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付費刷課、寧刷不上……告別應付式刷課,網課怎麼上

2021-08-30 09:0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聚焦

  三問“付費刷課”亂象之三

  告別應付式刷課 大學網課怎麼上

  “付費刷課”“寧刷不上”……如今,針對大學生上網課的討論越來越多。在一些大學生“應付式刷課”的背後,是不少時間冗長、內容乏味、考核死板的“低質網課”橫行校園,不少大學教師和專業人士也在討論、反思大學中的網路課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網課可以代替老師的正常教學嗎?大學教師應當如何設置、安排線上線下課程的比例?線上課程應當如何保證教學品質?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大學教師和專家,共同探討網課的正確打開方式。

  網課不是扔給學生一個圖書館,讓學生隨便看

  如今,我國相關平臺上線慕課數量已增至3.2萬門,學習人數達4.9億人次,在校生1.4億人次獲得慕課學分。線上教學的體量巨大,也在日常教學中越來越有存在感。網路課程究竟應當承擔什麼角色?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郭文革長期研究網路教育,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人們通常把網路課程和面授課程看作兩大類課程,其實,就像面授課程也有優劣中差一樣,網路課程也分很多不同的形式,以錄播視頻為主的大規模線上課程,實際上更像是一個“視頻閱讀”行為,而不是一種課程教學行為。

  郭文革表示,如今常見的網路課程,其開發設計的主要任務是錄製“視頻教學資源”,沒有或者僅設計少量的交互教學活動。這類課程本質上是一種數字化的“讀物”。沒有對教學過程的管理和及時的檢查、反饋與評價,只提供“讀物”不會自動帶來有效的教學過程。“我們不能扔給學生一個圖書館,告訴學生‘你隨便看吧’。”郭文革説。在她看來,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以教學資源為主”的網路課程,學生的參與度都比較低,網路教學品質不高。

  郭文革表示,在明確了“講授視頻”只是一種數字化“讀物”的前提下,大學老師在給學生安排網路課程學習任務時,就需要考慮合理的學習負擔,像指出閱讀的重點章節那樣,指明要看哪一個視頻的哪一段內容,並配套設計視頻閱讀報告、用思維導圖提煉內容結構等一系列“數字化寫作”活動,這樣才能對學生看“視頻”的效果進行個性化的檢查和評估,從而構建出一個動態、連續的學習過程,這才是優秀的線上課程應該有的樣子。

  除此之外,郭文革指出,其實還有一類“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網路課程,這種網課中,老師基本上不錄視頻,而是像課堂教學中選擇優秀教材一樣,精心選擇、裁剪網際網路上的優秀視頻資源,然後依託教學平臺和網路交流工具,精心設計一系列師生/生生交互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學評價方案。

  這類網路課程要求老師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為學生設計一個學習路線,安排線上學習任務,並依靠對每一項教學活動的及時評價與反饋,引領學習者閱讀和使用各類“教學資源”,完成各類學習任務。國外有研究表明,這種小班制、高交互的網路課程,學生完成率高,學習品質有時候甚至比普通面授課程還要高。

  “當然,這需要老師們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課程設計和準備,在教學過程中以評價作為管理手段,及時為學生提供反饋。一門高品質的線上課程,教師投入的工作量比傳統課堂教學要大得多。這是一種很難‘刷’過的網路課程。”郭文革説。

  線上上線下混合教學逐步變得普遍化的今天,成功的混合式課堂離不開老師們大量的思考、實踐和探索。

  張恒(化名)是北京市某高校的教師,今年是他第三年開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3年間,他一直監控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反饋。

  “第一年做混合式教學時,我對於混合教學的理解比較片面,一學期下來,班裏的同學也不是很適應。單就成績而言,第一學期同學們的學習成績略顯下降。”張恒坦言。

  第二年,按照混合教學的教學特點和規律,張恒對教學大綱和教案全部做了重新設計。結果,教學效果開始顯現,第二年同學們的成績優於以往任何一年,之後,他就按照這個模式一直延續下來。

