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進黨借“轉型正義”搞政治追殺

2017年12月22日 07:10: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任成琦

  在臺灣,民進黨當局近日以“立法院”多數優勢強行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臺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在推動“促轉條例”方面可謂不遺餘力。用島內專家的話説,民進黨此舉看似滿嘴正義與道德,其實“寡人有疾”不足為外人道也。其心思有三:政治上打壓政敵中國國民黨,文化上“去中國化”,同時挽救自己下滑的民調。能一舉三得是好事,可怕就怕“機關算盡太聰明”。

  剪除異己

  “促轉條例”可以看做是為國民黨量身打造的“囚衣”。

  此次“條例”中明文規定,事務主管機關為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隸屬臺行政機構,並執行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還原歷史真相、處理不當黨産等所謂“轉型正義”事務,“條例”由蔡英文公告後即實施。

  此前臺“不當黨産處理委員會”成立後,國民黨遭到了一系列近似抄家滅黨的對待,不僅各黨部大樓屢遭查封,黨工的薪水也遲遲發不出。如今“促轉條例”再來踩上一腳,除了可以醜化國民黨治臺曆史,國民黨方面評估,衝擊與影響範圍可能遠超此前的追查黨産。

  對國民黨衝擊最大的應屬“開放政治檔案”。國民黨黨史館的某些機密資料一旦被“充公”,嗜血的民進黨肯定不會錯過從中尋找蛛絲馬跡的機會。結局不外乎是翻出一本歷史舊賬,揪住國民黨呶呶不休。

  對此國民黨心知肚明,在擬定方案應對的同時,痛批臺當局只是借“轉型正義”之名,來進行實質的政治追殺。

  首鼠兩端

  除了中國國民黨,第二受衝擊的是島內民眾。

  “促轉條例”明確要處理公共場所的“威權象徵”,因此臺北“中正紀念堂”、全臺的蔣介石銅像首當其衝。外界質疑,是否含有“蔣介石”元素的校名、路名甚至流通貨幣都要改掉?別忘了,全臺共有196條中正路(街)、30所以蔣介石為名的學校、88億枚印有蔣介石頭像的硬幣。更名甚至重鑄,無疑會給民眾帶來巨大不便。

  許多名為“蔣介石”學校的校友,對此大感不平。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痛批,民進黨要用意識形態清算“前朝”是民進黨的事,憑什麼剝奪掉他們懷念母校的童年記憶、青年回憶?

  真要一一更改,會是項勞民傷財的大工程。看到引發不小民怨,多位當局人士出來滅火説,“沒有這回事,這是在製造對立”、“言之過早的惡意扭曲”云云。但有藍營人士踢爆,民進黨中常會在2007年2月就通過類似“更改”決議。敢説不敢當,凸顯綠營在這個問題上首鼠兩端。

  機關算盡

  言之鑿鑿宣稱落實“轉型正義”,但民進黨夾藏私貨,還是露出了馬腳。第一,“威權統治時期”訂定標準,僅從日本殖民侵佔結束後至解嚴前。換言之,日據時期臺灣少數民族被殺害與“慰安婦”被迫害議題,都與民進黨的“正義”無關!

  第二,政黨定義參照“不當黨産條例”,僅限于1987年7月15日之前成立的政黨。外界一致認為,這是把矛頭指向國民黨這個唯一的政治箭靶。

  如此心胸,難免讓外界齒冷。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前董事長葉毓蘭説,本以為蔡英文上臺後,會為慰安婦爭公道人權正義,很不幸她選擇沉默。因為民進黨當局很努力向日本政府獻諂媚,不願得罪人家。

  國民黨“立委”許毓仁認為,臺當局不應該用勝利者的姿態來決定誰是侵犯人權的主謀,否則那就是“勝利者的正義”而已;也不該刻意忽略日本人強徵慰安婦、屠殺臺灣少數民族的罪行,否則那就是“選擇性正義”而非“轉型正義”。

  罪責難逃

  不少島內專家學者認為,民進黨是假“轉型正義”之名,行不正義和“綠色獨裁”之實;欲以對國民黨的刨根、“去中國化”、“去蔣”的手段,達到“永久執政”目的。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則説,現在的民進黨“執政”仿佛大“民”朝復辟,“黨産”加“促轉”像東廠加西廠,政治追殺國民黨永無止境。一個沒有“在野”監督的臺灣,民主正在大倒退。他希望選民站出來,在2018年及2020年選舉中“教訓民進黨”。

  羅智強表示,蔡當局上臺一年多,“一例一休”搞得天怒人怨、慶富案逼出了當局多個部門的醜態、臺灣陷入無休止的缺電危機、連好好呼吸都成了奢侈。臺當局除了借著“促轉條例”轉移焦點,也真“沒有其他的本事了吧”?

  國民黨“立委”許毓仁表示,“轉型正義”正變成一種廉價的政治口號。問題是,你可以欺騙所有人于一時,也可以欺騙部分人于一世,但是你不能欺騙所有人于永恒。聰明算計過了頭,容易誤了卿卿政治生命。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