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教授:“臺獨”群體缺乏比較兩岸能力 成井底之蛙

2017年10月18日 15:12:12來源:環球時報

  臺教授:“臺獨”群體缺乏比較兩岸的能力,成井底之蛙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為鞏固瀕臨危機的“外交邦誼”,蔡英文將於10月28日展開8天7夜的出訪行程,赴南太平洋“友邦”吐瓦魯、馬紹爾群島及所羅門,並過境美國。

  為了給這次訪問找一個名義,臺當局竟然將此次行程定名為“尋親之旅”,宣稱這3個小國和臺灣一樣“都是(太平洋)南島語族的一分子”。這立即在島內引起一片嘲諷。島內民眾稱,“蔡英文的祖先也許是南太土著,要去南太尋親,但這跟我們沒有屁關係。我們是中國人。”

  實際上,蔡英文此次出訪不像“尋親”那麼熱絡親密,而是與南太平洋島國“邦誼”不穩。臺灣《旺報》日前稱,臺灣南太平洋6個“友邦”與臺的關係正同時出現鬆動。報道稱,在臺灣南太平洋6個“友邦”中,帛琉和索羅門群島近年來開始向大陸頻頻示好。帛琉總統雷門格紹今年7月曾公開表示,歡迎中國協助太平洋島國對抗全球變暖。

  對此,臺“外交部次長”吳志中稱,蔡英文這次是為了回應“友邦”熱烈邀請“就目前而言,與南太邦交沒有問題”。不過,臺灣媒體質疑,馬英九2010年曾訪問南太,當時訪問了南太6個“友邦”,而這次蔡英文只出訪南太3國,且行程中沒有帛琉,顯示臺灣與帛琉的關係已出現變數。

  依慣例臺灣當局領導人出訪,早早就會把“過境”地點公之於眾,“只恨不得讓全世界知道總統要去美國”,這次眼見著出訪行程已經敲定,在“過境”問題上卻依然“搞不定”,“其中玄機讓人費解”。臺灣《旺報》稱,儘管臺“外交部”表示,此次出訪行程安排考慮到時機敏感,基於與美國的默契,暫不宣佈過境地點,但這無異於掩耳盜鈴。報道稱,蔡英文此時出訪的目的很明顯,除了鞏固“邦交”外,也想趁熱打鐵,挾著在美國眾議院外委會通過“臺灣旅行法”草案之機過境美國,顯現“訪問美國態勢”。文章説,因為法案並沒有完全成立,尚未觸及“外國勢力干涉”這條大陸對臺動武紅線,但光是這些法案在美國國會討論,就能讓蔡當局在島內累積“臺獨”資本。

  儘管臺當局借“尋親之旅”搞“去中國化”,但86.5%的島內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臺灣“中央日報”網站17日稱,臺灣競爭力論壇16日發佈“2017台灣民眾國族認同下半年調查”顯示,過半臺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從“中華民族”概念切入,86.5%的臺灣民眾覺得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調查稱,如果兩岸難以維持現狀,有55.4%民眾認為將來兩岸統一機會較大;而考慮哪一種對臺較有利後,認為和平統一較有利的佔62%。近5年到過大陸的人,更有65.6%認為未來勢必走向統一,74.6%的人認為和平統一最有利於臺灣的未來。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稱,調查結果顯示,臺灣年輕群體“臺獨”傾向偏高,這是因為在“去中國化”的誤導下,又沒實際去過大陸,缺乏比較兩岸的能力,成了井底之蛙而産生夜郎自大的心理。“所謂的‘天然獨’,是人為的結果”。他認為,要改變臺灣許多因無知而傾向“臺獨”的人,比較好的做法是讓他們有機會去大陸走走看看,眼見為憑,事實勝於雄辯。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