  “我們學校對混合教學的老師是給予雙倍工作量獎勵的。説實話,學校這個獎勵工作量真不是白給的,我發現自己真的要做雙倍的活兒。這門課我本來已經講十幾年了,為了做混合式教學,累積了十幾年的東西全部被顛覆了。”張恒説。

  網課如何管理?要在數量、學分上控制

  如今,海量的線上課程充斥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如何為學生們篩選、規劃、設計課程,成為不少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2020年11月,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其中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倣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在這五大“金課”中,面向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開放的線上一流課程,即精品慕課最為大家所熟知。

  這一舉動在品質上推動了線上課程進步和發展。但是,僅有高品質的課程還不夠,好的教學安排,嚴格的管理措施,才能真正讓這些“金課”發光。

  高琪(化名)是北京市某高校的教務處教師,她表示,為保證課程品質,從網路課程的選擇上,學校大部分引進的是幾大知名網路慕課平臺的課程。

  其次,在引進課程之後,學校會按照自身的師資情況和學科特點進行分類。高琪表示,“一類網課是有相關學科背景的老師,學校就會配備線下的輔導教師,在課程基礎上進行答疑和拓展講座,開設混合型課堂。還有一種純網課,這種課我們是嚴格控制開設和選課數量的,學生選擇純網課最多不能超過一個學分。”

  “還有一些課程,通過學校評估沒有專門開設課程的必要,但是值得學習,我們會作為學習資源向同學們開放,同學們可以自願觀看,但不作為公選課。”高琪説。

  為避免大學生出現刷課情況,高琪表示,作為教務部門,她和同事們除了在慎重引進課程、嚴格管理學分、配備線下教師等方面下功夫以外,還會對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老師們進行嚴格的審批制度。

  “即使已經開設了混合課程,每學期仍要重新評估。這樣避免發生有些老師通過線上課程而‘偷懶’的情況。”高琪説。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行動,在網課管理上下功夫。

  安徽師範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崔光磊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線上教育的發展,近年來學校也在不斷完善管理線上課程的方法。除了通過技術手段在後臺全天候監測學生的線上課程異常行為、從嚴處罰之外,學校還在逐步完善線上課程,特別是線上通識課的準入制度。

  “課後,學校還開展相應的督導和評價制度。在課程考核中,如果有學生們負面評價比較突出,或者考核出現種種問題的課程,我們就會立即叫停。”崔光磊説。

  面向未來,網課不能替代線下教學

  如今,大學生刷課問題成為了網路和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個因線上教育催生的新問題,也讓不少老師開始思考線上和線下課程的關係。

  在崔光磊看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依然是永遠的王道。

  “刷課的問題看似是‘線上’惹的禍,但事實上如果一門課的品質不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會有‘刷課’的現象發生。”崔光磊説。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線上教育為保障正常教學秩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更是讓不少學校加速進入了資訊化教學時代。那麼,學校和老師應當如何看待線上教育,應對教育資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呢?

  崔光磊表示,線上課程應充分發揮線上的長處,但不能替代線下教學。“線上的特點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反覆觀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普通學生和名校學生之間的差距,但是線上缺少了老師和同學之間個性化的互動。大學除了教書還要育人,課堂的靈魂還是要老師和學生面對面才能建立起來。”

  在2020年年底的一次會議上,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鐘秉林表示,在後疫情時代,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可能要成為學校教育的新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構建線上線下教學相融合的新常態的教育教學品質保障體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結果導向,根據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跟蹤,來反向設計我們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相關的教學研究工作,教學評估工作以及學校的教學督導工作都要與時俱進,要能夠適應這樣一個發展趨勢。”鐘秉林説。

  此外,鐘秉林強調,教師的育人功能一定要強化。

  “有人推測過些年一些傳統的學校要消亡,有些教師可能要失業。我們的資訊技術,比如人工智慧在某些問題的解決方面已經遠遠超過人類。在這個背景下,難道我們教師就要失業了嗎?我覺得這屬於炒作。”鐘秉林説。

  鐘秉林表示,越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越要提高教學能力。“比如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比如和學生在一起開展互動教育,這些只能提高,不能削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08月30日 08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