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導盲犬:視障者珍貴的“眼睛”

2021-10-29 08:51:0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導盲犬:視障者珍貴的“眼睛”

  郭梅

  《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下月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提出,視力殘疾人持相關證件可以攜帶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導盲犬,是經訓練考核後為視障人士提供嚮導服務的工作犬,更是盲人黑暗生活中忠誠的引路者、名副其實的“眼睛”。

  世界上第一隻導盲犬

  導盲犬是為視障人士服務的工作犬。在家中,它可以引領主人到廚房、衛生間,繞過桌椅等做家務;外出時,它會注意來往車輛及障礙,也可以帶著主人訪友、購物、乘車等。人類利用聰明的犬類為盲人服務的歷史很悠久。被維蘇威火山噴發的火山灰所掩埋的都市——龐貝古城的壁畫上就曾畫著一位失明的男子,被犬牽領著在市場上散步的情景。

  1819年,盲人教育先驅、維也納神父約翰威廉在犬脖子上綁上一根細枝條,訓練其帶路,這只狗被視為世界上第一隻導盲犬。後來他還開辦了類似于現在的導盲犬訓練機構,稱為“維也納盲人重建中心”,並出版了一本名為《教盲人》的小冊子,其中描述了訓練導盲犬的方法。他認為,附著在導盲犬身上的軟繩無法讓盲人準確感知犬的一舉一動,建議將其替換為堅硬的拉桿,保證盲人與犬的距離是固定的,這個想法與如今導盲鞍(即固定在導盲犬身上的金屬支架)的使用原理一致。遺憾的是,他的主張在當時並沒有被世人廣泛知曉。1847年,瑞士的勃瑞爾根據自己訓練狐狸犬的經驗,寫下了《導盲犬訓練》一書,但同樣沒有引起任何重視。

  像現在這樣有系統地訓練、培養導盲犬,並將此工作列入盲人福利事業中,要在第一隻導盲犬出現約100年後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初的一場人類浩劫,四年間各參戰國傷亡慘重,德國更是為發動戰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上百萬人口喪生,另有受傷者無數。一次,醫生赫哈德陪同眼盲的傷兵在德國一家軍醫院就診,他的家犬也跟在旁邊。過了一會兒,赫哈德走開,留下眼盲的士兵和那只犬。等再度回來時,他發現犬和傷兵齊齊失蹤,經過四處尋找赫哈德才看到,那只犬已帶著這名傷兵安全走過一段距離。他十分驚訝,雖然知道自己的愛犬很聰明,但從沒想過它能勝任帶路的工作。“如果經過訓練,犬一定能成為眼盲傷兵的好夥伴。”赫哈德這麼想著,也逐漸開始實驗,結果令人滿意。1916年,赫哈德創辦了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所導盲犬訓練學校,幫助在戰爭中失明的士兵。1923年,德國波茨坦設立了國立導盲犬訓練學校,由政府面向全民正式推廣導盲犬訓練課程,1926年設立了全球最早的導盲犬協會。1927年前後,大約有4000隻導盲犬在德國投入使用。雖然這還遠遠不能滿足盲人的需要,但在導盲犬的輔助下,部分失去光明的人又得以重返社會。

  導盲犬在世界各地“上崗”

  導盲犬及其訓練被全世界認知源於一位美國婦女,她就是多蘿西哈裏森尤斯蒂斯。

  出生於費城的多蘿西非常喜歡狗,是著名的犬只訓練師。1923年,在瑞士工作的她建立了自己的養狗場,名為“幸運農場”,主要培育有著“萬能工作犬”之稱的德國牧羊犬,同時為警察局訓練警犬和為紅十字會訓練救援犬。她在聽説了德國訓練導盲犬的消息後,便前往波茨坦參觀。回到紐約後,多蘿西在《星期六晚報》上發表專稿介紹了該項目。這篇文章吸引了19歲盲人莫裏斯弗蘭克的注意,他隨後寫信,請求多蘿西為自己訓練一隻導盲犬。多蘿西接受了挑戰,但要求莫裏斯到瑞士與導盲犬一同受訓。

