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笑聲不再是“奢侈品” 上海73歲“張媽媽”社區助殘16載

2021-03-01 13: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上海3月1日電 (王子濤)在上海虹口的曲陽路街道,多重殘障人士陸元祥正有模有樣地抖著空竹。正手、反手、拋接、跳躍……各式各樣的抖空竹動作引得居民陣陣驚嘆。“我能玩抖空竹,還是我‘媽媽’教的,我還到上海大世界表演過呢!”他口中的“媽媽”,則是今年已73歲,曾獲得“全國最美志願者”稱號的張心亞助殘工作室領銜人、共産黨員張心亞。

  16年前,已退休多年的張心亞,帶著智力障礙的女兒來到了曲陽路街道的“陽光之家”,想讓孩子見見世面。當她走進“陽光之家”,發現這些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樣,都有智力障礙,這讓她決定把對女兒的愛從家中“移”出來,獻給更多的孩子。於是,她報名加入了“陽光之家”志願者隊伍,成為了這個特殊“家庭”的第一批“特教老師”。

  16年裏,張心亞把所有的精力和熱情都奉獻給了社區助殘事業。她帶領志願者們以殘障人士的需求為導向,設定了教育、康復、文藝、特奧、法律、技能、社會共建與社區融合等七大類教學項目,先後服務了41萬人次、48萬小時,專職志願者從零發展到了現在的46名,社會愛心志願者則達到了400余名。

  “同智力障礙孩子打交道,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有愛心,其次是要有耐心。”張心亞説,孩子們剛到“陽光之家”時,四肢不協調口齒不清,教他們畫畫,得手把手一千遍、一萬遍地教,沒有愛心和耐心,很難堅持下來。

  今年40歲的何麗萍,是位重度智力障礙人士。何麗萍出生時,母親便離家出走,父親又是位盲人。張心亞至今還記得10餘年前,剛敲開何麗萍家門請她到“陽光之家”時,迎接她的竟然是一口口水和一頓謾罵。但張心亞並沒有放棄,而是掏出紙巾,幫何麗萍擦去口水,再把自己的臉擦乾凈,領著她進了“陽光之家”幫她開啟了新人生。

  前幾年,何麗萍的父親去世了。張心亞便將獨居的何麗萍當成自己的“女兒”,隔三差五到府看她,家裏包了餛飩、餃子總給“女兒”送去。而何麗萍看到張心亞不再是口水和謾罵,而是“媽媽、媽媽”叫個不停。現在的何麗萍還慢慢學會了畫畫,逢人便會説:“阿姨好,爺叔好”。

  16年來,“陽光之家”的學員們在張心亞和團隊老師的帶教下,學會了唱歌、跳舞、念古詩,並且學會了簡單的生活自理技能,其中有21位智力障礙人士還走上了工作崗位。正如智力障礙人士徐浩芳母親晏萍説的,“張心亞老師的帶教,讓我們這些家庭看到了希望,笑聲不再是‘奢侈品’”。(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