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保護涉臺文物就是保護兩岸共同的文化財富

時間:2009-02-12 08:41   來源:福建日報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去年全國“兩會”呼籲:宜儘早啟動涉臺文物保護工程,通過深入發掘、展示和傳播涉臺文物豐富的文化內涵,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和骨肉深情。11個月過後,涉臺文物保護工程終於在泉州天后宮正式啟動。日前,就涉臺文物保護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單霽翔。

  保護涉臺文物,就是保護兩岸共同的文化財富

  單霽翔説,重視對一個文化內涵下形成的系列文化遺産的保護,是國際遺産保護的趨勢和潮流。涉臺文物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文化遺産,是千百年來兩岸民眾的文化創造,是具有重大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存,保護涉臺文物就是保護兩岸共同的文化財富,對於增強兩岸文化溝通與交流、促進祖國統一具有現實意義。

  單霽翔表示,涉臺文物的保護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現存的主要問題包括: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涉臺文物保存狀況堪憂,有的年久失修,瀕臨損毀危險;涉臺文物點多面廣,保護任務繁重,資金缺口較大;基礎工作薄弱,研究水準較低,對涉臺文物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的深入發掘、展示和傳播不足;反映海峽兩岸歷史淵源的文獻資料和生産生活實物資料消逝速度加快,搶救和徵集工作十分緊迫。

  涉臺文物保護,福建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閩臺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單霽翔説,在涉臺文物保護工作中,福建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經初步調查登記,全國涉臺文物1354處,其中福建就有1076處,佔80%。福建的涉臺文物保護要賦予它們應有的尊嚴,把它們看作地方文化的驕傲,不要當作一般的文化遺産。“要加強研究,注重福建的地域特點,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涉臺文物的創造者和主人,要充分尊重並利用海峽兩岸人民的智慧,把涉臺文物看作是我們能夠面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和寶貴的財富。這樣,我們的保護成果就會更加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去年11月,單霽翔以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會長身份訪台。“我走訪了臺灣的九個市縣,感觸很深。臺灣的民眾包括一些研究機構、學者、文物工作者,都對加強涉臺文物保護、加強南係古建研究寄予期望。保護涉臺文物,應該在民間這個層面、學術研究方面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準備用五年時間,完成涉臺文物保護工程

  單霽翔透露,相關部門準備用五年時間完成涉臺文物保護工程。作為第一批啟動的涉臺文物保護項目,泉州天后宮、閩侯曇石山遺址、福州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築群、東山關帝廟等15個文物保護單位,將得到中央財政3000萬元資金支援。中央和各地方財政將成為涉臺文物保護工程的主要資金來源。同時,涉臺文物保護工程還將吸收民間資本參與。目前不少臺灣企業以及在大陸的臺商都表示出了參與文物保護工程的願望。

  單霽翔強調,涉臺文物的保護應該做到保護和合理利用相結合,充分運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力保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保護形式應該多種多樣,有些作為博物館,有些作為宗教活動場所,有些是海峽兩岸習俗的展示、展覽,更多的是仍然有人居住的傳統民居,這裡邊更有文化底蘊、文化積澱,它對於當地的鄉土人情、風貌習俗反映更貼切,具有更加自然的生命力。(記者 陳尹荔)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