  訓練結果令人滿意,莫裏斯帶著導盲犬回到了美國。深受鼓舞的多蘿西決定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培訓導盲犬的工作中。1928年她在瑞士成立了名為“The Seeing Eye”的導盲犬訓練所,1929年她又在美國建立了一所導盲犬訓練學校,有17位盲人及其犬只在這裡受訓。一年後,該校搬至新澤西州的莫裏斯頓,一直延續到今天。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導盲犬,多蘿西花費了大量時間巡遊、演講,導盲犬及其訓練方法逐漸被世人所知。1930年,有關她的文章開始出現在英國報紙上。

  在利物浦生活的馴犬員默瑞可魯可及一位飼養德國牧羊犬的同伴對多蘿西所説的導盲犬非常有興趣。1930年9月,她們相約在英國倫敦會面。當時,多蘿西慷慨表示會派一名馴犬員來英國講學,默瑞負責解決場地問題。導盲犬訓練學校隨後在英國正式開辦,一年後,第一期訓練班完成,另外的兩期也開始啟動。

  最初,導盲犬訓練僅限于“單打獨鬥”,沒有政府支援和社會援助,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經濟困難,但這還不算最大的問題。當時,最無法調和的矛盾是公眾強烈反對將犬用於為盲人服務。默瑞曾描述,馴犬員每天都面臨著人身攻擊,人們辱罵並試圖阻止其工作,告誡他們這種訓練是愚蠢且毫無用處的。直到第一隻導盲犬在英國“上崗”,使用者通過導盲犬真正獲得幫助,罵聲才逐漸平息。

  導盲犬協會于1934年在英國正式成立,比美國早了20年。此後幾年,導盲犬的訓練被推廣至澳大利亞等國。

  導盲犬在亞洲首次出現是1938年,一位美國青年牽著自己的導盲犬去日本旅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但日本第一隻導盲犬完成訓練正式上路時已經是19年以後了。

  目前,導盲犬的培訓在很多國家得到普及。其中,成立於1946年的“世界導盲犬聯盟”就是一個國際性導盲犬組織,為來自28個國家的72所導盲犬訓練學校提供技術指導,制定合格的導盲犬標準,推廣使用導盲犬,同時為視力障礙人士提供服務。全球共有35個國家設立了導盲犬培訓機構,2萬多只導盲犬在幫助盲人實現獨立生活並在參與社會活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我國導盲犬起步較晚。2004年第一家訓練基地在大連落成,開始第一代導盲犬的培訓。兩年後,第一隻訓練合格的導盲犬“毛毛”正式上崗。近年來,國家制定了相關法律,各地也支援導盲犬的發展,公眾對導盲犬的認知與接受程度越來越高。2018年我國還頒布了導盲犬國家標準,規定了導盲犬的選種與繁殖要求,同時還規定了導盲犬的飼養和管理以及回訪與復訓、退役的要求,對促進導盲犬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即將舉辦的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將提供20隻合格的導盲犬為視力殘疾人提供服務。

  犬只“家族史”審查很嚴格

  合格的導盲犬就是家庭中的一員,是視障者的夥伴,深受其信賴和喜歡。與寵物犬不同,導盲犬是一種工作犬,主要工作是代替視障者的雙眼,為他們服務,所以導盲犬上崗前必須要經過嚴格的訓練,而不能像對待寵物犬那樣一味驕縱。

  導盲犬可以協助視力殘疾人躲避障礙、找到目的地、過馬路、找座位、安全上下樓梯等。導盲犬不是導航,但它記性很好,可以記住7個以上的目的地,前提是需要主人先帶著導盲犬認識這條路線,一般走過兩三次它就可以記住。如果是去陌生的地方,就需要主人通過電子導航或其他方式來把握方向,而行走過程中道路上的障礙和車輛就可以交給導盲犬來協助避讓。

  不是所有的犬都適合參與導盲工作。最初,德國牧羊犬幾乎是各國唯一的選擇。後來,人們發現適應力強、友善、工作意願高的拉布拉多犬更勝一籌,聰明但有小個性的金毛犬屈居其後。此外,像邊境牧羊犬、標準貴賓等犬種在國外導盲訓練中也使用過,不同犬種有不同的特性及訓練方式。不過,目前世界各國使用最多,且認為訓練效果最好的還是拉布拉多犬,訓練成功率佔半數左右。

