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記者節,談談主流新聞網站在新媒體時代應有的堅守

2018-11-08 07: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11月8日是記者節。去年的今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致信祝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成立80週年,希望廣大新聞工作者記錄偉大時代,唱響奮進凱歌。今天,本網特別刊發一篇學習習近平“118賀信”的啟示文章,以饗讀者。 

  新媒體時代帶來媒體生産流程、盈利模式、管理方式的一系列改變,隨著微博、微信、APP、自媒體、短視頻、網路直播、HTML5技術……的興起,曾被稱為第一代“新媒體”的各大主流新聞網站,似乎也不那麼“新”了。在2017年11月8日中國記協成立80週年之際,一向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在肯定記協工作的同時,亦對廣大新聞工作者寄予厚望。筆者深深的認識到:作為主流新聞網站的從業人員,深刻領會這封賀信的內涵,才能在當前新的媒體形式遍地開花、以大數據和智慧化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堅守大局意識、人民意識,更好地在新媒體行業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為中國夢的最終實現盡一己之力。

  一、堅守政治責任與大局意識,始終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本文所説主流新聞網站,指的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與各地方新聞網站,它們中的絕大部分,最初都是各級黨報黨刊或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網路版,在網民心中的形象,首先是中央和各級政府的“發聲機”,優勢是擁有巨大的公信力與話語影響力。因此,它們在引領網路輿論健康發展方面肩負的責任尤其重大,在海量資訊、泛娛樂化充斥的新媒體時代,理應進一步發揮自己在傳播先進文化、推動經濟發展、培育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我國網際網路既快又好地發展。

  (一)把習近平新聞思想融入網站工作,打造網路正面輿論的強勢陣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説:“長期以來,中國記協加強新聞隊伍建設,拓展對外新聞交流,引領廣大新聞工作者積極宣傳黨的主張,深入反映群眾呼聲,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凝聚了強大輿論力量、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這既是對我國新聞媒體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肯定,也是對今後繼續保持大局意識的一種要求:“在新時代,希望中國記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更好把廣大新聞工作者凝聚起來,真正建設成為‘記者之家’”。

  總書記的期望,對於主流新聞網站來説,就是要求大家擔負起引領社會輿論健康發展的責任。既然主流新聞網站在某種程度上與傳統媒體一樣在網民心中佔據較高的地位,便理應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辦網指導思想,把習近平新聞思想作為網站發展的思想武器與行動指南,便是我們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探索新媒體發展規律,不斷增強傳播力、引導力的最有效方法。

  (二)堅守“政治家辦網”,在引領正確導向方面率先垂范。

  總書記反覆強調輿論尤其是網路輿論對治國理政的重要性,他指出,媒體性質、內容形式、新聞類別各有差異,但遵循的導向性原則應當高度統一:“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題節目、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國內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國際新聞報道也要講導向。”新媒體時代,媒體産業化、企業化是大勢所趨,當各種自媒體在商業網站的強勢推送下被大劑量地帶到網民面前,當網路直播、視頻APP受到熱捧,也同時引發了虛假新聞不斷涌現,色情暴力、金錢至上等消極因素充斥網路的亂象。當“一般媒體滿足公眾的休閒娛樂需求就夠了,不需要關注輿論導向問題”的錯誤觀念橫行,當大眾失去對新聞界原有的尊重與信任,作為新媒體行業“前輩”的主流新聞網站,站出來切實起到帶頭與模範作用,責無旁貸。

  新聞輿論工作不僅能反映出我國所舉的旗幟和所走的道路,也影響到國家與黨的方針政策的落實和國家建設的進程等方方面面,所以,主流新聞網站必須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這個習近平新聞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論斷。堅持黨性,就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人民性,就是總書記在賀信中提到的“保持人民情懷”,為人民辦網。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那些“你是替黨講話,還是替老百姓講話”的論調,在思想上是糊塗的,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具體到主流新聞網站,就是要爭做“黨的政策和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精神風貌,引導社會大眾多關注真、善、美,同時也要認清,正面宣傳並非不敢直面社會醜惡,並非放棄新聞輿論工作的社會監督職責,總書記強調二者不是對立而是統一的。

  二、堅守優質原創內容,講好中國故事

  “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聚民族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對廣大新聞工作者提出的期望,對於主流新聞網站來説,就是要求我們在做實宣傳與凝心聚力上多下功夫,做符合人民利益、符合時代需求的優質內容,彌補新媒體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內容空洞與文化缺失的短板。

  (一)做真實的、有營養的內容。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媒體的商業化,當新聞的消費者慢慢變成了新聞的生産者,主流新聞網站一定要堅守這樣的正確認知:無論技術、環境如何變化,內容仍是傳媒業的核心競爭力,真實仍是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在把讀者當成“客戶”的新媒體時代,內容對於讀者而言都是剛需,能否給大家提供有價值有營養的內容,事關客戶切身的權益以及知情權與輿論監督權。虛假的內容和沒營養的內容,都不是用戶需要的,是沒有存在價值的。主流新聞網站尤其要堅持“內容為王”,注重原創、做精品,推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內容,要知道,其在網民心中一直擁有良好的社會威望和公信力,正是因為其提供的內容足夠真實與優質,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新聞記者“要接地氣,多采寫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杜絕假大空、空話套話或者框架式的內容,才能將主流新聞網站的輿論公信力保持住併發揚光大。 

  (二)做全媒體新聞從業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鍊,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主流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影響甚至決定網際網路輿論生態的關鍵群體,對他們來講,除了“講政治、有情懷”,還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PC站+手機站+微網站+小程式+APP”等多平臺個性化發佈都能操作自如的全媒體多面手,要有從海量資訊中甄別、提取有價值資訊的能力,有對碎片化內容進行分析、判斷和重組的能力,有與網民溝通互動的能力,有在國際輿論話語權“西強東弱”的局面中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如此才能在保證新聞內容和思想與社會發展趨勢相符的基礎上,讓受眾享有更好的閱讀與視聽體驗。

  三、小結

  從總書記這封給中國記協的賀信裏,我們看到了習近平新聞思想在新時代面向媒體變革時展現出的大局意識、時代氣質及創新精神。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主流新聞網站若要在新媒體行業中起到先鋒模範作用,就必須堅守該堅守的,摒棄該摒棄的,同時也要不斷創新與突破,積極融入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的大潮中去。與此同時,主流新聞網站也要儘快培養造就一支對黨的新聞事業高度忠誠、熟悉新聞傳播規律、兼具開闊國際視野和新媒體素養足夠精深的專業隊伍,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與期望轉化為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在提升主流新聞網站自身形象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唱響時代主旋律,凝聚民族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者:趙靜,台灣網首席評論員。)

[責任編輯:趙靜]