化……

  3萬名“景漂”:我們被陶瓷“勾走了魂”

  本報記者 盧翔

  閱讀提示

  據統計,目前景德鎮的“景漂”群體已突破3萬人,他們在這裡學習陶瓷技藝,為陶瓷夢想創業,推廣陶瓷産品和文化。日前,江西省委人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將“景漂”人才品牌越擦越亮,意味著“景漂”群體已成為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發展力量。

  從江西景德鎮市中心往東南山麓行進20分鐘車程,便到了三寶國際瓷谷。沿山谷一路行來,一處處工業遺存述説著泥與火的交融傳承。雖已是寒冬臘月,被譽為“瓷都”的景德鎮卻處處燃著一把火,它不僅能燒出享譽世界的瓷器,還吸引著數萬名務工者來到景德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景漂”群體。

  2021年12月27日,在江西省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景德鎮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肖承貴表示,要將“景漂”人才品牌越擦越亮。這意味著活躍在景德鎮的超3萬名“景漂”,已成為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發展力量。

  “你可以往瓷器中加入你的任何想法”

  1995年之前,三寶還是一個普通的小村。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陶藝愛好者在這裡聚集,三寶國際陶藝村聲名鵲起,如今已成“瓷都”的名片。曹鍔山的工作室便坐落在這裡。

  2007年,曹鍔山從廣東清遠的小山村來這裡求學。“在這裡三年的學習期間,我被陶瓷迷住了,也感受到了景德鎮的魅力,那就是包容,這也是陶瓷的魅力,你可以往瓷器中加入你的任何想法。”曹鍔山坦言,自己在景德鎮絲毫感覺不到陌生,還以陶瓷為媒介認識了很多人,這讓他生出開辦陶瓷工作室的想法。

  創意,幾乎是所有陶瓷創作者面臨的難題。“你去陶瓷市場,每天都會發現不一樣的陶瓷,每時每刻都有創新。如何設計出叫好又叫座的陶瓷,是一個永恒的課題,而且沒有捷徑可走。”為此,曹鍔山每天早上7點起床燒窯,經常忙到深夜2點才回家休息。

  “那個時候白天創作,晚上擺攤,幾乎每天都是12點之後才能休息。”回想起自己在景德鎮的創業歷程,在景德鎮已經12年的黃小康也忍不住倒苦水。

  “我老家在甘肅慶陽寧縣的農村,回去的話找不到合適的事做,自己學的技能又是陶瓷,也喜歡陶瓷,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留在這裡。”從陶瓷專業畢業後,黃小康直接選擇了開店創業。大多數時候,他就在自己的陶瓷店裏,默默在瓷杯上畫畫,沒有客人的時候能夠畫上一整天。

  “喜歡的話就不會覺得枯燥,畫畫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平靜。”扛過了創業的風險與不穩定,黃小康憑著熱愛堅持了下來,積攢一些積蓄後,建了自己的窯和廠房。黃小康説,“我只會畫畫,也只喜歡畫畫,所以能做的還是堅持。

  “景漂”也是城市的一部分

  就像往陶瓷上描繪自己的想法,黃小康也在景德鎮描繪著自己的新生活。陶瓷店生意穩定之後,他不僅在景德鎮買房結婚,還把父母也接了過來,一家人在新城市站穩了腳跟。黃小康説,疫情期間,是當地政府提供的免息貸款、免租金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幫助自己緩解了壓力,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記者了解到,為讓“景漂”更好地融入城市,近年來,景德鎮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服務舉措,包括貼息貸款、子女入學、創業補貼等。2017年,為策應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吸引聚集更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景德鎮還專門設立了市招才引智、景漂景歸人才服務局。

  1998年就來到景德鎮的老“景漂”余昌順,對景德鎮多年來的變化深有體會。當年,懷揣著去大城市裏當泥匠的夢想,余昌順隻身從江西九江都昌縣的獅山鄉來到景德鎮。沒想到在工地做了兩年,余昌順卻被陶瓷“勾走了魂”。

  “好看,還能以此謀生。”只有初中學歷的余昌順不了解陶瓷的前世今生,也不太能用華麗的辭藻來形容陶瓷的美。但彼時的他卻下定決心,要轉行做陶瓷。2003年,他向親朋好友借了點錢,跑起了陶瓷的展銷會。

  “跑會,就是在景德鎮買陶瓷,然後跑到全國其他地方的展銷會上賣出去。”余昌順説,上世紀90年代, 許多老“景漂”就是通過跑會賺了錢、安了家。余昌順説:“以前談景漂,覺得自己是外來人,現在再説景漂,大家會覺得已經融入了景德鎮,是這座城市的一部分。”

  讓“瓷都”變成“夢工廠”

  除了像余昌順這樣的老“景漂”,更多的年輕務工者們也來到景德鎮,趁著當地人才發展的機遇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們趕上了景德鎮陶瓷發展的好時候。”90後周翔鵬來自山東費縣的一個小山村,在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門店。

  大學期間,周翔鵬學的是工藝品設計專業,最喜愛的就是陶瓷。2014年畢業後,他第一次來到景德鎮,誰知“來了就不想走了”。在周翔鵬看來,景德鎮最吸引他的是氛圍和環境,“這裡有足夠的平臺和空間,適合有夢想、有想法的創業人”。

  對於陶瓷創作,周翔鵬一開始就有自己的想法。“我在網上看到一些國風的視頻,類似墨在水中散開的那種感覺,很有寫意的美感,當時就有想法,把這個和陶瓷相結合。”實際操作起來,周翔鵬卻吃了不少苦頭。“失敗率很高,本身設計是飄逸自然的,在燒制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變化,還很難定型。”

  前後試驗一年,周翔鵬的水墨風陶瓷才實現量産,一推出便受到了消費者喜愛,後來還進駐了陶溪川陶瓷文創園。“現在這個門店,是免租金的,每個月只要交水電費,在邑山的廠房也是免租。”如今已經在景德鎮安家的周翔鵬,親身體會到了這座城市對“景漂”的友好和包容。

  “我們還在三寶專門成立了景漂工會委員會,打造了景漂職工活動場所及職工之家,充分保障‘景漂’群體的權益。”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孫艷峰表示,工會將持續開展“瓷都工貸”,為景漂創業就業“保駕護航”。

  “多年來,景德鎮特有的陶瓷文化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懷揣‘陶瓷夢’的人來這裡就業創業,他們為景德鎮的陶瓷産業注入了活力。”景德鎮市委組織部人才科負責人表示,“歡迎更多‘景漂’來這裡圓夢,我們也會做好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服務工作,努力讓瓷都變成‘夢工廠’”。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