  即便是性格溫順的拉布拉多和金毛,也不是都能成為導盲犬。它們首先要通過嚴格的“家族史”審查,馴犬員要追溯其三代以上,看其是否具有“導盲犬血統”,檢查其生理狀況、遺傳疾病、性格、行為特徵等,並且祖輩不能有傷人記錄,一般家養犬並不具備這個資格,血統純正才能培育出個性穩定的犬只。另外導盲犬還要具有學習能力、工作意願、溫和等特質,像拉布拉多犬個性好動,但這並不意味它不乖,這種特質讓它們喜歡工作,利於訓練。導盲是個體力活,如果要讓懶惰的犬種去導盲無異於“趕鴨子上架”。此外,導盲犬的犬種體型要適中,便於牽引和安裝導盲鞍,而且要對人類友好,具有服從性,敏感脆弱、有攻擊性、身體欠佳的犬種都不適合。現在世界各地導盲犬協會多數擁有自己的犬種繁育中心,這些有“家傳淵源”的導盲犬無疑會提高訓練的成功率。

  導盲犬的訓練淘汰率高

  2001年,日本作家石黑謙吾出版了《再見了,可魯》一書,以一隻日本真實存在的導盲犬為原型,記錄了它為盲人全身心服務的12年。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在日本暢銷200萬冊,短短8個月內13次刷新銷售紀錄,被譽為最令人感動的動物傳記。2004年該書又被改編成電影《導盲犬小Q》,感動了無數觀眾。所有人都記住了那只名叫可魯(小Q)的拉布拉多犬,折服於它出色的工作能力,同時對它艱辛的訓練生活印象深刻。

  的確,培育一隻合格的導盲犬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警犬、搜救犬和導盲犬屬於當今三大工作犬,其中以導盲犬的要求和培養費用最高。從幼犬到導盲犬,培訓期長達18個月,大約花費超過10萬元,工作壽命為6至10年。

  培訓通常在幼犬出生兩個月後開始,它們首先會被送往幼犬養育志願者家中,主要是讓小犬適應家庭和人類的生活,還有認識公共場所,如遊樂場、電梯、人行橫道等。此外,人們還要訓練小犬做一些基本的服從命令,如站立、等待、行走等。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給幼犬充分的照顧,使它們健康長大,這也是為了培養導盲犬對人類的親近與信任。

  一歲的小犬就會離別“養父母”,被送到導盲犬訓練基地進行5個月的集中“學習”,由職業馴導員負責考核訓練。在這裡,小犬首先要學會遵守嚴格的作息時間,以適應日後主人的飲食起居,還要學會聽到指令後如廁等。

  在一個多月的“基礎課”學習過程中,馴導員會從幾方面對這些小犬進行考核,如是否願意學習、能否長時間保持安靜、是否緊張好鬥、是否容易被周邊環境分散注意力等。小犬將按綜合表現決定去留:優秀者,開始正式培訓;一般的,再給一次“留級補考”機會;差勁的,立即淘汰。當然,即使被淘汰,這些純種犬依然可以成為其他工作犬,只是不適合導盲工作。

  接下來是“專業課”。小犬首先要訓練走直線,並在馬路邊沿停下;其次是聽懂並服從所有的指令術語;最後是自如完成導盲犬的技能。比如行走時緊貼著主人的左前方,必須走直線,不能低頭聞來聞去,看到前面有障礙物可以帶著主人順利避開;過馬路時能停下,並且聽從信號燈的指令等。

  導盲犬的“專業課”考試一點兒也不輕鬆。比如英國的導盲犬培訓學校會將“與貓共處”作為一個必考科目,因為對於大多數狗來説,遇到貓就會忍不住追趕。但合格的導盲犬,不僅要與眼前招搖的貓和睦相處,而且還必須經受住其“挑釁”才行,如果表現出任何“不忿”,就無法通過考試,因為真正為盲人服務時,一旦導盲犬的注意力被貓或其他動物吸引,很有可能就丟掉了自己的主人。

