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檔案人才培養現狀:精通全流程的複合型人才較緊缺

2021-11-11 09:0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如何讓檔案人才不再“小眾”“稀缺”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就黨史學習教育作出部署安排。檔案作為歷史的“孿生兄弟”,被譽為“沒有摻過水的史料”,可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史之無。檔案能增進黨史學習教育的事實信度,明晰黨史學習教育的記憶刻度,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情感溫度。近年來,我國檔案人才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仍面臨不少發展挑戰。檔案人才培育現狀如何?有何進展?仍存在哪些短板?本報記者針對檔案專業院校、檔案機構等人才培養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並提出因應對策。

  小劉是某知名高校檔案學專業的學生。4年前被調劑到這個專業時,他對“檔案學”完全沒有概念。“幾年來,在解讀、挖掘檔案的過程中,我對這個溝通昨天、今天、明天的專業逐漸有了深入了解。特別是今年參與了和建黨百年有關的檔案陳列、講解工作,我和身邊的同學都為學習這個專業感到自豪!”小劉告訴記者。

  今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首次設人才工作專欄,單列“人才強檔工程”,將全國檔案系統人才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針對檔案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記者開展了深入調研。調研中,我們感受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檔案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高學歷檔案專業人才佔全國檔案館局專職人員的比例不斷提高。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檔案人才培養仍面臨諸多瓶頸,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檔案人才隊伍,需多措並舉,久久為功。

  我國檔案人才培養工作取得新進展

  “1983年,我考入安徽大學歷史系檔案專業,1987年分配到省檔案局(館)工作。當時,有人把檔案局視為保密局,覺得檔案工作很神秘。那時檔案管理還是基於手工,在一些人眼裏,檔案工作不需要專業人才,檔案員就像‘倉庫保管員’,主要任務就是‘抄抄寫寫、捆捆紮扎’。30多年過去,今天的檔案工作走向法治、走向開放、走向現代化,檔案館還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政府公開資訊查閱中心,‘檔案庫’變成‘知識庫’,一些數字檔案館、智慧檔案館相繼建成,檔案管理手段日趨資訊化,檔案學科體系日臻完善,檔案人才資源成了第一資源,檔案工作在服務中心大局、服務人民群眾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安徽省檔案館館長黃玉明(1983年考入安徽大學歷史系檔案專業,從業34年)

  今年是建黨100週年,人們紛紛走進檔案館、黨史館、紀念館、展覽館等,通過一件件紅色檔案,學習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重溫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一個個繼往開來的歷史瞬間。

  近年來,隨著我國檔案事業的不斷發展,檔案學這個曾經的冷門、小眾專業,逐漸為人們所熟知。與此同時,我國檔案人才培養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事業蒸蒸日上,後繼有人。

  檔案專業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日臻完善。2020年6月20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明確提出,“國家加強檔案工作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提高檔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強化“人才強檔”理念。國家檔案局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出臺的《檔案專業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為檔案專業人員繼續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教育部檔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檔案學專業規範》《檔案學本科專業教學品質國家標準》,圍繞檔案學人才培養創新等進行了全面系統規劃。

  檔案專業師生規模不斷壯大、品質不斷提升。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馮惠玲調研,1978年檔案學恢復重建時,全國只有60余名檔案專業教師,截至2018年,這一數字已達366名。1985年時,全國檔案專業教師178人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截至2018年,已有教授116人、副教授144人,高級職稱佔教師隊伍71%。據不完全統計,40多年來,全國共培養不同層次檔案專業畢業生4萬餘人;“十三五”期間,我國高校共培養檔案學專業學生9596人,其中本科生7911人、碩士生1548人、博士生137人,呈穩中有升的鮮明態勢。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規模超過本科生。

  檔案學學科建設日益成熟。自1998年起,檔案學從歷史學門類調整到管理學門類,成為“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目前,全國共有38所高校開設不同層次的檔案學專業,其中,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單位11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單位25個,還有一些尚未獲得學位授權資格的高校在其他學科點下招收檔案學碩士生和博士生。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檔案學專業所在一級學科進入國家創建世界一流學科計劃,湘潭大學和黑龍江大學檔案學專業所在一級學科進入省級創建一流學科計劃。

