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將啟動涉及十余個省份的涉臺文物保護工程

時間:2008-11-25 14:5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劉暢)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日前在北京接受採訪時透露,大陸將啟動由中央財政支援的涉及十余個省份的涉臺文物保護工程。

  “經過兩年實地調查,國家文物局共登記了涉臺文物1354處,其中超過一千處文物在福建,北京、重慶、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也有大量分佈。”單霽翔説。

  “兩岸鄉情割不斷,太多的文物證明臺灣與祖國大陸不可分割。”單霽翔表示,涉臺文物是指與臺灣親情、血緣、情感等方面聯繫密切的文物,它們在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

  記者在國家文物局出示的“涉臺文物保護名錄”中看到,從證實十幾萬年前東南地區古人類遷徙路線的福建萬壽岩遺址,到近代崢嶸歲月中承載著兩岸共同記憶的中國國民黨一大舊址、黃埔軍校舊址,再到深受兩岸民眾喜愛的作家林海音、三毛等故居、祖居……涉臺文物可謂穿越歷史、包羅萬象。

  今年3月,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單霽翔提交了建議國家啟動涉臺文物保護工程的提案,這個建議得到了有關方面的重視,涉臺文物保護工程隨即立項。

  “涉臺文物保護工程的啟動,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文化部、國臺辦等單位以及各省份、地方無可爭議的支援,這非常令人振奮。”單霽翔説。

  事實上,近年來涉臺文物保護已經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2005年至2006年,福建省文物部門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涉臺文物普查工作,登記了1000多處涉臺文物,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海峽西岸文化遺産保護規劃》。湄洲媽祖廟等一批重點涉臺文物得以保護、維修。

  不過單霽翔同時指出,雖然涉臺文物保護進展比較順利,但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涉臺文物保護狀況堪憂,有的年久失修,瀕臨損毀危險;涉臺文物點多面廣,保護任務繁重,資金缺口比較大;反映海峽兩岸歷史文化淵源的文獻資料和生産生活用具的消失速度加快……這些都對涉臺文物保護工程提出了挑戰。”單霽翔説。

  據介紹,涉臺文物保護工程包括文物普查、文物修復、編制專項保護規劃等工作。工程的啟動儀式將於12月底在福建舉行,工程預計5年內完工。中央和各地方財政將成為涉臺文物保護工程的主要財政來源。同時,文物保護工程還將吸收民間資本以及部分外資參與。

  “涉臺文物保護工程特別歡迎廣大臺灣同胞的參與、支援。”單霽翔説,目前不少臺灣企業以及在大陸的臺商都表示出了將參與文物保護工程投資的強烈願望。此外,該工程還聘請臺灣歷史學家、文物保護專家以及重要歷史見證人作為顧問。

  應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邀請,單霽翔以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會長身份于11月23日至12月2日在臺灣訪問。在臺期間,單霽翔將參加由該基金會與臺灣藝術大學合辦的第一屆海峽兩岸南係古建藝術學術研討會,還將赴臺灣各地考察博物館及古跡遺址等。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