  此外,對於導盲犬來説,最難的恐怕是必須絕對服從指令但又不能盲從。如果主人發出指令,但由於視覺障礙可能該指令會使自身處於危險時,導盲犬就得靈活“違約”了。比如主人命令穿過馬路,但此時拐角處駛來汽車,導盲犬的職責就是拒絕服從直至危險排除。

  導盲犬是視障人士的“眼睛”,所以還有一個多月的訓練是犬只與主人一同參與的。這期間,主人既要學著獨立照顧導盲犬,也要學習與犬只的配合,如發出指令等,雙方要互相磨合,熟悉生活習慣、作息時間、性格規律、語言特徵等。

  至此,嚴格的培訓才算完成,再經過專業團隊的考核評估,合格後才能成為具備導盲技能的工作犬,淘汰率高達一半以上。

  真正的導盲犬要有正規機構出具的工作證,而且僅會交付于通過正規渠道申請的視力殘疾人。也正是由於如此嚴格的篩選和訓練,至今曆史上從未有過任何一例導盲犬傷人事件。

  以認真工作贏得尊重

  2008年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我國殘奧歷史上首金得主平亞麗在導盲犬Lucky的引導下,完成了火炬傳遞;2019年,美國男子托馬斯帕內克在他的三隻導盲犬的引導下參加了紐約半程馬拉松,並完成了比賽,用時2小時21分鐘,創造了歷史……作為工作犬,很多國家都對導盲犬給予尊重,並提供立法保護,規定這些工作犬可以進入商店、餐廳、酒店、飛機、公共汽車等任何公共場所,而通常寵物犬是限制進入這些場所的。一些福利組織還專為導盲犬配備了醒目的標記,以便其他人注意或避讓。

  別看導盲犬是只犬,但工作起來一臉認真。這個“認真臉”常常會讓人誤以為它不開心,實際上,這表示導盲犬在工作時需要集中注意力,保證規避障礙,不被周圍的事物所干擾。這時,即使擺在它面前一盤雞腿、肉骨頭,沒有主人的允許,導盲犬連一個眼神都不會瞟過,這就是專業的導盲犬,面對誘惑不為所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在公共場所看到導盲犬,不應去打擾或撫摸它,因為這樣只會分散其注意力。如果到達目的地,脫下導盲鞍後,導盲犬就進入了“下班”狀態,這時也可以和一般寵物犬一樣玩耍,和主人撒嬌和放鬆。

  導盲犬不論是在訓練中被淘汰還是退休後都會得到很好的照顧。通常,導盲犬的馴導員、幼犬的撫養家庭可以優先收養它們。而且,每個導盲犬協會的等待領養名單上都有長長的一串名字,很多人都很期待領養這些通人性的特殊犬只。

  延伸閱讀

  導盲犬需要高價購買嗎

  導盲犬的培養費一直位於高位。在美國,培養一隻合格的導盲犬約需要2萬美元。但它並不一定需要購買,在我國,導盲犬是公益的,只對視力殘疾人開放申請,培訓合格的導盲犬都是免費交付于符合申請條件的視力殘疾人的。

  導盲犬的“貴”在於珍貴。一隻導盲犬的培訓在國內需要1年半左右的時間,而且對犬要求比較嚴格,培訓淘汰率高,所以培訓出一隻合格的導盲犬很不容易,所需人力物力成本較高。目前國內導盲犬數量比較稀少,所以比較珍貴,但這並不是指價格昂貴。

  雖然數量較少,但並不意味著申請的門檻很高。申請者只需符合基本申請條件,有使用導盲犬所需的自身能力,可以承擔日常餵養成本,就可以向基地提出申請,經過排隊等待和考察合格後,即可匹配合適的導盲犬,並不存在對申請者的職業、經濟實力或社會地位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導盲犬也是犬,在進入服役期後遵照科學餵養方式即可。為了保持導盲犬的工作能力,使用者需要嚴格按照指導期間所學內容對待導盲犬,保障導盲犬日常所需的營養及定期的身體檢查。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