  數字時代為檔案人才素養提升帶來新機遇。數字時代,檔案工作已不僅是傳統的裝訂立卷的手工工作。“5G、大數據、區塊鏈等應用越發普及,正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檔案工作的理念、內容、方法、模式,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檔案的收、管、用等各個環節,這些都對檔案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徽省檔案館徵集利用處處長薛培英對此深有感觸。截至目前,全國高校檔案學專業開設了近40門資訊技術類課程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管理類課程,培養了大量擅長運用資訊和數據技術對檔案價值進行更加全面深入挖掘的複合型檔案人才。

  檔案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仍存短板

  “2009年至2018年,我在武漢大學檔案學專業完成本碩博階段學習後,到四川大學任教。身份轉變促使我對本專業人才培養有了一些更深的認識和思考。全國開設檔案學專業的高校30多所,四川省有1所。西部地區高校的檔案學專業規模偏小、佈局有待優化,尚未形成本碩博貫通式的培養體系,不能滿足檔案工作對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此外,檔案學專業教育在應對數字轉型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課程與知識體系更新遲滯,加之學生深度參與專業實踐、學術科研的機會不多,因此,畢業後獨立解決數字時代複雜檔案問題的能力需要提高。”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秘書檔案學系副教授趙躍(2009年考入武漢大學檔案學專業,從事檔案學專業教育3年)

  調研中,“冷門”“一才難求”是人們頻頻提及的關鍵詞。受訪專家呼籲,在看到檔案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的同時,更要關注檔案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短板。

  檔案專業人才供不應求,高等教育規模有待進一步壯大。“儘管近年來招生數量穩中有升,但仍難滿足社會需求。目前,全國有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及各級各類檔案館7100多個,這意味著上述單位平均5年才有1.34名檔案學專業畢業生供給。”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徐擁軍不無擔憂,“除了檔案系統,其他各行業領域也都離不開檔案,也需要懂檔案的專業人才。”同時,開設檔案學專業的38所高校分佈在全國22個省區市,目前還有9個省份的高校沒有開設檔案學專業,“也反映出檔案高等教育布點存在不均衡情況”。

  黃玉明贊同徐擁軍的觀點。他介紹,以安徽省為例,每年省內高校畢業的檔案學專業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只有50人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各級檔案主管部門、各級各類檔案館、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的用人需求。近年來該館新進的檔案學專業本科生、碩士生較少,博士學位人才空缺,“市縣兩級檔案館專業人才更是緊缺,甚至根本沒有專業人才”。

  本科生源少、偏文科,檔案管理專業碩士設置存在空白。近年來,雖然主動報考檔案學本科的生源在增加,但由於存在片面認知,檔案學本科生源依然不容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資訊資源管理學院(檔案學院)院長、教授劉越男有著切身體會:近年來,檔案學碩士招生規模相對穩定,但在大類招生形勢下,本科招生難度增加。儘管這些年畢業生就業率是100%,但“幹檔案就是埋頭故紙堆”等刻板認知,仍然是家長、學生在選擇本科專業時無法逾越的鴻溝。

  在教學過程中,武漢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檔案與政務資訊學系主任、教授王平發現,相較于更偏理科性質的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文理兼收的檔案學專業中,文科學生佔比更高。而對於文科生來説,接受需要一定數理基礎的技術方法類課程會面臨較大挑戰。

  碩士研究生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專業碩士學位)兩種類型。檔案工作專業性、實踐性強,而在調研中,多家檔案館負責同志及專家學者都談到“檔案管理專業碩士設置存在空白”的問題,“有的高校只能在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下自設檔案管理方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掌握檔案行業或檔案實際工作需要的技能。

  檔案學專業師資、一線檔案人才隊伍建設短板亟待補齊。調研中,多個開設檔案學專業的高校院係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反映,“這幾年,我們放慢了招錄教師的腳步。一方面,想要吸納優秀的青年教師加入檔案學專業隊伍,又不得不面對檔案學專業博士數量少的現實;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招錄的檔案人才自身研究方向與院係內研究體系的匹配性”。由於地緣關係,相較于東部、中部地區,西部地區高校對檔案學專業博士的吸引力明顯不足。

  同時,檔案學專業一線教師也存在成長“困惑”:有的高校對一線教師考核指標的設定側重在“論文”“項目”上。而在國內,檔案學核心期刊很少,僅有2本;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的機會也少。據統計,“十三五”時期,檔案學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3項,僅佔“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學科獲得總數的11.5%,這無疑使許多一線教師感覺“壓力山大”。調研中,記者發現,在“雙一流”建設中有的高校為“優化”相關數據,甚至撤並檔案學專業。

