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涵養“小家”好家風 支撐“大家”好風氣

2021-04-15 13:40:00
來源:浙江線上
字號

  涵養“小家”好家風 支撐“大家”好風氣

  近日,《習近平關於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在全國發行,摘自習近平同志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的一頭連著個人的品格修養,另一頭連著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民族的千年文明尺度和偉大復興夢想,足見“小家”之於“大家”的非凡意義。

  風成于上,俗形于下,家風、民風與國風環環緊扣、休戚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風問題,“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家風看不見、摸不著,卻滲透在家族每一個成員、每一個後代的血液中,成為個人品性和命運的重要組成,也成為代際之間的精神紐帶。《包拯家訓》以“宗法”警示後代,後代子孫一直未辜負其所托,居官清廉、留有美名;王羲之教子練字“練盡缸中水”,一池墨水成為立身治業、言傳身教的家風佳話世代相傳;天地正氣、骨骾韆鞦的方孝儒以“克己復禮,言傳身教”的家風,深刻影響著江南士風、民風和學風。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潤物無聲,家風相傳成民風,民風外化為社會環境,內化為民族氣質。從《朱子家訓》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顏氏家訓》的“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到《曾國藩戒子書》的“養心之難,又在慎獨”,“小家”的家風吹進人們的心田,成為行為與價值之間的尺規,世世代代、時時刻刻提醒著人們,也敲打著社會。中華傳統家風家訓家規中有穿越歷史風塵的生命力,《鄭氏規範》可以從一家之規發展為一國之法,《顏氏家訓》《誡子書》等家風家訓中關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文化基因影響著後世社會。

  當“小家”歷久彌新的經典規範成為普遍共識,中華傳統家風中的正能量基因也就自然而然幻化成風,成為崇廉尚儉、風清氣正的“大家”風尚。

  站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重要歷史節點,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要傳承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嚴正家規,也要繼承共産黨人紅色記憶裏艱苦奮鬥、公而忘私的紅色基因,展現百年風華下的紅色家風。更要充分挖掘向上向好向善的內生力量,講好中華文化與良好家風的中國故事,通過築牢反腐倡廉的“小家”防線,樹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時期下的價值典範和行為標桿。

  “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小家”與“大家”是個人與民族、小我與大我、私與公的關係,有了每個“小家”的清風明月,才有“大家”的中華夢圓,才能將國家、民族和個人凝結為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拼搏。(藍煒/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