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力阻大陸學生赴臺 臺媒批意識形態作祟

時間:2009-06-04 08:3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又霸發言臺

  6月3日,為了讓大陸學生來臺唸書以及承認大陸學歷,臺“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審查“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修正案。

  民進黨“立委”在程式發言完畢後,拿著抗議的牌子聚集在發言臺前,霸佔發言臺,阻擋“教育部長”鄭瑞城上臺報告。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楊瓊瓔上前和民進黨“立委”發生激烈口角衝突。會議主席在無奈之餘,只得宣佈會議暫時休息。

  臺“立法院”本月16日即將休會,有一系列法案需要審理。針對“大學法”等相關開放陸生來臺“法案”,民進黨黨團進行甲級動員,要求黨籍“立委”全力阻擋,不惜癱瘓議事。不過,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説,這次不會再鎖門了。

  據民進黨人士透露,黨團總召柯建銘認為,若草案出了委員會,只要國民黨動用表決,很快就會進行三讀,因此民進黨甲級動員將草案擋在委員會,不讓草案進入二讀。柯建銘也挑明説,只要是關於兩岸政策,民進黨絕對嚴格審查。

  民進黨“立院黨團”如此作為,國民黨嚴厲譴責。

  3日下午,國民黨“立院”黨團召開記者會,黨團書記長楊瓊瓔質問,民進黨“立委”為何不願意討論大陸學生來臺讀書,“到底在怕什麼?”

  民進黨極力抵制大陸學生來臺就讀,與“臺獨”分子反對臺灣承認大陸學歷,阻止臺灣學生赴大陸就讀,兩者異曲同工。

  6月1日,“臺聯黨”公佈“反對承認中國大陸學歷及開放陸生來臺就讀”政策連署名單,上面有140多名學者簽名,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綠色學者。 

  再扣紅帽子

  3日,就在民進黨“立委”霸佔主席臺的同時,臺“行政院”舉行了一個政策説明會。

  “教育部次長”呂木琳表示,如果“立法院”在這個會期,或是在延會期間,能夠完成“大學法”、“專科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法,明年春天碩士班和博士班就可以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至於大學生部分,要等到秋季班才能申請入學。

  呂木琳説,開放初期將採取漸進的方式,目前“教育部”規劃每一年來臺就讀的學生,以不超過2000人為原則,但這些名額不包括交換學生在內。

  呂木琳強調,大陸學生來臺就讀的名額,都是採取外加的方式,不會排擠到臺灣本地的學生,而且一二千人的數目,和目前在臺灣就讀的3萬名外籍生與僑生相比,其實並不算多,絕對不會排擠到本地學生入學的機會。

  那麼,綠營為何要大動作杯葛?

  “綠委”給出的理由仍是“賣臺”。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賴清德聲稱,承認大陸學歷,就是擱置臺灣“主權”、撤除兩岸“法令”界線,“對臺灣來説非常危險”。

  “綠委”還聲稱,承認大陸學歷,大陸臺生回到臺灣就會瓜分本地畢業生的就業機會。賴清德説,如果大陸學生可赴臺就讀,那麼馬英九當局就會以“公平原則”為由,承認大陸學歷了,所以必須一併反對。

  意識形態作怪

  開放陸生來臺,或者承認大陸學歷,為何讓綠營視作洪水猛獸? 

  臺灣高校近年嚴重招生不足,連高考總分只有18分的學生都有學校招收。綠營反對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難道這就符合臺灣利益?至於綠營所謂島內畢業生利益,難道剝奪大陸臺生回臺就業的機會,就符合臺灣人利益嗎?以這個邏輯,臺灣是不是該把美國、英國、日本的學歷也一併否認了,才最符合本地學生利益?

  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阻擋陸生入臺、拒不承認大陸學歷的做法,説穿了就是意識形態作祟。

  《聯合報》社論説,許多大陸名校學生在國際廣受歡迎,唯獨臺灣拒絕承認其資歷。可憐的精神勝利法,卻被民進黨演成“愛臺”的悲壯戲碼。為了對陸生設限,不惜連臺生的權益也一筆抹煞,顯示民進黨盲目“反中”的哲學已陷入窘境。

  針對某些綠色學者參加“臺聯黨”反對承認大陸學歷的連署,島內媒體評論説,如果是一般民眾反對,可能因為不了解,但竟然連赫赫有名的學者也反對,只能説明是意識形態作怪,才作出如此不符合歷史潮流的事。

  臺灣知名政論家俞雨霖的話一針見血:“臺獨”分子們其實真的很怕臺灣承認大陸學歷。他們最深的恐懼是兩岸的交流由老一代向年輕一代過渡,他們恐懼兩岸青年逐漸透過溝通而理解,“臺獨”分子將失去他們欺詐臺灣年輕一代的機會。

  民眾的期盼

  實際上,就算擱置在“立法院”的有關“法案”獲得通過,與民眾真正期盼還是有很大距離。

  根據臺“教育部”5月初公佈的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和承認大陸學歷相關規定,大陸學歷將採取“從嚴認定”,條件十分苛刻,尤其是“不溯及既往”原則,讓大陸臺生劇烈反彈。

  所謂“不溯及既往”,即辦法公佈之前就已在大陸入學者,學歷不予採認。這意味著從1985年到2007年到大陸讀大學且具正式學籍的14907名臺生,學歷全部得不到承認。此外,大陸臺生中有1/3學醫,但臺教育部門規定大陸所有醫學專業的學歷都不在承認範圍內。

  臺灣媒體批評説,臺“教育部”採認大陸學歷“不溯及既往”的政策,是在故意製造矛盾,很不務實,甚至非常荒謬。這條政策對現存問題視而不見,留下一大串遺留問題,對臺灣的未來又有什麼好處?

  而在大陸學生來臺就學方面,臺教育部門同樣訂下嚴格限制,包括不提供獎學金,不能打工兼職,不享有健康保險,不能留下工作等。

  《聯合報》評論指出,臺灣“教育部”的做法,十分短視。政策處處自我設限,甚至去迎合淺薄的論調。比如民進黨批評陸生在臺灣沒有繳稅,“教育部”即明訂陸生不得申請獎學金,竟不顧不符世界慣例。難道要把陸生來臺辦成跟陸客來臺觀光一樣,變成經濟活動嗎?

  大陸高校水準早已獲得世界承認,兩岸加強教育交流,院校間取長補短,人才可良性競爭,教育資源能得物盡其用,兩岸年輕人更有機會交流思想,建立友誼,這對兩岸未來的和平發展,都將産生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民進黨橫加阻撓,是因為意識形態作祟,臺當局卻理應實事求是,作出真正合乎兩岸學子利益的規劃。(記者 王 平)

編輯:吳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