  記者還了解到,有的地方把檔案部門視為“養老地”,造成檔案人才隊伍老齡化、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有的檔案員身兼數職,較難全身心投入檔案工作;有的將檔案工作視為“過渡”崗位,檔案員流動頻繁等現象普遍存在。

  資訊化條件下,精通檔案工作全流程的複合型人才較為緊缺。四川省成都市檔案館館長劉淑華在工作中發現,精通檔案學某個領域的專業人才有,但熟悉檔案全流程的複合型人才較少。“資訊化背景下,檔案工作由過去以紙質檔案為主要載體的模式轉向紙質、電子數據‘雙套制’模式;檔案工作者正經歷一個從接收保管紙質檔案到接收保管檔案數據,從手工操作到資訊化、智慧化操作,從檔案資源分散利用到網路共用檔案資源的變革過程。檔案系統如何實現與行業業務系統的對接,如何確保檔案數據收、管、用的全流程安全等,這些都對檔案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但這類人才很緊缺。”

  打通供需,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檔案專業人才

  “前不久,一家知名企業人力資源經理聯繫我們,希望從學院招聘檔案學專業畢業生。她原以為,憑公司響噹噹的名聲和優厚待遇,會有許多畢業生應聘。最終應聘者卻寥寥無幾,因為這些年檔案學專業人才嚴重供不應求。但是社會上許多家長和學生都不了解這一點,不願報考檔案學專業。其實檔案學專業有內涵、有特色,可以有大作為。”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事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徐擁軍(1993年考入湘潭大學檔案學專業,從事檔案學專業教育24年)

  總結經驗、認識規律、延續歷史、發展事業,檔案至關重要。調研中,專家學者紛紛建言檔案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加強檔案高等教育發展,努力實現所有省區市檔案學專業布點全覆蓋。徐擁軍表示,目前尚未開設檔案學專業的9個省份,多集中于西部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努力實現所有省區市檔案學專業布點全覆蓋,加快檔案人才培養、促進當地檔案事業發展,對於鞏固邊疆安全穩定,促進民族團結融合,保護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意義重大。有關部門在政策制定及資源配置方面,應給予檔案學專業一定傾斜,適度擴大檔案學專業點數量和招生規模,充實師資隊伍力量,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同時,可從各高校選派優秀檔案學專業教師對口支援西部、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加強檔案學專業建設。

  本科生源文理兼收,加快開設檔案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步伐。王平建議,檔案專業應做到文理兼收,且在研究生階段接收更多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開展檔案學專業學習與研究。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喬健認為,檔案館與高校之間、不同高校之間的合作發展勢頭良好,應加快開設檔案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步伐,以培養可更好適應檔案行業、檔案工作實際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受訪專家指出,要在做好檔案及檔案工作宣傳、提升社會認知的基礎上,引導家長、學生充分認識檔案學專業及檔案工作的重要價值,為檔案學專業持續輸入優質生源,為檔案學高等教育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給予高校檔案學專業政策及資源傾斜,補齊一線檔案人才隊伍建設短板。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統籌考慮檔案事業發展客觀需要,在認真調研基礎上,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摸清家底,有針對性地解決檔案專業人才少的問題。劉越男建議,進一步加強館校合作,共建科研實踐基地,為檔案學專業教師、學生提供實踐舞臺,加深對檔案學理論、檔案工作以及數字檔案的認識體會;鼓勵檔案學專業教師到檔案局、檔案館挂職鍛鍊,開闊眼界,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秘書檔案學系主任王萍建議,對於西部地區高校面臨的檔案學專業師資力量不強及科研資源較少的尷尬,東、中、西部地區高校應在專業優質師資和科研資源、項目合作上實現共用;在檔案科研項目、優秀科研成果評選方面,應給予開設檔案學專業的高校一定傾斜。也有專家建議,各地應盤活轄區現有人才資源,綜合調配,做到檔案崗位人崗匹配、人盡其才;檔案局檔案館人員公開招考、公開遴選時,確保一定數量的崗位專門面向檔案學專業畢業生,及時補充急需緊缺崗位的專業人員;各級檔案主管部門和檔案館要加強教育,引導一線工作人員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激發自身內生動力;通過專題研討班、崗位培訓、繼續教育等多種方式,持續提升專業素養和水準;在科研項目、重大編研展覽出版等工作中傳幫帶,以老帶新。

  (本報記者 王昊魁 王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