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一居民院內發現50余塊古城磚 專家:初步判斷部分為明代燒制

2021-05-27 09:29: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居民院內發現50余塊古城磚

  專家:初步判斷部分為明代燒制 豐臺文保人員將派人查看

  有市民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反映,北京豐臺右安門外玉林東裏一平房院內發現50余塊古代城磚。接到爆料後,5月26日,北青報記者前往現場實地探訪。文物專家初步判斷,部分城磚為明代燒制。對此,豐台區文旅局文物管理科工作人員表示,將派人實地查看,集中保管。

  發現

  右安門外平房院記憶體放古城磚

  近日,有不願具名的文保愛好者向北青報記者爆料,説是無意中發現右安門外的平房院記憶體放了一摞城磚。

  “居民區裏有古城磚,你們去看看吧!”上述爆料者稱,對於這種散落的城磚,處於無人管理狀態,隨時有遺失或者被人買賣等可能,“我認為至少是清代的東西,還是有一定文物價值的,希望有人能夠重視起來,進行妥善處理。”

  5月26日,根據居民提供的線索,北青報記者來到豐台區右安門外玉林東裏的城磚存放地。在一個類似大雜院的地方,貼墻摞起來一米多高的青磚,有五摞,共50多塊,除少部分城磚有殘破外,大多比較完整。有城磚上面存在紅色塗料的痕跡,不確定是否在原城墻處被刷過漆。另外,多個城磚上面有款識,不過字跡比較模糊,難以識別。

  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李霞(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磚存放在此處至少有十來年了, “我總覺得扔在這裡可惜,北京市內流散的城磚肯定是幾十年前拆除城墻時居民收集的,有的用來蓋房子壘墻頭,有的則一直放在房檐下。如果重修城墻,這些磚肯定能發揮作用。”

  李霞認為,城磚放在居民家裏作用不大,希望可以被有關部門收集利用起來。

  專家

  初步判斷為明朝燒制

  文物鑒定專家、中科院研究員(已退休)王德恒看到北青報記者所發的圖片後表示,初步斷定帶有文字款識的城磚為明代燒造。

  “從圖片來看,初步判斷部分為明代大青磚,比較起來,明代的城磚相對粗獷,清代的城磚因為要求嚴格則顯得更為精緻。”王德恒説。

  他表示,明代城磚多為山東臨清燒制,當年曾經流傳一句話,叫作“北京的城,臨清的磚,相隔八百里,漕運六百年,紫禁城上有臨清”。就是因為山東臨清位於運河邊上,方便水路運輸。另外,臨清土質好,燒制出的臨清磚“不鹼不蝕,擊之有聲,斷之無孔”。北京故宮、天壇、地壇、各城門樓,以及皇家的陵寢所用的必用建材就是臨清磚。據史料中記載,標準老北京城磚尺寸每塊磚長約48釐米、寬約24釐米、厚度約為13釐米,重量都在24千克左右。

  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得知居民區內出現城磚一事後表示,若居民願意將保存的城磚捐獻,他可以幫忙聯繫相關博物館,看是否能作收藏展覽之用。不過,北青報記者探訪期間,城磚的收集者未在家中,居民的意願並不清楚,無從判斷。

  追訪

  文保部門將派人查看並集中保存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關部門出於城市規劃和建設的考慮,對北京市的多處城墻和城門進行了拆除,部分城磚流散到居民家中。最近幾年,媒體多次報道居民區或者一些廢棄工廠發現老城磚一事。

  北青報曾報道,2020年4月,位於豐台區劉家村的北京城建集團總公司材料公司倉庫大院啟動拆遷,砌築在庫房臺基中數以萬計的青磚,被文物部門認定為明、清時期北京城墻磚。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1965年北京市修建地鐵時,城建集團的前身單位參與建設,工程隊拆下了大量的城墻磚,運到當時的豐臺倉庫,並用於修建庫房,相當於二次利用。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李糧企當時表示,將保留少量、特別是帶有文字戳記的城磚用於展示;部分城磚可以用於相關的文保工程,特別是明、清北京城城墻保護工程。

  對於此次玉林東裏居民區發現的城磚,北青報記者電話聯繫到豐台區文旅局文物管理科,工作人員表示,將派人前往現場查看,並集中保存。

  文/本報記者 董振傑 統籌/張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