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評:臺灣的前途在於國家統一

2021-11-03 09:1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近日,一場名為“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研討會引發熱議。微博熱搜榜上,10余萬網友為詞條“統一後臺灣財政盡可用於改善民生”點讚,生動體現大陸民眾對寶島回歸的熱切期盼和由衷善意。在島內,這場研討會也廣受關注,“臺灣究竟要走向何方”成為人們探討的焦點。

  此次熱搜詞條來自國臺辦副主任劉軍川在研討會上的發言。“祖國統一、民族復興既是大義,更具大利。”他説,統一後,臺灣的和平安寧將充分保障,經濟發展將得到充分增進,民生福祉將得到充分提升,臺灣同胞特別是廣大青年來大陸發展的天地更加廣闊,文化創造將得到充分發揚,對外交往將得到充分拓展,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誠如斯言。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臺灣的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的福祉繫於民族復興。這是我們始終不變的政策宣示,更是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

  對臺灣同胞而言,在解決前途命運的問題上,意見和建議是否得到充分吸收,利益和感情是否得到充分照顧,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是否得到充分尊重,私人財産、宗教信仰、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此,我們完全理解。臺灣同胞因自己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特定心態。熨平心裏創傷需要親情,解決現實問題需要真情,我們有耐心更有信心。

  我們尊重臺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也願意首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所有擁護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臺灣同胞將真正當家作主,參與臺灣治理和祖國建設,盡享發展福祉與復興榮耀。

  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相反,制度的安排可以形成互利共贏局面,人心的契合將使統一基礎更加牢不可破。兩岸同胞命運與共,彼此沒有解不開的心結。面對兩岸歷史和現實原因造成的差異,只要兩岸同胞以同理心看待,多溝通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必能心手相連,不斷創造有利條件,為最終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找到正確路徑。

  反之,如果放任民進黨當局悖逆歷史潮流,推動“去中國化”,迎合外部勢力出賣民族利益,不擇手段煽動“反中”“仇中”,將2300萬台灣同胞一起綁上戰車,那麼,臺灣的和平安寧何以維持?投資和經濟環境何以存續?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何以保障?負隅頑抗搞“臺獨”,只會鑄成歷史性大錯和災難性後果。

  在美西方反華勢力的政治戰略裏,臺灣不過是一顆棋子。美國最看重的永遠是自身利益,棋子終究隨時可棄。而在中華民族大家庭裏,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血濃于水,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始終係在中央政府和大陸民眾的心上。如何看待“臺獨”勢力的謀算和操弄,如何選擇臺灣的前途和命運,相信臺灣同胞會作出正確判斷。

  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在海峽兩岸引發的輿論熱度,再次證明兩岸走近、同胞團圓是兩岸同胞共同心願。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我們同屬一個中國、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深盼廣大臺灣同胞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與大陸同胞攜手同心,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